10月22日,南川调查小组到达南川后,首先找到了“刘氏烧鸡公”的旗舰店,位于三环路恺撒皇庭3幢2—1,即金山大道16号附22号。
工作人员吴女士提供了该店申报“重庆老字号”申报材料的照片。根据申报材料内容,调查组整理出刘氏烧鸡公发展历程如下: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中国大地,“翼王”石达开率军西征,大军由万盛山城砚进军到南川,在南川水乡停军驻扎,准备搞劳将士,于是命人清点粮饷,发现粮饷不足,当地的村民送来自己饲养的土鸡,于是命厨师烹饪后与众将士同欢……抬来鼎锅,以地为灶,木炭生火,把美食放置于火上,边煮边吃,煮过一段时间味道更佳,众将士赞不绝口,石达开大悦。厨师刘智润想着这菜可以一边在火上烤烧一边吃,主料还是公鸡,便把此菜命名为“烧鸡公”,并作为私人待客之用。
创制此菜的主厨刘智润,一直觉得此菜不够完美,在离开军营后又回到南川,收集当地的各种香料和土特产,并不断地试验,历时一年终于把“烧鸡公”这道菜完善。于是就想在南川城里开店,苦于店名不知该怎么取。某日清晨,刘智润站在祖屋的龙脉大石之上,看到东方的旭日缓缓升起,耳畔传来雄鸡的打鸣声,于是给店铺取名叫“一唱雄鸡刘氏烧鸡公”,并很快成为当地著名酒楼,由于当地人把公鸡叫作“鸡公”,刘智润索性就把店名和菜名都改为“一唱雄鸡刘氏烧鸡公”。
刘智润及其儿子刘登凤一直经营着一唱雄鸡刘氏烧鸡公,并继续完善着烧鸡公这道菜。直到更大的战乱到来,刘家人不得不含泪关门,刘智润的孙子刘高灿把秘方分成三份,自己带一份外出寻找生计,祖屋放置一份,儿子刘达海保存一份留守南川。
刘高灿的儿子后来成了民国时期南川水江的保长,由于生活富足,一直没有再重操旧业,但是一旦有亲戚朋友来访或节日,刘某都会在家烹饪自家的招牌菜“刘氏烧鸡公”。当地很多达官显贵为了一尝刘氏烧鸡公的美味,找尽各种借口到刘家做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允许私人经济,刘家为了不让这一传统美食成为绝唱,他们只能在家偷偷专研完善烧鸡公的配方。
当代刘氏烧鸡公的传承人刘勇,原名刘远涌,1961年出生。为了让更多人吃到并认可自家烧鸡公,1983年,刘勇在重庆弹子石开了第一家刘氏烧鸡公,经营两年后关门。1985年,在万盛开了第二家刘氏烧鸡公。为了更好地把家族手艺发扬光大,于是刘勇放弃万盛的生意,在妻子刘小波的支持下,回老家南川追根溯源。
1995年,刘氏烧鸡公在南川开业,位于现今南川二环路金佛大道141号附6—8号。回到南川后的刘勇想到在烧鸡公里加入南川特产——方竹笋,反复尝试和调整配方,终于烹制出特有的方竹笋烧鸡,这也成为刘氏烧鸡公菜系扩展突破的第一步。接下来,刘勇和妻子李小波不断尝试推出新的菜色,改良配方的口味,以满足越来越挑剔的现代人的口味。2001年,“一唱雄鸡”在国家工商部成功注册。2002年,刘勇携招牌菜“刘氏烧鸡公”参加中国国家烹饪协会举办的中国第十二届厨师节,一举夺得“金厨奖”,名气渐渐散播开去。2003年,获得中国美食节目组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名宴”荣誉称号。[4](www.daowen.com)
刘氏烧鸡公是“一鸡三吃”型的:鸡肉用作烧鸡公主料;冷却凝固后的鸡血辅以当季小菜,煮成清淡的小菜鸡血汤;鸡内脏则加上泡椒、泡姜、酸萝卜等炒成鸡杂,酸爽开胃。在客人食用了部分鸡肉以后,服务人员会在锅内加入高汤,这时客人就可以在锅里烫豆芽、白菜、木耳、魔芋等小菜,荤素搭配下,能满足更多人的口味需求。
烹饪中的厨师刘泉
根据刘氏烧鸡公申报材料中的起源说,调查小组查阅了《南川县志》,书中记载: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属部队一支,从贵州经綦江,于二十五日入南川县境。
清同治元年(1862)三月,太平军取道由涪陵去綦江,经过南川县城与守城官兵激战于城外的花坟山。[5]
虽证实了石达开军队确实曾途经南川,但并没有关于刘智润及菜品的介绍。同样,在《石达开日记》中,“为戚杨董赵四人饯行”篇章也仅有关于兵力部署的记载:
戚朝栋向涪陵南川,各以兵三百人为卫。[6]
因此刘智润是否在石达开军队经过南川时做过他们的厨师?菜品是否当时所创?并未找到相关证明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