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法律逻辑学中的条件判断和真值表

法律逻辑学中的条件判断和真值表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也可把假言判断称为条件判断。逻辑学相应地将假言判断也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上述例句断定“某行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该行为是故意杀人行为”的充要条件,二者之间是一种充要条件联系,该判断为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据此,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可用真值表表示如下:表3.7充

法律逻辑学中的条件判断和真值表

假言判断就是断定一种事物情况的存在为另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简而言之,假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条件联系的判断。所以,也可把假言判断称为条件判断。例如:

(1)如果该嫌疑人是作案人,那么他有作案时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能享有选举权

(3)只有当某人的行为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时,其行为才是犯罪。

上述例(1)中,用逻辑联结词“如果……那么……”联结两个肢判断“该嫌疑人是作案人”与“他有作案时间”,表达前一肢判断与后一肢判断的条件联系。例(2)中,用逻辑联结词“只有……才……”联结两个肢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十八周岁”与“享有选举权”,表达两个肢判断之间的条件联系。例(3)中,用逻辑联结词“只有……才……”联结两个肢判断“某人的行为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与“其行为是犯罪”,表达两个肢判断之间的条件联系。

上述三个假言判断虽然各自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这三个判断中,处在前面的判断表示条件,处在后面的判断表示由该条件引起的结果。逻辑学将假言判断中表示条件的肢判断称为前件,把表示由条件所引起结果的肢判断称为后件。通常,前件用p 表示,后件用q表示。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条件联系有三类,分别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分必要条件。逻辑学相应地将假言判断也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以下分别进行解释。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间充分条件联系的判断。也可以说,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前件为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例如:

如果某人是作案人,那么他具有作案时间。

上述例句中,断定“某人是作案人”是“他具有作案时间”的充分条件,即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二者间是一种充分条件联系,该判断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自然语言中,常用“如果……那么……”“只要……就……”“一旦……就……”等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通常以“如果……那么……”做逻辑联结词,联结前后件两个肢判断。其逻辑形式为:

如果p,那么q

数理逻辑符号→(读作“蕴涵”)替代常项“如果……那么……”,则其逻辑形式为:

p→q

在分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时,必须首先弄清楚充分条件联系的特征。充分条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有条件,必有结果;无条件,不一定无结果。也就是逻辑学通常讲的“有之必然,无之不必然”。将这种制约关系代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中,则可将前件与后件的真假关系概括为: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后件真,前件可真可假;后件假,前件必假。据此,可以把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用真值表表示如下:

表3.5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从真值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当前件真且后件假”时,判断p→q才是假的,在其余三种情况下,判断p→q都是真的。因为,只有“前件真且后件假”这一种情况与上述充分条件联系的特征不相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就是假的。其余三种情况都与充分条件联系的特征相符,所以在这三种情况下,充分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断定事物间必要条件联系的判断,亦即断定前件为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例如:

只有某种组织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它才能成为法人。(www.daowen.com)

上述例句中,断定“某种组织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它成为法人”的必要条件,二者之间就是一种必要条件联系,该判断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在自然语言中,“只有……才……”“除非……不……”“必须……才……”等都可做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通常以“只有……才……”做逻辑联结词,联结前后件两个判断变项,其逻辑形式为:

只有p,才q

以数理逻辑符号←(读作“逆蕴涵”)替代常项“只有……才……”,则其逻辑形式为:

p←q

在解析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时,首先必须弄明白必要条件联系的逻辑特征。必要条件联系的逻辑特征可以概括为:有条件,不必然有结果;无条件,必然无结果。逻辑学通常将其概括为“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将其代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则前件与后件的制约关系可以概括为:前件真,后件可真可假;前件假,后件必假;后件真,前件必真;后件假,前件可真可假。据此,可以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用真值表表示如下:

表3.6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当“前件假且后件真”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才是假的。在其余三种情况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这是因为,只有“前件假且后件真”这一种情况与必要条件联系的逻辑特征不相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而其余三种情况都与必要条件联系的逻辑特征相符,所以在这三种情况下,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均为真。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就是判断事物间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判断,亦即断定前件为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简称为充要条件假言判断。例如:

当且仅当某行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它才是故意杀人行为。

上述例句断定“某行为是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该行为是故意杀人行为”的充要条件,二者之间是一种充要条件联系,该判断为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在自然语言中,“当且仅当……则……”“如果……则……”“只有并且……才……”“如果而且仅仅如果……就……”等都可做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充要条件假言判断通常以“当且仅当……才……”做逻辑联结词,联结前后件两个变项,其逻辑形式为:

当且仅当p,才q

用数理逻辑符号↔(读作“等值”)替代常项“当且仅当……才……”,则其逻辑形式为:

p ↔q

在理解充分必要条件(以下简称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时,应当首先把握充要条件联系的逻辑特征。充要条件联系的逻辑特征可概括为:有条件,必有结果;无条件,必无结果。逻辑学通常将其概括为“有则必然,无则必不然”。将其代入到充要条件假言判断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的制约关系可概括为: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后件真,前件必真;后件假,前件必假。据此,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情况,可用真值表表示如下:

表3.7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前件和后件同真”与“前件和后件同假”两种情况下,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真的,在“前件和后件一真一假”的情况下,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假的。这就是说,只有当“前件后件同真”和“前件后件同假”时,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真,因为只有这两种情况符合充要条件联系的逻辑特征。而“前件和后件一真一假”的情况不符合充要条件联系的逻辑特征,所以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