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陕西玉石资源概论介绍

陕西玉石资源概论介绍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四大名玉蓝田玉的再次复兴为核心,演绎了陕西近代玉石产业文化。丰富的储藏量和陕西玉石文化的复兴,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蓝田玉石文化产业,蓝田玉成为陕西省玉石产业文化的代表。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未使蓝田玉石产业向高端化发展。蓝田玉是中国的地理标志、陕西文化标志和精神标志产品,重振和保护蓝田玉产业,弘扬蓝田玉文化,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党中央对陕西的殷殷重托,也是历史赋予陕西的职责。

陕西玉石资源概论介绍

陕西近代玉雕历史文化之大成,达到了更加繁盛的时期。一方面继承了明清各代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在作品题材、表现手法上也不断创新。这都使玉雕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玉雕艺人和大师,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肯定。以四大名玉蓝田玉的再次复兴为核心,演绎了陕西近代玉石产业文化。

在蓝田玉文化博物馆内,“玉种蓝田”4个大字被安放在最显著的位置。蓝田4000多年的产玉历史是陕西的骄傲。蓝田玉作为陕西的文化标识,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政治和艺术,融万千精华于一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蓝田玉在中国四大名玉中最具文化代表性,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到唐玄宗杨玉环的定情信物,无不彰显着蓝田玉的高贵典雅。坚定文化自信,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华地理的精神标志和自然标志,讲好陕西故事,让三秦人民生活得更加自信、更有心劲,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同时挖掘蓝田玉的陕西文化元素和承载的陕西人文精神,彰显华夏文明历史也是我们的担当。

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刊载: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2002年,陕西省地质局对蓝田玉进行了勘测,探明玉石矿带4条,玉石矿体5条,玉矿资源有1100万m3。丰富的储藏量和陕西玉石文化的复兴,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蓝田玉石文化产业,蓝田玉成为陕西省玉石产业文化的代表。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并未使蓝田玉石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相反,市场的不规范,使得以假乱真、以次充优、争抢生意、竞相压价的行为时有发生。2015年,和田玉、独山玉、岫玉年产值分别为150亿元、200亿元和25亿元,而同期蓝田玉产值仅为2亿元。蓝田玉的产业规模、产业链条、产品种类、人才队伍与其他三大名玉差距明显。蓝田玉几经历史沉浮,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蓝田玉是中国的地理标志、陕西文化标志和精神标志产品,重振和保护蓝田玉产业,弘扬蓝田玉文化,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党中央对陕西的殷殷重托,也是历史赋予陕西的职责。振兴蓝田玉、打造汉中玉、宣传洛南玉,正是从省情实际出发,把握追赶超越发展内涵、推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的有力抓手,也是当前陕西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内容。同时,蓝田玉是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之一,也是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靓丽名片,重振蓝田玉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端是长期制约我省内涵式发展的突出短板。玉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天然具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黏合性。开发蓝田玉可带动采掘、加工、零售、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快速扩张,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县域经济是追赶超越的基础工程,也是追赶超越的薄弱环节。近年来,蓝田县以旅游引领发展,围绕三产深度融合,全面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开发蓝田玉高度契合蓝田县的整体战略部署,并作为最具潜力的发展要素,必将成为蓝田县域经济中新的增长极。蓝田玉既是艺术消费品,也是投资收藏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又处在价值凹地,极具后发优势。依托西安千年古都、丝路起点、华夏之源的历史文化背景,立足资源禀赋,抓住创建全域旅游试点省份和打造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契机,整合陕西区位、历史文化、旅游优势资源,重新振兴蓝田玉产业,是推动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助力追赶超越的重要力量。

长期的历史文化绵延,造就了蓝田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但由于产业缺乏整体规划,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方向和定位,仍停留在初级阶段,远远滞后于和田玉、岫玉和独山玉。目前产品在量价齐跌的同时,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品牌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蓝田玉从矿石采掘到研发加工、产品推介以及衍生业态的发展,有着以下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储量丰富,开采无序,导致原料不足

蓝田玉储量丰富,据地质部门勘测,探明玉矿带4条,玉矿资源达1100万m3。但多年来由于管理不力,一些无资质的企业违规开采,乱采滥挖、炸山取石等破坏性采掘,导致珍贵的玉石资源损失浪费不可估量,同时对秦岭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近年来,在政府严格监管和强力打击下,违法开采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2013年至今,秦岭北麓施行环境保护,暂停了石材开采,导致蓝田玉无原料供给,取而代之的是河南、山西等地的杂玉冒充蓝田玉,大量的杂玉充斥着市场,对蓝田玉品牌造成了严重影响,使蓝田玉产业陷入了“捧着金碗要饭吃”的尴尬境地。

(二)品质高贵,加工粗糙,造成产业低端

蓝田玉色彩斑斓,质地温润,是一种养颜玉,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目前,蓝田玉多为个体手工作坊加工,设备陈旧、工艺粗糙、产品低端化,破坏了蓝田玉的美感和声誉。以及产品创意不足,同质化严重,体现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的精品较少,整体品位不高,以中低端消费为主,玉卖石价,使蓝田玉成为“小姐身子丫鬟命”。河南省镇平县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石集散地,目前拥有各类专业市场10个,各类精品门店、摊位2万多个,形成了梯次搭配、优势互补的市场架构。而蓝田玉市场的培育远远滞后,目前仅有玉石经营门店500多家,且多为个体散户,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无序竞争,专业加工、销售市场尚未形成,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www.daowen.com)

(三)人才奇缺,引领乏力,致使精品大作缺乏

玉不琢不成器。镇平作为中国“玉雕”之乡,把人才的培养和工艺的传承作为核心竞争力精心打造。全县玉石从业人员约25万人,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玉石雕刻大师2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2人、玉石雕刻大师280人,初中级工艺师1000余人、技术人才5000余人,大师云集为镇平玉石产业发展蓄积了强大势能。蓝田玉雕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列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近年来大量技术人才流失,目前玉石从业人员约5000名,大多为初级技术水平,还没有国家级玉石雕刻和工艺美术大师,省级玉石雕刻大师仅有6人,对产业的引领作用十分有限,不能满足玉石研发和生产需求。

(四)文化承载厚重,开发滞后,使得品牌湮没

精神象征和文化承载是蓝田玉价值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其他名玉的最大特征和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对蓝田玉的文化属性缺乏系统性的深入研究,甚至仅停留在几个历史片段中,对蓝田玉的开发和利用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在蓝田经营玉的个体和企业有300多家,绝大多数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与文化旅游、文艺创作、影视节目等深度结合的较少,真正以蓝田玉文化作为卖点经营的企业几乎为零。蓝田玉品牌驰名中外,但对这一宝贵品牌的内涵和价值缺乏清晰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对品牌的商业价值缺乏开发和经营。同时,由于宣传不到位,对蓝田玉的特点、玉质、价值优势无力展现,蓝田玉的品牌价值日渐式微以至沦入湮没无闻之境。

凡此种种,代表陕西玉石产业文化的蓝田玉石产业日渐衰落,已被崛起的南阳玉石产业湮没。而新兴的汉中玉石产业、洛南玉石产业尚未成形,陕西玉石产业文化百废待兴。河南省镇平县从事玉雕加工销售者有十万之众,是全国最大的玉雕生产基地,年产值7亿~8亿元的玉雕产业是全县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其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大量玉器的出口使镇平成为全国出口创汇先进县,连续8年位居该省县级之首。蓝田玉石产业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有蓝田玉博物馆讲述蓝田玉千年的历史,也有蓝田玉精玉创业园展厅展陈各种蓝田玉雕,甚至这里装美食的杯碟都是用蓝田玉制作的。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醉美蓝田》,湖南卫视童趣大冒险《探寻魔法石》都将这里作为拍摄基地。蓝田无论在天然的玉石资源、文化背景,还是地理环境上都具有开发玉石产业的优势。如果蓝田玉的产业重新振兴起来,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重塑蓝田玉文化自信是陕西打造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可以考虑开发建设丝路蓝田玉文化小镇,形成国际玉石产业聚集区;打造蓝田丝路国际工艺品博物馆;举办国际玉雕工艺大师遨请赛;建设玉石鉴赏鉴定中心、玉石工艺品展示中心、丝路国际玉雕工艺品交易中心等;创建丝路玉雕工艺大师研修学院、蓝田玉石研修院或研究中心,占领规则标准制定的最高点;建立国宝级玉雕工艺品重奖机制,如对入选国家级博物馆、赠送外国元首的玉雕产品设计给予重奖;创作蓝田玉文化主题影视作品,如秦始皇“传国玉玺”等历史故事影视剧。

陕西有新兴的商洛玉、汉中玉几大玉石品牌,但是这几种玉都在深山之中,区位优势没有蓝田玉明显。西安距离蓝田县20分钟的车程。将陕西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玉石集中于蓝田,使这里成为一个玉石的集散地、玉雕的聚集地、玉文化的传承地无疑是更加高瞻远瞩的做法。所以发展蓝田玉石产业,不仅是陕西经济建设上的判断,更是陕西文化格局上的定位;不仅是蓝田玉石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必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