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印度人民党的政策主张和态度:旗帜鲜明表示反对,坚决与其作斗争
1980年4月6日正式成立的印度人民党,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截至2015年拥有1.1亿党员。该党以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作为指导思想,[4]是印度国大党执政时期最大的反对党,同时也是主要代表印度北部印度教教徒势力和城镇中小商人利益的印度国内右翼保守政党,现任党主席为阿米特·沙阿。近年来,印度人民党发展态势迅猛。在2014年4月举行的第16届印度人民院选举中,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将543个席位中282个收入囊中,议席率高达51.9%。相比于印度国大党44个议席和8.1%的议席率,印度人民党可谓以巨大优势击败印度国大党,从而成为人民院第一大党,终结了从1977年以来的“悬浮议会政治”,在中央单独执政,并在全国29个主要邦和中央直辖区中的19个邦单独或联合执政。
近些年来,利用人民对国大党长期执政、一党独大、执政作为、毁誉参半、贪污腐败的不满和国大党自身的日渐衰落,印度人民党迅速壮大自身势力并逐渐取代国大党成为代表印度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主要政党。尽管印度人民党在其党章条例中做出了“致力于民族主义和民族融合,以民主主义、甘地主义、积极地世俗主义和价值政治,建立一个摆脱剥削的平等主义社会”[5]的承诺,但是现实相反。与早前的瓦杰帕伊政府相比,国民志愿团与纳伦德拉·莫迪政府之间的协调更加紧密,莫迪政府能够从大资产阶级那里获得对印度人民党的更广泛支持。利用国家权力,印度人民党与国民志愿团联盟在全国范围内拓展组织结构、提升政党影响力。为此,印度人民党还与印度国大党和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叛逃者进行合作,特别是在这些政党力量薄弱的东北部各邦。
印共(马)在其党纲中明确指出:“印度人民党是一个奉行分裂主义和教派主义的反动政党,其反动纲领的基础是对其他宗教的仇视、排斥和极端民族沙文主义。印度人民党不是一个普通的资产阶级政党,带有法西斯色彩的国民志愿团在党内占指导和支配地位。印度人民党执政期间,国民志愿团得以进入国家政权和国家机构。”[6]在印度人民党执政的2002年,印共(马)在其十七大政治决议中即提出“印度人民党已经成为印共(马)革命的主要打击对象”的论断。10多年过去,印度人民党再次上台执政,这就要求印共(马)和印共“广泛团结一切世俗、民主力量,从思想、政治、经济和社会上全面开展对印人党的斗争”,争取早日实现国家政权深刻变革和社会发展现代转型。
(二)对印度国大党的态度和政策主张:既合作又斗争,反对教派主义共同威胁
1885年12月28日创建于孟买的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是印度现代历史上最老牌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该党在反对英属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民族独立斗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发展壮大,印度实现独立后,雄踞政坛、长期执政,“作为执政党长期实行尼赫鲁的社会主义”。由于未能跳出政党兴亡周期规律,长期执政后的国大党于1969年、1977年和1978年经历三次分裂。1978年该党领袖英迪拉·甘地组建新党,改称印度国大党(英迪拉派)。2014年4月,索尼娅·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第16届人民院选举中遭遇重创,545席仅将48席收入囊中,现为人民院中最大的在野党和最大反对党,并在印度地方旁遮普、卡纳塔克和米佐拉三邦执政,现任党主席为拉胡尔·甘地。该党同时是社会党国际成员。(www.daowen.com)
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一党独大型的政党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百年老党国大党的发展每况愈下,政治影响力和组织力量早已不复当年。面对印度人民党这个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主要政敌,作为坚持“社会主义、世俗主义、民主主义”[7]原则的印度中左翼政党,早已不得不承认前者作为印度主要统治阶级政党的政治地位。尽管国大党自称是世俗主义的政党,但现实已证明其无法与现在如日中天的教派主义、社群力量相对抗。在印共(马)看来,印度国大党与印度人民党具有相同的阶级性,作为“能够长期连续在中央执政的资产阶级大党”,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最大政治代表,并采取支持帝国主义的政策。在拉吉夫·甘地担任印度总理期间,国大党政府开始在印度实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即印度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并在执政期间与美国建立战略联盟。作为当前印度政坛主要反对党,它却继续倡导这些政策,印共(马)对此则表示坚决反对。
因此,印共(马)强调,要改变此前过多联合国大党、过度依赖国大党的政策(这也是导致印度左翼政党在大选中惨败的重要原因),不能将其视为盟友或者统一战线中的合作伙伴。同时,印共(马)认为,由于当前掌握政权的印度人民党和国民志愿团才是主要威胁和斗争对象,故而不能将其与印人党视为同等威胁,而要在实践中区别对待。印共(马)的方针策略是,在议会里就特定问题与国大党和其他一切世俗民主政党进行合作;在议会外,应该与所有世俗反对派力量合作,广泛动员人民应对教派势力共同威胁。通过早日促成阶级和群众组织的联合行动,以便在国大党和其他资产阶级政党之前获取印度最广大民众的支持。
(三)对地方性政党的态度和政策主张:有原则地联合未加入两大联盟的地方政党
印共(马)二十二大通过的政治策略路线的审查对地方性政党的角色转换做了深刻分析和科学总结。印共(马)认为地方性政党代表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态度集中反映了地方性政党的阶级利益。一些信奉机会主义的地方性政党抓住国大党衰落、印度人民党强势崛起的历史时机,与印度人民党或国大党结为同盟,即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和国大党领导的团结进步联盟结为同盟,从而成为联合执政的组成部分。在2014年举行的印度人民院选举中,与印度人民党结盟的主要地方性政党是泰卢固之乡党、阿卡利党和阿萨姆人民联盟,人民党(联合派)选择放弃2015年在邦议会选举中所做出的承诺,与印度人民党重新结盟。2016年12月,泰米尔纳德邦首席部长贾娅拉姆·贾亚拉利塔因长期患病骤然离世后,全印安纳德拉维达进步联盟发生了分裂。但是,现在分裂后的两大派别又重新联合,并争相接近印度人民党。其他执政的地方性政党,如奥里萨邦的比朱人民党和特伦甘纳邦的特伦甘纳全国委员会,不但没有反对莫迪政府,而且有寻求与印度人民党妥协联合的趋势。安得拉邦的YRS大会党也采取了类似的态度。而没有选择与印度人民党联盟的地方性政党为数不多。印共(马)认为,要坚决破除他们“扫地出门、一味斗争”的错误观念,不能再犯“关门主义”的错误,只要有可能就应该试着与这些政党就人民的问题联合行动以反对社群主义和独裁主义攻击。同时,在制定具体的策略方法时,要以党的利益为重、凝聚左翼民主力量,同时必须考虑到特定地方性政党在所在邦的政治地位和政策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