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修建水井:磨歇村老庚众筹,赕佛仪式传喜、滴水仪式宣告新井

修建水井:磨歇村老庚众筹,赕佛仪式传喜、滴水仪式宣告新井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水井也是如此,因为居住在磨歇村的时间较长,就会有许多当地的老庚,他们容易筹集资金和得到修建方面的帮助。赕佛仪式用以告诉佛祖这件善事,而滴水仪式则用以告知祖先新水井的落成。

修建水井:磨歇村老庚众筹,赕佛仪式传喜、滴水仪式宣告新井

磨歇村内一共有八个水井。2007年,当地政府提供资金,村民出工在山上挖了一个净化和储存山泉水的水池,这个水池是直接供应白塔处一个水井的水源。在庙房处也盖了一个蓄水池,下接水管来供应村寨当中的六个水井。[42]村寨内的六个水井,每个水井之间的距离平均不超过三百米,这种水井用傣语称之为“喃波”。而寺庙后方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傣族水井,被称为“喃咘咙”。

(一)水井的出现

最早出现的水井位于寺庙的后山上,是由村小组书记波需则组织,于2012年建成的。这个水井采用的是当地傣语称之为“喃咘咙”的垂直汲取地下水的竖形传统水井结构。

除了这一水井修建时间比较早之外,磨歇村内其他水井大多数修建于2014年到2015年期间。这段时间开始集中修建水井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第一,修路挖坏了当地的自来水管道,每到阴天下雨,自来水就会浑浊不堪,无法饮用。第二,由民宗局首先出钱在2014年于磨歇村的寨心处修建了两个“喃波”,但到了在下雨天,往往供不应求。第三,受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村民认为修建“喃波”是一个非常大的善举。第四,当地人看见波糯叫自从修建了寺庙的水井之后,生意越做越好,认为是做善事的原因。

这八个水井可以归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磨歇村内比较常见的塔形结构,内接水管,用水龙头取水的样式。这种“喃波”取的是山泉水,由寺庙内一个蓄水池收集山泉水通往处于下方的村寨。目前村寨里这样的水井有六个,但每个水井也并非完全相同。第二种是凉亭加取水设施的组合形式。这种样式实际上并不是水井,但因为其集资形式与之后赕佛的形式和水井的相关集资和仪式是相似的,所以归为同一类型。该水井位于磨歇村老寨门外,是传统傣族建筑瓦片形式搭建的凉亭,凉亭内有两个水龙头。这个水源引自于磨歇完小内的自来水,当地人并不饮用,只是在凉亭休息的时候洗手或者洗摩托车才用。第三种是傣族传统意义上的水井。这种水井的外形和第一种样式相差无几,都是塔形建筑。这种水井有一个可以打开的门,外部也有方便取水的水龙头。打开水井的门就是水井,用砖头砌成,需要用水的村民可以直接打开门打水,也可以用水龙头接水。

这三种样式的水井都是一个发起人号召村民捐钱捐工建成的,建成之后再举行赕佛和滴水仪式。从这一层面看,三者都具有相似性。另外,它们最根本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即为了献功德。

(二)水井的筹划

集资修建水井的村民年龄一般在三十岁至五十岁之间,相对来说收入比较高,并且已结婚生子,希望自己有所成就。

水井的筹划实际上并不需要一个很严密的计划,相反,往往是当地老年协会的会长或者是哈纳[43]提出来寨子里需要一个水井,就有人出钱修建。因为修建这些水井被认为是一件献功德的善事,所以往往只要有一两个人打算修建,关系好的几户人家就会主动出钱出力帮助修建。

有时候,水井的修建并非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或者功德有关,而是和村寨当中一些致力于有更大影响力的村干部或者其他中年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关。

磨歇村和许多其他传统的傣族村寨一样,有几有影响力的大的家族(在磨歇村小组内居住着六个大家族),他们的祖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当过地主和官吏。在修建水井这件事上,几乎所有参与人员都是六个家族的成员。当然,并不是说这几个大家族现在还具有当年的影响力,而是因为这些家族的成员都是本地人,在村寨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在这个村寨中占据优势位置,[44]他们相应地也有更多造福村寨的责任感。因为社会责任感而捐钱捐物修建村中公共设施的情况在以下案例当中可以看出来。

波糯叫为什么要修建寺庙楼梯两边的龙,是因为当时寨子当中一位哈纳和波糯叫商量要建的,希望他来出钱。当时有一名外来的姑爷答应修建寺庙的另外两条龙,他比较感动,又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本地人,更应该为寨子做一些事,所以就出了钱。

当时老人说庙里的楼梯要有一些装饰,这个村里一名姑爷(娶了本村人的外地人,之后定居在这个村子)第一个说他来修两条龙。当时我觉得一个姑爷都知道要给寺里做好事,所以就说他修下面两条龙,我来修上面两条龙。[45]

因为外来人都知道要为寺庙和村寨做贡献,所以波糯叫也要出钱做贡献,同时体现出波糯叫作为村寨中处于优势位置的地方精英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www.daowen.com)

建水井也是如此,因为居住在磨歇村的时间较长,就会有许多当地的老庚,他们容易筹集资金和得到修建方面的帮助。并且因为他们是本地人,今后子子孙孙也会生活在这里,需要用到这个水井,所以相应地更加有社会责任感。

(三)水井的建设

由于建水井是在做好事,所以一般不会留下账本和礼单,只要求体现心意。

修建水井事实上并不需要花多少钱,因为很多参与集资的人自己出工修建,主要支付材料费。实际上,修建水井集资的钱除了用于购买材料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过赕和请客的费用。

磨歇完小门口菜市场旁边的井是由波均约召集出钱盖的。当时每个人出资500块钱,都是一些平时玩得来的。像这种集资的形式盖寺庙和水井是很普遍的。

像盖水井这种工作一方面因为我们是水傣,觉得水很干净,多建水井是一个大的功德。另一方面,“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水井肯定是可以留在寨子里的,等很多年以后,当时集资建水塔的人的名字还刻在水塔上,也是一种成就。当这种水塔建成之后,就要大家聚在一起杀猪杀牛请客了嘛,告诉大家这是一件功德的事。[46]

波坎约参与集资修建的水井上一共写了42个人的名字。这些人如果每个人出500块钱,这个亭子大约价值2万元。实际上,这个水井并不需要2万元来修建,其中有1.3万元都是用来请客吃饭、赕佛用的。

村内除了一个水井由民宗局出钱修建,没有写修建者,只写了建成时间外,其他水井背后都写下了参与修建人的姓名。每个人捐赠的钱或者用出工来抵的钱都是尽量一样的,因为这件事只要参与就是一件功德的事,并不是要攀比谁出钱多,谁出钱少。

(四)水井的落成

水井建成之后,一般需要举行两个仪式,一个是赕佛仪式,一个是滴水仪式。赕佛仪式用以告诉佛祖这件善事,而滴水仪式则用以告知祖先新水井的落成。

水井的赕佛仪式是一个小型的仪式,只需要请寺庙里的一个佛爷来念经并且告知佛祖有哪些人参加了这件事。赕佛仪式首先需要准备一种傣语称之为“松摊”[47]的仪式用品,由家中的男性敲锣打鼓送到寺庙里,再由佛爷念经告知佛祖这件善事,就算结束了。

滴水仪式是用一个精致的小碗盛一碗从寺庙外水井里打的井水,慢慢滴在寺庙大殿当中设置的一个下水设施里,一边滴水一边告知祖先这件善事。等到水慢慢地从下水设施当中渗出,就可以结束这个仪式了。这个仪式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和赕佛不同,是为了告知祖先这件可以光宗耀祖的善事。

为什么当地除了有南传上座部佛教轮回转世的信仰之外,还存在这种祖先崇拜的形式呢?西双版纳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当中,从最初信仰与灵魂观、鬼神观相关的勐神、寨神和家神崇拜到逐步接受、发展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宗教信仰,但是民间仍在傣族社会里保留下来。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社会上层的支持下,一方面将佛教僧侣融入民间神话,来巩固自身地位;另一方面接受民间信仰中的一些成分,介入傣族日常生活当中。久而久之,这种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傣族传统民间信仰的融合就成为西双版纳傣族独有的信仰方式。“南传佛教对民间信仰的贬抑,最终并没有形成南传佛教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形成了南传佛教为表、民间信仰为里的宗教格局。”很多时候,这种“转世轮回还是祖先崇拜”的问题只是研究者自身的困惑,对于当地人来说,有其不言自明的内在逻辑。[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