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发展困境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发展困境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边疆民族地区对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评估尚有一段距离要走。由于自身财政力量的有限,造成了政府在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时,面临着购买服务资金不足的状况。边疆民族地区大部分的公共服务依然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社会组织可以承接的公共服务相对来说较少。基于此,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的区域性发展,促使地方政府将部分维护与修缮的公共服务承接给社会组织。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发展困境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实现政府与社会协同共治的理念依然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但由于受社会发展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在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时,面临着制度保障机制、购买主体、社会组织发育情况的现实困境以及边疆民族地区需求特性的挑战。

(一)制度保障机制不完善

1.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法律政策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构建的不断推进,与之相关的法律条文、政策文件相继问世,但关于购买服务的政策性文件和法律条文多为指导性意见,政府的具体购买过程、责任划分等还需要细化并加以明确。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购买,还需结合实际状况,完善政府购买相关法律政策条文。

2.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会出现承接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没有认真履行承接的公共服务要求,导致提供的公共服务品质下降,使得民众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产生质疑,甚至不信任。根据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了解到,现存的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机制大部分针对的是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监督较多,而对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责任落实、被承接服务社会组织内部监督却鲜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3.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反馈评估机制的不健全

健全的公共服务反馈评估机制,可以为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评估购买公共服务的质量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资料,同时也可以间接地为监督机制提供一手数据。首先,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评估机制缺乏对承接的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评估,比如该组织是否有能力承接该项公共服务,承接的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能否达到政府和社会预期的效果等。到目前为止,边疆民族地区对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评估尚有一段距离要走。其次,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根据地区发展和民众需求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什么样的社会组织承接该项服务才能满足地区发展和民众需求,这些都需要该地区的政府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最后,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反馈评估机制的不健全,易使提供的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同一项目出现二次购买或多次购买的行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二)购买主体内生动力不足

1.购买主体的财政力量薄弱

边疆民族地区往往分布在我国的边境地带的牧区与林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边境地区相继成立了许多开放口岸,拉动了边境贸易与社会经济的增长。另外,国家的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但依然缓慢,地区间发展严重不平衡,财政收入偏少。由于自身财政力量的有限,造成了政府在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时,面临着购买服务资金不足的状况。

2.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范围有限

目前,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主要为公共卫生医疗养老服务等,可以通过购买向社会公众提供养老、医疗、教育、环境卫生和助残等服务。在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还不能全覆盖医疗、卫生和教育等服务领域。而社会组织能承接的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也是影响边疆民族地区购买服务范围的因素之一。

3.购买主体的意望不强烈

目前,边疆民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经涉及多方面,但总的来说,还处于探索成长阶段。边疆民族地区大部分的公共服务依然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社会组织可以承接的公共服务相对来说较少。特别是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购买服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成本加大,使其购买率大大降低。另外,部分政府机关部门行政人员对社会组织的承接能力持不信任的态度,也间接影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积极性。(www.daowen.com)

(三)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多处于孵化阶段

1.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发展规模较小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数量和质量都存在差距,从而导致了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相当有限。受此情况的影响,直接阻碍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推进,制约了政府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

2.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构成类型的单一性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且类型较少,尚不能完全覆盖医疗、养老、就业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对于新时代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需求,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有待提升。另外,亟待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构成的不平衡和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发育之间的不平衡。

3.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的功能不完善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的功能除了承接政府外包的公共服务外,还应该主动承担社会治理的作用,但目前社会组织尚处于孵化阶段,培育的功能不完善,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较低,且自身的独立性较差,应发挥的功能呈现出单一性,从而影响了其承接地域性、民族性的公共服务,没有履行好其协同治理功能。

(四)边疆民族地区自身条件的制约性

1.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成本较高

购买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边疆民族地区多处于高原、山地、沙漠和牧区等,交通道路的不发达与不畅通,增加了当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成本。第二,边疆民族地区的农村呈现出少数民族的“小聚居”特点,人口密度较小,加大了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难度。第三,边疆民族地区人口主要以少数民族为主,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会说汉语,导致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语言交流不便,加大了提供公共服务的难度。这些因素增加了边疆民族地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成本,阻碍了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边疆民族地区需求的特性

(1)边疆民族地区区域发展的特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到,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保护与传承,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基于此,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的区域性发展,促使地方政府将部分维护与修缮的公共服务承接给社会组织。除了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之外,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也会被新颖的思潮冲击,这时需要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教育公共服务,交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来对优秀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

(2)边疆民族地区民众需求的特殊性。边疆民族地区受到自身民俗文化的影响,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边疆民族地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体现出的一般性,表现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民众和其他地区的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是一致的,同样需要养老、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当地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特殊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内容包括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文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