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煜[1]
摘 要:各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互动中常常会受到对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做出相应的调整。临沧凤庆郭大寨的彝族和汉族在长期的交往中,由于受历史、政策、他者与自我的反思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两个民族独特的族群认同和互动模式,进而影响到两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在语言、服饰、习俗上,彝族已丧失了本民族很多的文化特征。而汉族也由于通婚、经济交往而杂居在彝族中,受其影响具有了某些尚未流失的彝族文化。两个民族便是在这样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现今郭大寨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关键词:临沧凤庆 彝族 汉族 族群互动(www.daowen.com)
云南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民族成分,族群互动显然是处理民族事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相较于我国其他省份,族群认同与信仰冲突引发的民族问题在云南并不是特别明显。影响云南民族关系的因素,应从经济发展、政策实施、族际通婚等方面来进行考虑。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彝族和汉族相互交流借鉴,逐渐趋于同一。在临沧市凤庆县郭大寨,虽然以彝族为主,但彝族的民族文化特征已经相当不明显,汉族保留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化。
自从费孝通提出“民族走廊”这一概念之后,传统的单一社区研究视角便被打破了,人们不再强调民族文化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与周围民族却接触、互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民族文化特征是随着历史演进而不断变化的,最终各民族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周大鸣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族群互动模式:以本土文化要素为主的重新整合;以外来文化要素为主的重新整合;自由式的均等组合;两可式的动态组合。[2]这些互动模式充分说明了在经过长期的族群交往之后,各个民族相互借鉴,其文化特征逐渐发生变化,从而与传统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区别。王思亓认为,族群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还完成了文化整合。当行为主体的自我归化选择与社会事实相悖,就会能动性地于一定场域背景下建构、维持族群边界。[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