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党员积分制与农村党建的关系

党员积分制与农村党建的关系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部分地区采用党员积分制对农村党员进行规范管理,主要是鉴于农村党员的特殊性和党员积分制特征两个方面。积分制最大的特点便是对党员行为的量化管理,这种量化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的进展。但积分制管理的考核指标的设定会因各基层党组织的情况存在差异,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

党员积分制与农村党建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5]党管农村离不开对农村党员的管理,农村党员是党组织关系在乡镇及其以下党组织的党员。基于城乡差异和党组织建设的环境差异,农村党员往往由农村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并且这些先进分子需满足入党的各项标准,由此农村党员的发展过程便是一种使命型的精英选拔过程,发展的党员便相应地承担着服务村民、带头致富等责任。相对于其他村民,农村党员因其精英属性会进入对村庄治理等方面的渠道,也会进入参与决策村组事务的人事储备库。

当前部分地区采用党员积分制对农村党员进行规范管理,主要是鉴于农村党员的特殊性和党员积分制特征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农村党员和城市党员相较存在着很多差异。目前城市党员主要工作于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前者由于在选拔过程中对政治素质和政治信仰的严格把控,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对党性教育等方面有严格的规范,使得处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体系相对完整。目前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也有积分制管理的实践,但作为考核依据,其积分的内容偏向于对业务工作的突出贡献;在企业单位中由于企业利益和企业发展是根本需求,所以党组织建设便承担着政治和经济双重导向,其中政治导向还包含着对企业的统战和监督工作,但目前企业单位中的党员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农村党员相对二者来说有着突出的特征。从宏观上来说,农村党员相对其他村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富裕”没有直接关系,他们最重要的是一种模范作用,即在先进技术掌握、乡村治理、文化素质提高等方面对村民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下国家对农村做出发展战略部署,重视城镇化建设以及关注脱贫摘帽,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农村发展过程中精英流失现象和空心村现象,同时农村党员也在随着国家发展的变化呈现出从保守型向知识型党员转型的特点,在农村党员的管理中对在这个过渡阶段呈现出的惰性和惯性进行有效遏制,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www.daowen.com)

另一方面是党员积分制与传统农村党员管理模式的差异。传统的党员管理模式,尤其是农村党员的管理模式,往往呈现出“有制度而无行动”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党员的年龄构成、整体学历水平以及党员流动等导致的组织管理障碍。组织生活制度是基本的党员义务,它与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制度、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党员交纳党费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制度、党籍管理制度共同组成传统的党员管理规范。传统的管理模式具有制度化的特点,缺乏一个从整体党组织的层面对其进行管理的设计。一般来说,创新党员管理教育方式的探索,往往可以在党员、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三个层面进行,由此衍生出对党员进行考核评价的积分制管理。党员积分制管理就是基层党组织根据传统的党员管理规范和正确的党性观对党员的行为进行量化,通过具体的指标和积分方式对党员进行约束和管理,并依据该积分对党员和基层党支部的履职情况、组织生活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积分制最大的特点便是对党员行为的量化管理,这种量化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的进展。

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是通过数据实现对党员进行量化管理,管理范围根据党的基本要求实现全方位的量化考核,赋予了管理制度较好的包容性和活力,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党员的积分制管理更适应于基层党组织的规范管理,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绩效管理有相同的初衷,同时这也是对党员本人业务工作的一种有效管理方式。但积分制管理的考核指标的设定会因各基层党组织的情况存在差异,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当下的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农村与农村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差异,发展程度较好的农村往往代表着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会更加贴合城市党员的规范管理,发展程度较低的农村党员管理则会面对如精准扶贫中帮扶干部组织落地的党员管理规范,或者当地村规民约,以及一些乡俗方面产生的管理障碍,由此在对农村党员的管理,尤其是积分制的实施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适应和完善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