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稳步推进以海法港项目建设的建议

稳步推进以海法港项目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有助于拓宽中国与以色列的合作领域,深入推进中以经贸合作,助推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稳步推进中以海法港口项目建设有助于扩大“一带一路”港口建设的示范效应。为此,在稳步推进中以海法港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夯实巩固中以海法港口修建项目的外在基础。一言以蔽之,和谐、稳固的中以关系将有助于推进海法港的建设与运营。

稳步推进以海法港项目建设的建议

以色列海法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节点建设的重要项目,对深化中国和以色列合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拓宽中国与以色列的合作领域,深入推进中以经贸合作,助推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稳步推进中以海法港口项目建设有助于扩大“一带一路”港口建设的示范效应。以色列海法港是继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成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正在筹建的港口,其成功建设运营,对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具有深远而广泛的现实意义。[87]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中以海法港口项目建设将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为此,在稳步推进中以海法港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夯实巩固中以海法港口修建项目的外在基础。

(一)密切高层交流互访,增强中以政治互信

自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较为迅速。在政治上,双方高层互访频繁,以色列总统赫尔佐克、魏茨曼、卡察夫和佩雷斯先后访华,总理拉宾、内塔尼亚胡、奥尔默特以及利维、沙洛姆、巴拉克等高级领导人也相继访华。[88]1999年和2000年,时任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分别对以色列进行了国事访问。此后,中国国家领导人李岚清、温家宝、钱其琛、唐家璇、杨洁篪、刘云山、张高丽、刘延东等先后访问了以色列。[89]由此说明中以双方领导人对两国关系给予了高度重视,在高层频繁、互访密切交流下,中以双边关系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2013年5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访华时表示,以方愿意动员商界科技界人士把“方向盘”转向中国,把以色列建设成为中国的“研发实验室”。[90]中国积极学习以色列的科技创新及转化应用的能力。2014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访问以色列,参加了以色列首届创新大会,并在《耶路撒冷邮报》上发表题为《让中以科技创新合作之花更加绚丽》的署名文章。[91]2015年1月,“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签署了《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成立中以创新合作中心,成立中以“7+7”大学研究联合会,实施2015—2019年文化合作行动计划,启动“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等。[92]2017年3月22日,中以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晤并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关于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持续深入推进中以双边的合作关系。[93]

(二)尊重国家主权,摒弃大国姿态,和谐共处,互利共赢

在推动中以海法港修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当事国的意志,坚持国家主权至上的原则,不可以推行大国霸权,颐指气使,强行依照自己的意志、文化习俗肆意干涉他国的内政,应该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推进中以合作。以色列国内营商环境透明,法制健全,民众法制、民主意识程度较高,[94]对此在推进以色列海法港项目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以色列国家市场的法规和要求进行合作。

(三)妥善处理好中国、以色列、美国大三角关系,避免零和博弈

在同以色列合作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认识以色列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需要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在两者之间做“二选一”的武断决策。以色列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在推进其“向东看”政策和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时,依然会观看美国的决策举动,尤其是那些涉及美以两国的政治、军事和安全合作项目。[95]所以,中国在同以色列交往的过程中,“美国因素”仍然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大因素。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晰地看到中国与以色列两国合作新潜力,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两国人民的智慧,不断开辟两国的合作领域。在推进以色列海法港修建和运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到高瞻远瞩,辩证全面地认识这个三角关系,避免出现零和博弈,在保证中国、以色列、美国大三角关系的前提下,稳固推进中以海法港建设。[96]

(四)力推民间交往,借力公共外交,实现民心相通

巩固友谊,凝聚共识,始终秉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重要理念,不断为中以两国关系注入新活力。正如以色列驻华大使马腾(Matan Vilnai)所言,政治互信在于人员交流,以色列将逐步签发以中两国之间实现十年有效、多次往返的签证,签证便利了,往返特拉维夫和北京之间就方便了,朋友之间的交往也就愈加频繁了,两国之间的友谊必将加深。[97]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是世界上两大古老的民族,两国的密切联系开始于古犹太人逃亡中国之时。[98]中国人民和犹太人民已经有了1 000年的友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互相支持,为中犹两国友谊史谱写了历史性的新篇章。[99]1992年1月24口,中国和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开启了两国以及两国民众关系的新篇章。自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和以色列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文交流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00]力推中以双方进一步向前发展,需要完善两国的签证制度,缩短签证时间,提高签证效率,为两国民众的交流提供制度便利。此外,中以双方需要寻找更多的合作共识。改革开放40年多来,中国所开创的减贫致富模式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以至于被国际社会归纳为“中国模式”(China Model)。[101] 2014年,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Shimon Peres,1923—2016)访华时指出,中国过往的发展经验[102]对于以色列乃至中东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性的意义,包括减贫致富、失业、经济改革等方面,中以双方可以拓宽视野,深入开拓两国的合作领域。[103]

与此同时,中国在中以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双方学者、智库科研机构和NGO组织的作用,优化互访机制建设,完善资金支持政策措施,以此来推进中以两国研究组织机构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互访学习,搭建两国民间密切交往的渠道,扩大中以两国民众对彼此国家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认知,本着互联互通、贸易畅通、互利共赢、民心相通的愿景与宗旨,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多维的视角推动中以全面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一言以蔽之,和谐、稳固的中以关系将有助于推进海法港的建设与运营。

参考文献

[1]林文勋.东陆学林[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

[2]叶薇.“一带一路”上的上海企业:上港加快“新丝路”布局[N].新民晚报,2017-05-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关于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3/21/c_1120668765.htm,2017-03-21.

[4]肖宪.“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国与以色列关系[J].西亚非洲,2016(2).

[5]市政府关于加强建设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的实施意见[EB/OL].常州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changzhou.gov.cn/gi_news/634149336879801,2015-04-25.

[6]刘昌明,孙云飞.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反响与应对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5(8).

[7]周方银.“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应对[J].国际观察,2015(4).

[8]蔡鹏鸿.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国家安全—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互联互通[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7).

[9]Jean-Michel Valantin.China,Istael,and the New Silk Road(PDF)[EB/OL].https: //www.redanalysis.org/2015/06/08/china-israel-new-silk-road/,2015-06-08.(www.daowen.com)

[10]陈怡璇.上港集团获以色列第一大港经营权[J].上海国资,2015(5).

[11]侯典芹.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12]姚婷.筑梦“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J].检察风云,2015(9).

[13]于靖园.以色列与中国:双边合作前景广阔 专访以色列驻华大使马腾[J].博鳌观察,2014(4).

[14]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4(4).

[15]王雷.“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与中东政治变迁[J].亚非纵横,2014(6).

[16][法]沙洛姆·所罗门·瓦尔德.中国和犹太民族:新时代的古文明(战略报告)[M].张倩红,臧德清,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

[17]李向阳.论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化合作机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11).

[18]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3).

[19] Ashley J.Tellis.Balancing without Containment:U.S.A Strategy for Confronting China's Rise.in the Washington Quartely,Vo1.36,Iss.4,2013.

[20]黄亚生.“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1]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2]Yong Deng.China's Struggle for Statu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Quoted from David Scott.China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a Responsible Power The Uncertainties of appropirate Power Rise Language.in Asia Pacific Review,Vo1.17,Iss.1,2010.

[23]Yitzhak Shiehor.The US Factor in Israel's Military Relations with China[EB/OL].(PDF)http://www.academia.edu/280877.2007-08-05.

[24][美]江纳森·高斯坦.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M].肖宪,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5]彭树智,肖宪.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6]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27]Chen.K.Jefferson,G.and Singh,I.J.Lesson's From China's Economic Reform[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6,1992.

[28]H.S.Allen.Israel,the Middle East and U.S.Interests.New York,1983.

[29][英]理查德·艾伦.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背景和前途[M].艾玮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