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淑敏[88]
摘 要:陈一得先生是云南近代天文、气象和地震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对云南乃至中国近代天文、气象、地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早年出身旧学,博览群书,并通过与诸多著名学者的交往互动,不断提升自身的自然科学素养,在自然科学及教育领域成就斐然,被誉为民国时期云南的 “自然科学之鲁殿灵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生又积极投身云南自然科学建设事业,贡献突出。
关键词:陈一得 生平活动 年谱
先生讳一得,原名秉仁,字彝德,“因创办一得测候所,遂以一得行”[89]。先生原籍四川金堂县,曾祖父讳际虞,因 “李蓝起义”,携家眷避难自流井,设私塾课教蒙童以糊口。先生祖父早逝,祖妣徐氏从事纺织,独自抚育四子。先生父即其长也,讳思贤,习得倾销之艺,操业盐津老鸦滩,遂定居于此。先生于清光绪十二年十月廿六日 (1886年11月21日)生于云南昭通府大关厅盐井渡 (今盐津县)老鸦滩。[90]先生原配不详,继室刘德芳,是先生工作的得力助手。两娶皆无子,先有养子陈永义,于20世纪40年代解除关系,又将其弟陈葆仁之子陈永民过继为螟蛉子。后,“继室死,以侄永康兼祧”[91]。
光绪十四年戊子 (1888),两岁。
胞弟陈葆仁诞生。
光绪十八年壬辰 (1892),七岁。
母亲病卒,“临终时嘱望奋发读书”,先生 “体亲心,勤学苦读。家在肆中,屋狭市器,夜读至鸡鸣”。[92]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1902),十六岁。
先生 “应童子试,厅、府皆前列,院试额满见遗”[93]。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十九岁。
是年初,科举废停,全国上下广兴学堂。先生于是年末,“申送入省高等学堂肄法文”[94]。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至宣统二年庚戌(1906—1910),二十岁至二十四岁。
先生于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法文期间,目睹法帝国主义修筑滇越铁路并加紧对云南的侵略行径,悲愤万分。
宣统元年己酉(1909),二十三岁。
是年初,先生以《盐井渡士绅呈滇督李恳奏设县治文》[95]上书云贵总督李经羲,呈请总督将盐井渡从大关厅划出。
宣统二年庚戌(1910),二十四岁。
先生以第一名之优异成绩考取比利时留学生,专攻铁道。同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英法大批人员进入云南,加紧对云南七府[96]矿产的开采。后因反对清王朝出卖七府矿权,被时任云贵总督锡良和云南提学叶尔恺下令逮捕,并取消留学资格,限期押解回籍(盐井渡)。
宣统三年辛亥(1911),二十五岁。
先生切望学习,决定自费出国留学,为筹集资金到上海。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先生投笔从戎,“加入以黎天才为首的起义军,随左强庵等人攻打南京。清亡返滇”[97]。
民国元年(1912),二十六岁。
先生回滇,报考优级师范学堂,顺利被录取在数理化专科学习,学制三年。
是年,撰写《旅省学生为请设县致乡人书》[98],呼吁盐井渡设县自治。
民国四年(1915),二十九岁。
是年,先生于优级师范学堂数理化专科毕业。任云南省各中学教员,任教期间自学天文、气象、地震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民国六年(1917),三十一岁。
是年7月1日,大关县境内地震,先生深入震区,“首次考察地震灾情”[99]。盐津从大关县析出,单独设县。[100]
民国七年(1918),三十二岁。
是年冬,先生在云南省教育会赞成童振藻设云南学会,并参加活动。先生早前在西林学舍习绘之《昭通府属全图志》,受到童振藻赞赏,后改书名为《昭通等八县图说》。[101]
民国八年(1919),三十三岁。
是年1月[102],发表《昭通等八县图说》。[103]
民国九年—民国十年(1920—1921),三十四至三十五岁。
昆明爆发白喉病,先生据其所购之《咽喉秘集》《白喉忌表状症》写成手稿《医药经验笔记》,研究白喉病治疗方法。
民国十三年(1924),三十八岁。
因市立第五小学建设工作受到偏信封建迷信思想市民阻碍,教育局请先生宣传风、雨、雷、电等自然知识,以图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后学校得以顺利建设。
是年,先生被任命为昆明市第五小学校长。
是年,因多数市民反对昆明推行公历,先生创作《公历月日歌》《公历节令歌》[104],宣传使用公历之益处。
是年,先生被任命为云南教育经费委员会委员(兼职)。
民国十四年(1925),三十九岁。
先生于昆明钱局街本宅设立简易的测候所,主要的工作职员为其太太刘德芳女士。
是年,云南大理地震,先生奔赴震区考察,采寻震源,分析研究,并作了详细记录。[105]
民国十五年(1926),四十岁。
先生于“丙寅秋,以滇省教育会推选为全国教育联合会代表,出席江西。乘间继游江浙直鄂各省,考察其教育之现状”[106]。先后参观了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测候所、徐家汇圣母院天文台,看到江苏南通军山气象台的衰败现象后,由是决定创办一个私立测候所。
民国十六年(1927),四十一岁。
是年,先生取号一得,“秉仁生性愚拙,字号一得,即取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意”[107]。
7月[108],在昆明钱局街53号[109]本家创私立“一得测候所”,观测天文、气象等。自任所长。
8月,写成《气象月报》。
绘《昆明恒星图》,“其夫人刘德芳女士绣制”[110]。
民国十七年(1928),四十二岁。
制成天文观测仪器“步天规”。
刊出《气象年报》。
9月,出版发行《旅行江浙直鄂日记》。
下半年,河内法国气象测候所来函许重金交换气象资料,被先生拒绝;改“一得测候所”为市代用测候所。[111]
民国十八年(1929),四十三岁。
是年,先生写信给竺可桢先生,询问购买福氏水银气压表一事。信中提到筹设天文气象地震研究所计划,希望得到竺可桢先生支持。
民国十九年(1930),四十四岁。
是年4月,写信给竺可桢先生咨询水银气压表一事;托聂雨南先生将水银气压表带回。
7月,通过定量分析昆明实测雨量资料,发表《昆明之雨量》一文。[112]
11月,写信给竺可桢先生咨询“筹设云南头等测候所”的相关事宜。
拟就《建设厅呈省政府拟设省立气象台计划书》。
民国二十年(1931),四十五岁。
是年,先生自费赴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进修气象、天文半年。[113]
7月,就近代表云南出席中国经度测量会议。
8月,一台风中心自温州登陆,经江西、湖南、贵州等地进入云南盐津昭东地区,产生严重水灾。[114]
9月,先生作《道光十三年云南省大地震之研究》讲演。[115]
先生被聘为《新纂云南通志》分纂员,具体负责《天文考》及《气象考》部分。[116]
南京进修结束,先生赴上海、杭州、南通、武汉、北京、天津、青岛、广州(参观中山大学天文台)等地考察,后经日本横滨、东京,过中国香港及越南河内回昆,遍访当地有名的气象、天文和地震台。[117]
一得测候所的记录慢慢被各实业机关采用参考。
发表《民国二十年水灾与天气》。
在《宇宙》杂志第9期发表《历法私议》一文。
民国二十一年(1932),四十六岁。
是年1月1日,改用越南海防中央观象台测量的1907年成立的云南气象测候所高度(海拔高度)——1 893米,并用拉普拉斯测高公式计算和制作了气压高度订正表。[118]
1月28日,天津日租界测候所派员来昆,许重金买气象资料被先生拒绝。[119]
年初,先生从南京学习归来,旋即呈报筹建省立测候所事宜。
7月24日,作“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民众生活中的时间问题”等知识科普演讲。
8月7日,作“牛郎织女相会吗?”的演讲。
10月23日,作“怎样知道流星雨要出现?”的演讲。
11月13日,作“11月天象的奇遇”的演讲。
民国二十二年(1933),四十七岁。
1月1日,作“谈谈阴阳历法”的演讲。[120]
3月3日,由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把先生关于天文方面的六篇讲演稿汇集成《民众科学丛书——天文》一书刊印发行。
3月6日,先生致信竺可桢所长,望其指教绘制《国防南顾图》。
先生受聘去云南道路工程学校负责教数学,与蒲汉英先生结识。
被聘为云南航空学校航空气象课程主讲教师,旋即编撰《航空气象学》作为教材。[121]
任省立昆华高级农校的气象学教员。
与全文晟先生共同带领工人在太华山开始建设云南省立测候所。
一得测候所刊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得测候所昆明市气象年报》第3卷,共8页。
在《宇宙》杂志第8期发表《弥渡发见星落如雨的推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十八岁。
11月,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地理系调察团Dr.Hermann、V.Wissmann来一得测候所参观,摄影留念,给以高度评价:“科学化之家庭,硬干苦干的机关。”[122]
12月19日至23日,[123]在云南大学校长何瑶的主持下,先生参加实测真子午线成功,立“云南大学天文点”为志。
一得测候所刊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得测候所昆明市气象年报》第4卷,共8页。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十九岁。
7月,先生受聘任《气象杂志》特约通讯员,在《气象杂志》上撰文报道昆明气象信息。[124]
在本年夏季天气的分析中,记载了两个由台风转低压连续入侵云南,沿南盘江流域北袭昭通,引起强降水的典范事例。[125]
11月9日,先生至宜良参加民众教育馆召开的省民众教育第3次年会。
先生所分纂之《新纂云南通志》稿件几近完结。[126]
一得测候所刊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得测候所昆明市气象年报》第5卷,共8页。
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十岁。
4月6日,云南省立昆明气象测候所建成。
5月16日,云南省主席龙云令,委任先生为省立昆明测候所所长。
5月25日,到职省立昆明测候所所长。
6月1日,先生主持的省立昆明气象测候所开始工作。
亲自拟就并执行测候所的组织简章、办事细则、观测凡例等;按时出版发行气象月、季、年报,[127] 并《气象月报》。
8月,一台风中心自广州登陆经广西到达云南,云南多地受灾严重。[128]
一得测候所刊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一得测候所昆明市气象年报》第6卷,共8页。
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十一岁。
2月6日,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发函召集气象讨论会。[129]
4月2日,教育厅厅长龚自知呈函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函称因陈一得所长身体不适,请周光倬就近代表出席第三届全国气象会议。[130]
11月,自制水平日晷,编制出全省各地的标准时差表,并拟“通俗浅说简便方法”,于12月陆续在《云南日报》上连载。
12月,开始试行标准时间。
12月27日,昆明气象测候所奉中国航空委员会训令,即日起每天增加4次(5时、8时、13时、17时)的海平面气压观测,测量后即刻用电话报送中央航空学校使用。[131]
12月,先生撰《昆明气象与天文观测》,为凤凰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的建设提供依据。[132]
先生成为云南《教育与科学》编纂委员会成员之一;《教育与科学》正式发行。
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十二岁。
1月,编制《标准时制特刊》。
是年春,天文研究所撤退到昆明;先生向学会建议设立昆明分会。
5月,一得测候所正式迁往太华山,开展全面气象服务。
7月[133],先生赴重庆商洽调整测候事业;返程中又参观川、黔两省的气象测候行政学术研究机关。
《云南气象要素之分布》陆续在《教育与科学》上连载。(www.daowen.com)
此前一直由省政府主持的放“午炮”[134]事务交由测候所承办。
12月,先生所撰《昆明气象与天文观测》一文公开发表于《宇宙》杂志第9卷第6期。
民国二十八年(1939),五十三岁。
2月,《最近十年昆明气象统计册》出版。
是年春,先生协助由云龙,在全国首次使用气象资料创立近代方志——气候志,完成《高峣志·气候》。
6月20日,向云南省教育厅呈报改进“午炮”计划。
8月,配合云南大学教授、研究员开展大气电现象研究。
12月9日,中国天文学会(总会)召开第十六届评议会第一次会议,决议成立昆明分会。[135]
《云南气象谚语集》在《教育与科学》第5期发表。
《云南气流之运行》在《教育与科学》第9期发表。
《云南气象要素之分布》继续在《教育与科学》刊载。
民国二十九年(1940),五十四岁。
元旦,中国天文学会召开会员会议,正式成立昆明天文分会。[136]先生当选为正干事。
先生所撰《实测滇垣经纬度工作详志》开始在《教育与科学》第8期发表,并于第9期完结。
6月,先生所撰《云南之云》在云南科学研究社第三次年会上宣读后发表。
是年底,在中央气象研究所的推动下,通过先生以及云南建设厅等的努力,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使得全云南省的测候机构达46个以上(暂无法完全统计)。昆明市钱局街受到日军的轰炸。
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学生去测候所实习,先生表示热烈欢迎。[137]
民国三十年(1941),五十五岁。
4月,中国天文学会成立了中国日全食观测委员会;先生申请加入中国日食观测西北队。
6月30日,先生自昆明杨方凹车站启程。
8月10日,先生抵达甘肃省林洮县。后“分(任)预备工作,予以清间之记录”[138]。
9月21日,日全食出现。首次用气象仪器观测日食气象效应。完成《日全蚀气象观测报告》。后撰《临洮测日志要》。
10月1日,赴兰州参加中国天文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宣读《推行标准时简易法》论文。[139]
10月,在临洮农业学校办讲座,倡导农业气象的观测应以简要为宜。在兰州测候所提出气象观测“三要”:有恒、耐劳、忠实;讲演“甘肃的特殊气象”[140]。受到张钰哲先生的赞扬。
自甘肃回昆明途中生病,遂暂留重庆治病。
1941年除夕之夜,方亚雄赠先生五言律诗三首,先生一一酬咏。
民国三十一年(1942),五十六岁。
先生病好返昆时,云南高等学堂时的同窗何晓泉赠诗二首,先生一一答谢。
先生所撰《观测日食回滇报告》发表于《教育与科学》第10期。
云南省立昆明气象测候所呈请划定太华山气象台地址以便管理。[141]太华山寺庙和尚因测候所请求划定地址一事产生不满情绪,与测候所工作人员“斗法”四年。[142]
民国三十二年(1943),五十七岁。
美领事带译员到测候所,以重金收买气象资料,被先生拒之门外。[143]
12月9日,欲辞去省立昆明测候所所长一职,未获云南省教育厅长龚自知批准。
民国三十三年(1944),五十八岁。
继母去世。
2月18日再次递出辞呈,因厅长不在昆明,此事不了了之。后厅长回昆,未批准,但准其获假一个月。
民国三十四年(1945),五十九岁。
3月23日,第三次递辞职信,未获批准。
4月10日,第四次递辞职信,未获批准。
5月1日,先生罢工。
6月11日,教育厅范绍文、李永清呈文龚自知,劝说准许先生辞职。
6月22日,龚自知签署《教育厅准陈秉仁辞职训令》。
7月2日,先生正式辞职,离开省立昆明气象测候所。
11月[144],盐津县县长、教育科长聘先生为县志局编纂主任,主持编纂首部《盐津县志》;受聘后,先生返回盐津老家工作,半年后又返回昆明。[145]
12月,先生在今盐井小学门口位置建立了简易气象观测站,培训助手吴学斌和汪范春做气象观测,并记录。
先生撰《叙昆铁路线一瞥》一文[146],为改善云南交通献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六十岁。
1月1日,正式开展盐津县测候业务,“倡气象观测两年。”[147]
从盐津县回昆后,先生撰《昆湖水位之变迁》《涸湖谋田之癫狂十大罪状》,呼吁保护滇池,斥“尽泄滇池”的说法。[148]
4月,先生完成《叙昆铁路修建案》撰写。
先生所撰《三十六年天象预报》(“云南省科学研究社第九届年会”宣读论文之一)在《教育与科学》第3期发表。
先生所撰《滇西地震带》《大理的风》在《教育与科学》第4期发表。
先生所撰《本年各地气候与昆明》(“云南省科学研究社第十届年会”论文之二)、《三十七年天象预报》(“云南省科学研究社第十届年会”论文之一)在《教育与科学》第5期发表。
先生所撰《云南降水量与水利问题》(“云南省科学研究社第十一届年会”论文之一)、《大块文章》(“云南省科学研究社第十一届年会”论文之三)在《教育与科学》第2卷第6期发表。
先生所撰《云南气候区域分划之商榷》(“云南省科学研究社第十一届年会”论文之五)在《教育与科学》第2卷第7期发表。
先生所撰《盐津县乡土史地教材》在《教育与科学》第8期发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六十一岁。
先生所撰《唐通南诏取道于石门考》在《五华》第5期发表。
7月8日下午7时半,先生在翠湖图书馆(今云南省图书馆)举行的第六十九次学术演讲上讲授“宇宙概论”。[149]
撰写《陈一得为举办分期展览认识云南办法建议》[150]。
民国三十七年(1948),六十二岁。
7月15日[151],继室刘德芳女士逝世,享年57岁。
1949年,六十三岁。
7月,先生将刘德芳绣制的《云南所见恒星图》、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昆明市气象观测日记簿一百零八册、参加国际极年世界天气图观测手册八本、一得测候所年报及天象图、省立测后所年季月刊十册等捐赠给省立昆华图书馆。
8月,云南省政府题赠刘德芳为“巾帼完人”。
是年秋[152],《盐津县志》完稿。
12月9日,云南解放。
是年底,云南省立昆华民众教育馆出版《云南史地辑要》,先生负责编撰《云南气象》部分。[153]
1950年,六十四岁。
《教育与科学》停止出版。
2月20日,陈赓、宋任穷率领解放大军举行入城仪式,先生写下《迎接解放大军入昆明》一诗以表庆贺。
4月,先生以科学界代表身份,在昆明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被选为市协商委员会委员。[154]
7月至8月间,先生与王钟仁、赵恕、凡平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国气象学会云南分会。
8月,政务院45次会议召开,先生以科学工作者的身份当选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同月,与张永立等人代表云南出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归来后任昆明科协理事长、省科普协会主席,领导两会工作。
是年底,被任命为云南省科学馆馆长。
1951年,六十五岁。
1月14日,在昆明护国路云南中苏友协成立云南气象学会,先生任主席。
12月21日,云南丽江地震。
1952年,六十六岁。
2月,先生参加昆明大中小学下乡土改工作团,任副队长。[155]
6月,先生考察丽江地震。
7月,撰《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云南丽江专区地震初步考察报告》。
12月,当选为昆明市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56]
1953年,六十七岁。
3月,太华山气象站重建并开始观测。
5月4日,弥勒县发生地震。
6月,云南省科学馆撤销,先生任云南省博物馆首任馆长。
下半年,先生赴个旧参加文化馆科学展览,并到弥勒、开远、蒙自等县考察地震详情,后撰写《一九五三年五月四日云南弥勒县地震初步考察报告》。
1954年,六十八岁。
“年初召开会员会,成立一个组织,名称是 ‘中国天文学会昆明分会筹备委员会’。订立了几条会章。选出筹备委员五人:陈一得任常委主委,王士魁任常委副主任委,陈展云任常委秘书,委员张永立、白世俊。”[157]
1955年,六十九岁。
10月24日,先生赴永仁、华坪、武定、元谋、永胜、盐丰、罗茨八县区开展历时62天的考察;主笔撰写《云南省永仁等八县地震调查工作报告》。
1956年,七十岁。
是年夏,先生带领各界人士参观团到武汉参观。
1957年,七十一岁。
先生所撰《云南地震情况的初步研究》写成发表。
1958年,七十二岁。
7月20日,中国气象学会云南分会改选,先生任理事。
9月,先生赴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职工科普积极分子大会,选为全国科协理事,返昆传达会议精神,拟选省科协主席。
10月17日[158],病逝于昆明,享年72岁。与夫人刘德芳女士同葬昆明市西郊石咀林则山。
参考文献:
[1]陈秉仁.旅行江浙直鄂日记[D].昆明市立职业中学商科实习商店,1928.
[2]刘金福.陈一得:云南近代气象、天文、地震事业先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3]云南省盐津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盐津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李景煜主编,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纂,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人物志编辑撰.云南省志//卷80:人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昭通市志办.昭通旧志汇编:2[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6]云南省档案馆.私立五华文理学院档案资料汇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8]方树梅纂辑,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研究所,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补.续滇南碑传集校补[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昆明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10]中国近代气象史资料编委会.中国近代气象史资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11]舒文昌.红色轨迹[D].昭通市新闻出版局,2006.
[12]陈秉仁.道光十三年云南全省大地震的研究——在昆华民众教育馆地震讲演会讲演[J].民众生活周刊,1932(18).
[13]石青农.气象学家陈一得[J].人物杂志,沪版第2年(11).
[14]陈一得.实测滇垣经纬度工作详志[J].教育与科学,1938(8).
[15]陈一得.云南降水量与水利问题[J].教育与科学,1946(6).
[16]陈展云.中国天文学会云南分会史话[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7(1).
[17]赵芳.陈一得与云南地方志[J].中国地方志,2007(4).
[18]潘先林.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史地研究的首次学术总结——《云南史地辑要》概说[J].史学史研究,200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