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敦煌吐鲁番与唐史研究: 张承奉时期归义军结构及人员安排

敦煌吐鲁番与唐史研究: 张承奉时期归义军结构及人员安排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楼上”的确是归义军节度衙门的代名词,而“楼上”的主人则为张承奉无疑。这样,综合整个文书的各个方面,参考了其他的一些文献,我们把文书中出现的归义军各部门、各人员职衔姓名等列成一个表,然后再列出一个简表来显示本文书所反映的张承奉时期的归义军的结构。这样说来,早在张承奉时期,归义军就至少有七个镇的建制了。

敦煌吐鲁番与唐史研究: 张承奉时期归义军结构及人员安排

P.4640背文书破用布纸记载的体例有以下几种:

这里,由于E型仅有上举一例,我们便把它看作是D的亚型,暂且勿论。在A、B、C、D这四种类型中,假若把A型作为基本型,那么,一、A和B的区别在第四项“支与”和“纳”;二、A和C的区别在于C缺第2、3项;三、A和D的区别在于第3项“传处分”和“奉判”以及D缺了第2项。如果把所有的布纸记载依照它们的特点分别排列到各型之下,我们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而这些现象正是揭示了归义军内部的结构。

先说“纳”。毫无例外,凡是“楼上”破用布纸的,都使用了动词“纳”而不用“支与”,这是其地位所然。所谓的“楼上”,其实就是归义军节度衙门。《新唐书》卷四九下《百官志》曰:

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则上闻。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左。……罢秩则交厅,以节度使印自随,留观察使、营田使印,以郎官主之,锁节楼、节堂,以节院使主之,祭奠以时……

节度使办公地点在节楼,节度使衙门也就称之为“楼上”了,P.2594《白雀歌》中多次提到“楼”:“白雀飞来过白亭,鼓翅翻身入帝城。深向后宫呈宝瑞,玉楼高处送嘉声。”“白楼素殿白银钩,砌玉龙墀对五侯。”S.3565《曹元忠设斋功德疏》:“弟子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保曹元忠,于衙龙楼上,开龙兴灵图二寺大藏经一变(请大德九人),启扬鸿愿,设斋功德疏……”可见,“楼上”的确是归义军节度衙门的代名词,而“楼上”的主人则为张承奉无疑。使用“纳”这个动词的,还有一例,这就是58行“十七日押衙索众通传处分,西宅纳细纸叁束”。从这一例,也可以看出“西宅”地位的特殊,它恐怕是归义军节度副使李弘愿的衙门。这点,校注里已有说明,不再累赘。至于“楼上”“西宅”以外,则几乎全用“支”“支与”,而只有一例是“矜放”。由于张使君身份不明,存疑。

其次,是第2、3项的比较。基本型A型的第2、3项的内容是“都押衙罗通达传处分”,亦即以职衔、姓名、传处分的顺序排列。综观整件文书,凡是“传处分”者必定与职衔姓名联在一起,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项目。“传处分”而破用布纸的除了“楼上”外,有“铁匠索海全”“张使君”“邕归镇使”“寿昌镇使”“于阗使一行”“甘州使押衙王保安”等等。没有第2、3项内容而破用布纸的,则有“员外春衣”“押衙罗文达助葬”“设司人昌昌、逍遥等捌人”“作坊司画钟馗、粘灯笼”等等。比较起来,大约前者无支取前例或者是非同一部门的人员,后者则有使用前例或为同一部门的人员。当然,“传处分”破用布纸的也包括“楼上”及“西宅”一例,但那可以作为特例看待,不必包含在上述结论中。

然而,传达处分的又是哪些人呢?他们是判官、孔目,是都押衙、押衙、衙官,以及几位没写职衔的人物(其中的一位是衙官),没有一例是这些人以外的。这就可以看出这些人是在“楼上”的左右而为“楼上”服务的。

至于“传处分”与“奉判”的不同,则恐怕在于“传处分”者没有判凭,“奉判”者已有收据吧?在一些用“奉判”的地方,还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如227行“支与员外细纸两帖、粗纸壹帖”不用“判”,255行则“奉判支与员外粗纸两帖”;101—102行“支与草场司细纸两帖”不“奉判”,210行则“奉判支与草场司细纸两帖”。这样的情况说明支取纸张是有限量规定的,超过了就得状上节度使,奉判后而破用。

这样,综合整个文书的各个方面,参考了其他的一些文献,我们把文书中出现的归义军各部门、各人员职衔姓名等列成一个表,然后再列出一个简表来显示本文书所反映的张承奉时期的归义军的结构。

官职姓名人数一览表(www.daowen.com)

续表

下面则是张承奉时期归义军结构简表:

张承奉时期归义军结构简表

这里要注意的有三点:一、部门、职衔仅是本文书中所出现的;二、巡官、宅官和其他官之关系不详,暂置之;三、表中实线表示主从关系,虚线表示同级关系。

很显然,楼上所统属的可分两大部分,一为衙内,一为外府。

以衙内而论,判官是节度使的助手,协助处理各种事务,孔目则是判官的下属。

衙内可分为三个系统。第一是行政系统。行政系统当以都押衙为首,下各属若干押衙(本文书中出现30多人),而各个主管某方面工作的如作坊使似乎设“使”,但也有称如“羊司押衙”“客司押衙”的。各司下又有若干专门人员,如乐营使下的音声、设司下的帐设等等。第二是监察系统,当以都虞候为首。本文书中虽则都虞候只出现一人,但其实也有若干的。如P.3718《梁幸德邈真赞》,梁幸德的职衔就是“唐故河西归义军左马步都虞候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上柱国”,而《赞》中又有“乃加都虞候之例,一自制辖,内外唱太平之声,民无告劳,囹圄息奸斜(邪)之响”,可见其职责所在。都虞候下属厢虞候。第三便是军事系统,当以管内都知为首,下属都知、兵马使,管内都知是管内都知兵马使的省称,都知是都知兵马使的省称,P.3727是《吕富延阴义进状》,他们的职衔各是“都知兵马使”“都头知兵马使”。

以外府而论,则是各镇遏使了。各镇使由楼上直接掌握。文书中共出现七个镇名、六个镇使,其中寿昌镇使有替代,而玉门镇出现副使,紫亭镇出现监使、副使。要注意的是常乐镇使之职由常乐县令所兼,先是安再宁,后来是氾唐彦。这样说来,早在张承奉时期,归义军就至少有七个镇的建制了。至于各镇的方位,校注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