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跟旅行有点像。旅行主要就是看,除了看以外,还要用心去感受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这就是我对旅行的看法。
但其实到了观光地之后,往往是走马观花的人居多。用智能手机或是纸笔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的人简直是少之又少。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大抵也是如此,走马观花地读过之后说不出丝毫感想的人居多,读完之后能够说出自己感想的人极少。
无论是旅行还是读书,几乎很少有人过后还会有什么感想,所以对于能够说出自己想法的人,我是十分佩服的。
这些人不管看到任何事物,心中都会有所感悟。他们无论是读书,还是待人接物,都不会让自己沦为配角,更不会轻视自己。
旅行原本就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另外一个自己都会如影随形。读书更是如此。书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我们未曾涉足过的另一个世界,是一种“非日常”的事物。
“日常生活麻痹着我们的理性”,马丁·海德格尔曾经这样说过。这句话充分说明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很难会产生新的思维。将自己切换到“非日常模式”,我们平日里从不曾感受到的灵感就会汩汩而出,有如泉涌。
将非日常变成日常,将日常变成非日常,这就是旅行的魅力之所在。在非日常状态下,我们会注意到自己心中重要的东西,而这些我们平时从来就没有注意过,抑或还会有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想法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当中。此刻,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将这些感受与想法记录下来了。(www.daowen.com)
读书时我们也处于一种非日常的状态。当我们进入这种状态时,千万别忘了带上另一个自己。在这个“非日常”的、崭新的世界当中,我们要扪心自问,看自己到底有何感受。
我的读书法像极了旅行。我旅行时绝对不会看旅行手册,而会在到达目的地后手绘一幅导览图。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对观光地的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而后,我会坐上观光巴士,每游览一处景点,就在自己手绘的地图上做上标记。
首先,我会坐上巴士,一边了解当地的大体情况,一边筛选出自己想要游览的景点。选定目标之后,我就开始制定游览日程,比如说要是滞留3天的话,应该先观览哪些主要景点。
这有点像我们读书时读第一遍的情形。首先我们要先浏览目录,再将整本书翻看一遍,掌握全书的整体结构。接下来,我们就要合理安排第二遍和第三遍的时间,然后开始读第二遍。
为了找出在这3天之内值得一看的景点,我选择在一开始就乘坐观光巴士。因为这样一来,即便眼前有什么诱惑,我也依然能够纵览全局。接下来,我决定以一半“计划”、一半“邂逅”的方式进行游览。
到了主要景点,除了观览前街,后巷也要转一转,因为后巷里或许会有我想要的“邂逅”。只有亲手绘制导览图,再乘坐观光巴士转上一圈,才会不枉此行。
读书也是如此,只有读第一遍抓住重点,才能在读第二遍时顺利找到值得游览的后巷,找到我们想要的“邂逅”。读到第三遍时,我们才能充分享受到“非日常”带给我们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