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极简快速阅读:读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极简快速阅读:读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叔本华在谈及读书的危险性时,也说到了这个问题。叔本华也曾经说过,读书如果是银箔的话,那么思索就是纯金。叔本华认为,将别人费力思考得出的结论误认为是自己思考的成果,并因此而洋洋自得,这简直糟糕透顶。当然,叔本华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对读书持否定态度,而旨在说明仅仅是博学多识是远远不够的。读书绝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一个自我强化、自我调整的起点。

读书是提升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强调过。阅读修养类、哲学类及古典类书籍更是如此。

但阅读此类书籍时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万万不可被动地去从书籍当中获取知识。这一点我们在之前也已经强调过,因为这样一来我们的思维能力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读书并非是为了获取知识,就是这个缘故。

叔本华在谈及读书的危险性时,也说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读书的本质就是在用他人的大脑在思考问题,因此,读书对自己的思维是有害而无益的,这就是他的观点。

人的大脑可以分为“读书脑”与“思考脑”,此二者截然不同。“读书脑”负责与外部进行交流,而“思考脑”则用于内省。读书的本质就是将他人的思维化为己用,就好比是捡别人穿过的旧衣服穿一样。

而思考则是自发的,就好比是穿上一件崭新的衣服一样。因此,读书只是思考的代用品,是不完美的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地图并不是真实的土地”。同样的道理,阅读关于旅行的书籍跟实地旅行也完全是两码事。

叔本华也曾经说过,读书如果是银箔的话,那么思索就是纯金。他甚至还说,读书只不过是人的义齿罢了。

思索需要一种名为知识的素材,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读书也未必就是坏事。其实最要不得的就是错把读书当成是思索,这种误解是极为危险的。

叔本华认为,将别人费力思考得出的结论误认为是自己思考的成果,并因此而洋洋自得,这简直糟糕透顶。

当然,叔本华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对读书持否定态度,而旨在说明仅仅是博学多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思索的素材,博学多识自然是有益于思考。读书是件好事,但绝不应该让读书凌驾于思考之上。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www.daowen.com)

读书用以开拓视野,思考用以深化思维,二者各司其职。读书是为思考服务的,读书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替代思考的。阅读之不同于思索,正如意志之不同于行动。

很多日本人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殊不知这还是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读书的妙处就在于能够将学到手的知识转化成为思考的素材。

较之能够提升自己思维能力的最佳道具——修养类、哲学类及古典类书籍,我们大可以以一种较为轻松的心态去阅读商务类及实用类书籍。

知识、理论和智慧之间是有区别的。用烹饪举例来说,知识就相当于食材,理论就是烹饪方法,但只有食材和烹饪方法的话,似乎还差了点什么。

智慧从实践中来。只有经历无数的失败与摸索的实践,乃至数度遭受烫伤之苦,才能习得一身高超的烹饪技巧。如果空有食材和烹饪方法,而不经过实践的话,是绝对无法学会烹饪的。

书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绝不要以为我们只要读了前人的书籍,就拥有了前人的智慧。没有实践的话,知识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转换成为智慧的。只有我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的,才是智慧。也只有付诸切实的行动,才会有真正的思考。

无论是知识,还是理论,都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它们只不过是我们赖以求生的工具和手段而已。知识和理论本身并不能让我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也不能因此而获得更高的报酬,更无法提升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但它们却能将我们的人生价值人性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读书让我们在精神上走向成熟,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丰满、自由和美好。读书绝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一个自我强化、自我调整的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