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外国人,是如何运用日语写文章,如何将复杂的内容表述自如的。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之所以会如此,只不过是因为我在学习日语时的目的明确罢了。
我在韩国进行一定程度的日语学习以后就来到了日本。来到日本以后,我决定将自己的日语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是成年以后再学习外语的好处,我们可以自由选择修习哪一门外语。
书籍是作者的思想和思维的最终表现形式。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无数大脑神经元的作用下,人才会产生思维。读书就好像是对作者思维过程的复制。
优秀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够引导读者构建优良的思维框架。在不同的思维框架之间不断切换的过程中,新的思维就应运而生了。
我学习现代日语中优秀的表达方式,也学习古日语,并从中发现了日语之美。很多日语质朴而发人深思,这些恰恰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部分。
我非常幸运,来到日本之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学习日语的好范本,那就是岩波文库。
我在一本岩波文库的图书的卷末,读到过一篇题为《寄读者——写于岩波文库发刊之际》的文章,其中记述了为何会在1927年创建岩波文库。我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感触颇深。
在此之前,单行本图书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便于携带,但文字较小。但岩波文库的目的却有所不同,他们发行的图书涵盖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修养类以及关于启蒙主义思想的图书,他们的目的就是向普通民众普及知识。
当时启蒙主义思想已经盛行于世。我觉得岩波文库有点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百科全书派”。他们的目的都是想让民众了解民主主义思想,并试图借此让民众获取真正的自由。除此以外,他们这样做还有利于对权力进行更好的监督。岩波文库的创建者与百科全书派人物一样,他们的理想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权力的产生源自信息的非对称性。印刷术普及之前,只有教会的牧师才有资格读《圣经》,因此他们无论是信口胡言还是为所欲为,权力也依然会牢牢地掌握在他们手中。但随着印刷术的普及,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以后,这种情况才终于有所改观。
我认为,只有打破信息被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民众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打破特权阶层对信息的垄断,这也是民主主义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刚接触到岩波文库时,一本书的卷尾赫然如此写道。(www.daowen.com)
之所以会选择岩波文库,是因为我来到日本之后,就向很多人打听哪家出版社的口碑比较好,问了一圈以后,大家都向我推荐岩波书店,说这家出版社很特别。更有很多身为书籍作者的人认为,自己的书被纳入岩波文库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原来岩波书店在读者和作者中间竟有如此的威望!我不禁为之感慨不已。
看过岩波文库的图书目录之后,我发现我想读的古典几乎全在其中,很多西方的理论、文学及哲学名著都被翻译成日语,收入了岩波文库,而且其译者都是满腹经纶的大学问家。
至于日本的古典书籍,那当然是非岩波文库莫属了。能够直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古典的魅力,那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
岩波文库的书籍,既包罗了古今内外最伟大人物的作品,又是大学问家翻译的,更能让人从中学到优美的日语,简直是一举多得。
我通过模仿出现在岩波文库当中的日语进行学习,并试图复制书中的思维模式。我不断从岩波文库中汲取着养分,孜孜不倦,最后终于能够将日语运用自如。
学日语就跟玩乐高一样。虽然当时我的词汇量只有3000左右,但我却能够通过自由组合而将其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我的语言运用技巧还是从语言大家那里学来的,3000个词汇应该勉强够用了。
其实即便记住3万个单词,如果不能灵活运用的话也是枉然。学日语又好像是在烹饪。纵然你有万种食材,如果不勤加修炼烹饪技艺的话,所烹饪的菜肴也定然赶不上拥有3000乃至1000种食材的厨师美味。记住是一码事,能够活用又是另外一码事。能够灵活运用的话,比起死记硬背来显然更胜一筹。
说得更加形象一点,就好比一个孩子从小就看家里大人怎么做饭,学习怎么做饭,到头来,他的厨艺水平肯定赶不上一位20岁才开始进入三星大厨学习班学习的厨师。我不会烹饪其他任何菜肴,但对于日语,我却要精烹细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