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式读书法是最好能够实现战略性阅读的方法。其中具体的做法我们会在后文中详述,但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
诚然,书籍让我们从作者那里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是一种绝佳的媒体。既然是获取知识,那么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被动学习却是不可取的。
那么,读书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我认为首先就是视点的转换。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自己的视点为出发点进行观察,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视点的转换。
不仅仅是读书,我们在看电视、读报纸,或是浏览互联网时也应如此。保持对自己的绝对信任,永远不要让自己沦为配角,即便在与长辈、上司乃至名人交谈时也应抱着这种态度。
如此一来,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会有两种思维并行:“作者是这样写的,但我自己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
若非如此,我们在读书时只能按照作者的思维进行单向思考,而留在我们脑海当中的,也只不过是些印象并不深刻的零散信息而已。当我们想把这本书介绍给他人时,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作者的观点。
为此,我们有必要在读书时做出取舍,在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那感觉就好像是在与作者进行共同创作一样。
如果不能如此,自己的思维就会随着所读书籍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此一来,读书就背离了转换视点的初衷,我们自身反而被书籍所左右,沦为了书籍的奴隶。这简直就是本末倒置。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充实自我,读书的过程中不要迷惘,更不要动摇。书,原本就是为我们的人生服务的道具罢了。作者就是我们的家庭教师,对于家庭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我们亦不应囫囵吞枣。
我发现在日本,有不少人喜欢刨根问底,寻求所谓的“正确答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应试教育制度要求我们必须给出明确答案的缘故。考试时,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就得分,得不出正确答案就失分,因此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就产生了一定要得出正确答案的想法。(www.daowen.com)
美国的教育与日本的教育大相径庭。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社会上根本不存在普遍性的真理。由于观察的人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人们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认识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有些事物对某些人来说是真理,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又并非是真理。人生既不是物理,也不是数学,人生的正确答案形形色色。
日本的教育几乎颠覆了这种观点。在日本的社会当中,除了既得权益者所规定的“正确答案”,其他观点几乎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之所以会如此,大概是因为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不得不对个人的自由加以限制的缘故。对于整个体制而言,这样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但对个人而言,生来就与“正确答案”为伴,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得出正确答案,长此以往,他们的创造力将丧失殆尽。同时,多年以后,他们也将无力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他们在陈述自己的意见时所表现出的犹豫不决,其间接原因也都在于此。
等他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以后,不得不独自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原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正确答案”。在现实当中,总是看似即将得出正解,但事实却无法尽如人意,每每如是。
终于,他们在不断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已经渐渐丧失了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与执行能力。当然,其创造力自然也是丧失殆尽。虽说如此,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此一点就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当中,幸福与不幸的素材都是相同的。生病究竟是一种幸福还是不幸,完全取决于当事人是何种态度。我们要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认为没有问题的话,那么问题便真地不复存在。这也就是说,幸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最终,还是要我们自己给出答案。
阅读时万万不可将作者写下的东西当成“正确答案”。作者有写书的自由,而读者有自由阅读的权利。通过与作者思维的碰撞,我们要有意识地得出那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答案。
由此,一部新的作品便就此诞生了。虽然从物理的角度来讲,这本书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变化,但随着读者的视点发生变化,这本书也随之成为一部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合著”。读书就是要抱着这种态度去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