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尤其需要讲诚信。消费者对食品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任。只有在一个诚信的环境下,公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才能得到保障;反之,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缺失,那么必然会造成食品产业链链条紊乱、失调乃至断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缺失还特别容易造成公众对整个食品安全问题信心的缺失。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无国界。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已成为食品安全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缺失主要具有以下负面影响。
(一)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心的缺失
2011年1月,《小康》杂志发布的《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显示,近九成人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近七成人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近八成人认为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丧失了道德底线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样,我们于2011年11月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沈阳、成都、郑州、兰州等八个城市开展了“食品安全公众认知度调查”[3]。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19%的公众认为我国食品是安全的,17.58%的公众认为我国食品是比较安全的,而选择“不太安全”的占45.08%,接近调查总人数一半,选择“很不安全”的也高达27.95%,另有6.20%的公众选择了“说不清”。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趋势不乐观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认为,公众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二)造成食品安全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理论指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如果一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守诚信而赚取了巨额利润,就可能会对其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产生示范作用。如果这种情形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就会形成“守信者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的社会氛围,最终结果是各种违反诚信道德的“潜规则”大行其道。
(三)导致经营成本增加(www.daowen.com)
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任才购买食品的。一旦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的食品被发现存在各种安全问题,消费者在选择食品产品时就会作出谨慎选择。这就会使得消费者一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获取食品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息;另一方面,食品生产经营者也必然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宣传和销售自己的产品。无论是信息的搜集还是产品的宣传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成本,从食品生产经营者角度来讲,则会增大其经营成本,这种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的缺失并不仅仅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而是增加了整个社会的成本。
(四)打击整个行业的发展
“食品行业是良心行业”,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的缺失,不仅会严重影响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后续经营,而且对整个行业也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正如我国2008年的“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4],该事件引起了消费者对我国乳制品安全的严重担忧,各国也对此事件进行了高度的关注,多个国家停止从中国进口乳制品。此外,国内消费者纷纷从国外代购奶粉,消费者对于国内奶制品安全性缺乏信心,宁愿高价购买外国的奶粉。这种现象曾一度对国内的整个奶制品行业产生了极其沉重的打击。
由此可见,只有尊重诚信,才能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提高食品的安全水平,才能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整体福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讲诚信既是社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期望,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内在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