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体态语言的重要性与应用-新时代实用礼仪教程

体态语言的重要性与应用-新时代实用礼仪教程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态语言即通过人体及姿态发出的无声信息,包括人们的动作、姿态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以研究体态语言而闻名,他认为,两人交往时,有65%的感情表达是用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体态语言的应用,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表情是内心情感在面部上的表现,是体态语言的一种。体态语言具有形象性,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告诉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体态语言的重要性与应用-新时代实用礼仪教程

体态语言即通过人体及姿态发出的无声信息,包括人们的动作、姿态等。心理学家认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深刻得多。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以研究体态语言而闻名,他认为,两人交往时,有65%的感情表达是用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体态语言的应用,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情是内心情感在面部上的表现,是体态语言的一种。表情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通过实验把人的感情表达效果总结了一个公式:传递信息的总效果即感情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表情,这个公式是否科学我们不去深究,但它说明了表情在人际感情沟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体态语言具有形象性,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告诉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形体动作使人们的交往更富有表达性和渲染性。体态语言还具有约定性,即形体被赋予了他人所能理解的意义,也有约定俗成的意思。比如,“摇头不算点头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能被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所理解。体态语言本身不是表达的主要手段,但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能使表达更充分、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有感染力。

(一)目光

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这是因为心灵深处的奥秘常常会自然而然地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这说明,眼睛语言的表现力是极强的,是其他行为举止无法比拟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以感情充沛、生机勃发的感觉;而目光呆滞、表情麻木,则给人以疲惫、厌倦的印象。

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目光的交流总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信息的交流要以目光的交流为起点。交流过程中,要不断地使用目光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还要适当观察对方的目光。交流结束时,也要用目光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各种礼仪形式中,目光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礼仪的质量。

在不同场合与不同情况下,应运用不同的目光。见面时,不论是见到熟悉的人还是初次见面的人,不论是偶然见面还是约定见面,首先都要以闪烁光芒的目光正视对方片刻,面带微笑,以表达喜悦、热情。对初次见面的人,还应头部微微一点,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和礼貌。在集体场合,开始发言讲话时,要用目光扫视全场,表示“注意,我要开始讲了”。

在与人交谈时,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目光与对方交流,调整交谈的气氛。交谈中,应始终保持目光的接触,这是表示对话题很感兴趣。若长时间回避对方的目光且左顾右盼,则是不感兴趣的表示。但应当注意,交流中的注视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缩而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这种逼视的目光是失礼的,也会使对方感到尴尬。交谈时,应当自始至终地都注视着对方,瞳孔的焦距要呈散射状态,用目光笼罩对方的面部,同时应当辅以真挚、热诚的面部表情。交谈中,随着话题、内容的变换,应当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用目光流露出会意的万千情绪,使整个交谈融洽、和谐、生动、有趣。交谈和会见结束时,目光要抬起,表示谈话的结束。道别时,要用目光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面部表现出惜别的深情。

在正确运用自己目光语言的同时,还应当学会“阅读”对方目光语言的方法。从对方的目光变化中,分析其内心活动和意向。随着交谈内容的变化,若对方的目光和表情和谐统一,则表示他很感兴趣、思想专注、谈兴正浓;若对方的目光长时间地中止接触或游移不定,则表示他对交谈不感兴趣,交谈应当很快结束。交谈中,目光紧盯表示疑虑,偷眼相觑表示窘迫,瞪大眼睛表示吃惊等。目光语言是千变万化的,但终究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学会阅读和分析目光语言,对于正确处理社交活动中的种种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人的眼睛的表现力是极为丰富、微妙的,难有一定之规。总之,目光语言是受感情制约的。在与人交往中学会正确地运用目光语言,关键是把握好自己的内心感情,把握得当,目光语言才会很好地发挥作用。

(二)微笑

微笑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微笑是友善、和蔼、谦恭、融洽、真诚等美好感情的表现。微笑能沟通心灵,给人以温和亲切之感,可以消除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的拘束感。面对不同场合、不同情况,如果能用微笑来接纳对方,可以反映出本人的良好修养以及待人的至诚。微笑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外交官和企业家最好的外交手段。周恩来总理就被国际友人誉为“微笑外交官”。微笑是最值得提倡和最积极的表情,微笑温馨而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因而微笑不仅是一种外化的形象,也是内心情感的写照。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温柔,使困难变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

微笑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接待表情,在旅游业中特别提倡微笑服务。微笑的情绪有着强烈的感染性,微笑服务是满足旅游者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要使旅游者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进行旅游活动,最有效的方法是微笑。

【阅读材料】

美国希尔顿酒店的创始人康纳·希尔顿五十多年里,不断地到设在世界各地的希尔顿酒店视察,视察中他经常问员工的一句话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他确信,微笑将有助于希尔顿酒店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他要求员工记住一个信条:“无论酒店本身遇到什么困难,希尔顿酒店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阳光。”

微笑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要笑得恰到好处也不容易。微笑的要求是:发自内心、自然大方、亲切,要由眼神、眉毛、嘴巴、表情等各方面协调动作来完成。要防止生硬、虚伪。必要时应当进行训练,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习,一方面观察自己笑的表现形式,更要注意进行心理调整,想象对方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多年不见的朋友。还可以在众人面前练习讲一段话,讲话时要注意显现出笑容,并请同学或朋友给予评议、帮助矫正。

说话的表情往往和说话的内容一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但从礼仪角度来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与人交谈时面部表情都应该自然亲切、经常展现适度的微笑。即使你有时心情不好,碰上倒霉的事令你很不愉快,你也不应把不快挂在脸上,让别人来看你这副愁容,而应当把不快放在心里,仍能微笑待人。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我们加强礼仪修养,努力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www.daowen.com)

“微笑是全人类最美好的共同语言”。有一位朋友到加拿大探亲时,在他的一封信中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次我到加拿大探亲,虽然我不会英语,但是我受到了国外所有陌生人的微笑接待,我深深地感受到,微笑是全人类最美好的共同语言,微笑能架起陌生人之间友好的桥梁。”

“笑一笑,十年少”。微笑是促进身心健康的良药。一个时时在脸上挂着微笑的人必然少病痛。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时,血液里没有毒素。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董事长松下幸之助,四十岁时得了严重的肺结核,医生已经宣布了他的死期。他想,与其躺在床上等死,还不如起来奋斗,这一奋斗就奋斗到九十多岁。癌症是人们最害怕的疾病,有的人身体原本比较健康,只要一查出癌症,精神立即垮了,病情就急速恶化,很快离开人世。但也有不少的癌症病人,乐观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病情一天天好转,甚至奇迹般地活下来。因此,保持愉快的心境,脸上时时展现微笑,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也能使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微笑是最好的美容手段。让我们站到镜子前去做个实验,看看你是板着脸孔漂亮,还是微笑着漂亮。有人说面孔是凝固的表情:一个经常微笑的面孔,时间长了就凝固成一张善良、温和的面孔,一张人见人爱的美丽面孔;一个时常发愁、发怒的面孔,时间长了就凝固成一张让人不喜欢的面孔,一张让人见了就想避开的面孔。

微笑是团结同学、协调同学之间关系的润滑剂,任何人都不会拒绝一张笑脸。当你和同学产生矛盾时,只要互相一笑就能使矛盾缓和。微笑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管碰到怎样的难以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只要你坚持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去面对他人,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三)手势

1.O形手势

如图2-5所示,O形手势即圆圈手势,19世纪开始流行于美国。这一手势在很多讲英语的国家中是表示“OK”的意思;但在法国,O形手势代表“零”或“没有”;在日本,O形手势代表“钱”;在一些地中海国家,用这个手势来暗示一个男人是同性恋者;在中国,这个手势用来表示“零”。

图2-5 O形手势

2.跷大拇指手势

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跷大拇指代表搭车;但如果大拇指急剧上跷,则是侮辱人的信号。在表示数字时,他们用大拇指表示5。在我国,跷大拇指是积极的信号,通常是指高度的赞扬。

3.V形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推广了这个手势,用来表示胜利。非洲大多数国家也使用这一手势来表示胜利。但如果手心向内,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则是一种侮辱人的信号。在欧洲各地也可以用这一手势表示数字“2”。

4.塔尖式手势

这一手势具有独特的表现风格,自信者、高傲者往往使用它,主要用来传达“万事皆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消极的人体信号。

5.背手

英国皇家的几位重要人物以走路时昂首挺胸、手背身后的习惯而著称于世。显然这是一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表达自信或狂妄态度的人体信号。将手背在身后还可起到一定的“镇定”作用,使人感到坦然自若,还会赋予使用者一种胆量和权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