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有一个普遍的观点:保险是嫌贫爱富的。这句话对香港保险业同样适用,或者说更加适用。
2015年,香港市场每卖出10张保单,就有2张来自内地客户。而更关键的数据是:内地客户趸交保费的平均金额为400万元,远高于香港本地客户。
“海外配置资产”这6个字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当仁不让的阶层属性。在迪拜买游艇,在曼哈顿买楼,这些投资肯定和中产阶级没什么关系,所以不少人退而求其次,寻找其他象征高端生活的消费品,香港保险正好符合他们的这一需求。
某天我太太突然发现,原来经常在朋友圈晒下午茶照片的闺蜜,发了一张香港某保险公司的保单,还配上了一段文字:
谢谢老公,专门带我去香港买买买,还给我买了一份美元保险。
朋友圈四大晒
抛开哪里的保险定价更贵、哪里的规则更严不说,随着香港和内地的交流日趋频繁,保险业的统筹发展与合作也是必然趋势。2017年,中国保监会已经与香港保险监管当局签署了框架协议,正式着手启动对双方监管制度的等效互认。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参照内地偿付能力评估标准评价香港的保险公司,更意味着两地保险市场将进一步相互开放和融合。
所以,如果你愿意接受跨境投保的一系列潜在风险,并对自身需求有明确的认识,大可多一种选择。在此,我总结了赴港客户的若干共性,供你决策时参考:(www.daowen.com)
一是家庭税后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以一家三口为例,仅投保香港重疾险每年的保费就为3万~4万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其他类型的保险和投资预算,外加往返交通、住宿成本,评估自身的经济实力尤为必要。而对于土生土长、长期扎根内地的普通家庭来说,内地的保险产品完全能满足需要。
二是对美元资金的需求客观存在。比如父母计划送孩子去留学而提前储蓄的美元,其消费价值更重于投资价值,也意味着该家庭能够承受美元资产的波动。就好像自用住房,一定范围内的涨跌无须去管。
三是有海外长期居住甚至移民的需求。内地重疾险的理赔往往要求提供公立医院的诊断证明,对于常住海外人士来说不太适用。
四是能找到足够专业的香港本地保险人。在香港,你几乎看不到互联网保险的影子,加之产品复杂,专业人士的介绍必不可少。
【注释】
[1]2018年3月,中国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合并后简称为中国银保监会。——编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