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事情看监管,是每个内地金融从业者的必修课和从业准则。对于该不该去香港买保险这个问题,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好好听听监管部门是怎么说的。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和保险监管机构都在强调两件事:一是不允许违法违规购买香港保险;二是即使没有违法违规,也不建议购买香港保险。
到底什么是“违法违规”?你可能听说过“地下保单”这个名词。如果你的香港保险合同是在内地签署的,而非本人前往香港签署,那么它既不受国内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就是“地下保单”。这种所谓的“地下保单”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正是监管部门定义的违法违规购买的典型。另外,违反国家对于外汇管制的要求、存在转移资产等行为的人,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如果我亲赴香港投保,在外汇额度内用自己打工赚的血汗钱购买保险,为什么也“不建议”呢?因为在监管部门看来,去香港买保险这件事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首先,站在外汇管理角度,一个内地居民用大额外币购买金融产品,本身就是需要被严格监管的行为。其次,站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你买的金融产品如果未来出现纠纷,谁来管你?
在香港保险风靡内地的2016年,保监会发布了措辞严厉的《中国保监会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言辞恳切地呼吁内地居民“谨慎投保”,重点提示了以下几个风险。
第一是汇率风险。假设每年要交10万美元,一旦外汇政策有变,换汇无门,你拿什么交续期保费?
第二是收益风险。保险公司在销售分红险时会展示分红收益,和内地不同,香港保险监管部门未对分红演示做严格限制,全凭业务员一张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如果业务员牛皮吹大了,实际分红未达到预期收益,消费者该怎么办?
第三是纠纷风险。销售误导、不如实告知等行为引发的纠纷,其发生地是在香港,诉讼也是在香港。高额的诉讼费、不同的法律规则和法律体系,你搞得定吗?(www.daowen.com)
说来说去,监管部门只想告诉你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别老想着把人民币变成海外资产。
第二句话是,别老想着赚钱,如果分红达不到预期或者不如实告知被拒赔,没人能帮你。
第一句话可能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什么关系,毕竟贫穷限制了我们的行动力。但第二句话却实实在在是说给我们听的。
近5年来,针对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客户,究竟存在多少不如实告知的情况,想必很多从业者心里都有数。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炸弹一定会有爆炸的一天。香港保险业遵从最高诚信原则,健康告知也更加严格。加之香港的法律体系相对完善,决不会将客户看作所谓的“弱势群体”,而是有一说一。
说起来有点儿讽刺,通融赔付、人情化处理、息事宁人,对本就错误的事情引以为傲,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有点儿令人悲哀?更健全的制度、更完善的体系,才是一个健全的保险市场的应有之义。但对于内地消费者来说,这些规定都显得不近人情,因为很多消费者还没有“进化”到这个阶段。
成年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无可非议,但很多消费者都没把自己当作成年人。他们的共同想法是:不管怎样,我都不能吃亏。当然,这不光是保险业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