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和商业医疗保险,都是为了解决疾病带来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两类产品有些重复。要解答这个困惑,不妨看看这两类产品到底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就是它们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首先,重疾险和商业医疗最重要的区别,是保险公司的理赔方式不一样。
重疾险有点儿像一锤子买卖,只要符合条款规定,保险公司就会把理赔款一次性打给你,无论是几万元还是几十万元。
商业医保就不一样了,花多少才能赔多少,保额仅代表可报销额度的上限,而你不一定能花掉这么多钱。这一点其实和政府医保是一样的。举例说明,我们拿着一大摞发票去报销,既有治疗费、药品费又有床位费,除去政府医保报销的部分,自费金额约为5000元。这时,就算你的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额是100万元,保险公司拿到这些医疗发票,最多只会把这5000元理赔给你。
如果一个人罹患影响正常生活的重大疾病,那他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治疗费用太高,掏空家底;二是无法继续工作,失去收入。前者可以靠商业医疗保险解决,后者则只能靠重疾险解决,两类保险的功能不一样。
此外,重疾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在定价和续保方面也有区别。长期重疾险每年的保费是恒定的,商业医疗保险的保费则会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加而上调,有的是3年一调,有的是6年一调。调价的原因,可以简单理解为医疗费用和理赔数据的变化。门诊发生率、住院发生率、治疗费用和药价的变动,使得医疗险必须按照自然费率定价。需要注意的是,定期调价不是产品的“劣势”,而是一种“特质”。就像猪肉涨价,只是对于通货膨胀等经济变化的一种反映,你不能因为猪肉涨价就认为猪肉这个“产品”本身是骗局,不值得买和吃。
猪肉会涨价,猪肉也可能会停售。如果一个养猪户总是赔钱,他必然会放弃养猪,而消费者无权追着养猪户质问他为什么不卖猪肉了。没有哪个商户会保证一直卖猪肉,医疗险也如此。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医疗险都是一年期产品,如果第二年你想继续投保,得先看看保险条款是怎么规定的,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卖不卖给你,我说了算。投保人的续保申请须经保险人审核同意,投保人申请续保时,保险人有权对费率进行调整。为什么保险公司会拒绝消费者的续保申请呢?道理很简单,一年期产品可以停售。即使产品不停售,如果保险公司认为被保险人的疾病需要治疗多年,考虑到未来几年的赔付情况,也会直接拒绝客户的续保申请。保险公司拒绝续保,会让客户突然置身于风险之中。虽然这并不违背保险条款的约定,但至少我们应做到远离这种产品,毕竟风险太高。
第二种规定是,只要这个产品还在销售,保险公司就肯定会卖给你。连续投保时,保险人不会因为某一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变化或历史理赔情况而单独调整该被保险人的连续投保费率。如果被保险人超过80周岁或该保险统一停售,保险人就不再接受投保人的连续投保。
这段话虽然有点儿绕,但字字清晰、准确。它的意思是:即使去年理赔给你很多钱,而且今年可能还得赔钱给你,我们依然会让你继续投保,价格也和同龄人一样。只有当产品全部停售或者被保险人超过80岁时,我们才不会再卖给你。(www.daowen.com)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养猪户的养殖规模已经足够大,每年的盈利情况足够好,即使单独卖给某个人是亏本买卖,他也会继续把猪肉卖给他。
说了这么多,可能你已经忘了为什么要分析医疗保险的定价和续保这两个问题了。
因为我们要比较分析重大疾病险和医疗险。医疗保险的续保特质,使得长期重疾险的存在变得更加有意义。即使买了好几年的医疗保险停售了,我们也可以通过长期重疾险来获得保障。
作为保险从业者,我看过太多的保险产品,也看过太多的真实理赔案例。一场大病给一个家庭带来的痛苦很难量化,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当风险袭来时,不幸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他们最终都陷入了因病致贫的终局。所谓的因病致贫,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家庭因支付医疗卫生费用而导致家庭整体经济低于贫困线。
比如,小A来自农村,不幸罹患白血病。他的父母平时节俭度日,攒下的几万元钱在巨额的医疗费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在无力治病的情况下,全家陷入了重度贫困。小B来自大城市,父母有几十万元的存款。小B不幸罹患重疾,高额的自费治疗使得家中几十万元的存款迅速被花光,只能卖房治病。几百万元花出去后,小B的病虽然得到医治,但家庭资产的折损、父母工作的中断,导致小B的家庭遭遇阶层滑落,这是属于中产阶级的因病致贫。
据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卫计委的相关数据,在2000—2014年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居民个人承担的卫生支出占比从59%下降至29%。虽然这个成绩来之不易,但近1/3的个人占比,约为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三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依靠保险公司的商业医保解决每个人的潜在大额医疗开销风险,不仅保险公司希望你接受这个观念,不堪重负的政府医保同样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