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保险销售人员,并不是一种规范的说法。实际上,当一个人向你销售保险产品的时候,他的身份不外乎以下几类。
第一,保险代理人。这是最庞大的保险销售群体,截至2017年,我国的保险代理人近800万,他们代表各自所在的保险公司,只销售某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第二,保险经纪人。和代理人最大的不同是,经纪人代表的不是某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保险中介公司,他们可以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在我国,和代理人相比,经纪人的数量远少于代理人。这一点和美国等西方发达保险市场不同。
第三,银行理财经理。拥有我国金融市场最广大的客户群体,银行也可以销售保险产品。无论是在网点柜台,还是网上银行,我们都能找到银行代理的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第四,互联网第三方平台。通过互联网购买保险的行为,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不管是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是专做保险金融的垂直网站,都属此类。
在当今的中国保险市场,每类销售群体都各有特点,而它们最大的共性是:佣金和收入来自产品背后的保险公司。(www.daowen.com)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保险公司采取的还是一种“坐在家里等你上门”的销售模式。1992年,友邦保险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并将保险代理人这一在西方运作多年的模式引入中国。回头看,代理人制度对保险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考虑到中国传统观念对于销售这一职位的“偏见”,主动售卖某件商品在20多年前的中国本身就是一件稀罕事。
代理人制度进入中国后迅速生根发芽,这一方面得益于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与宏观层面的国家发展有关。如果站在就业群体变迁的角度,我们就会发现,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下岗潮和毕业生就业难,成了保险代理人快速增长的催化剂。
有时候我们感叹:隔壁张阿姨怎么去卖保险了?老家的小王毕业后怎么去卖保险了?这种戴着有色眼镜的判断,背后可能是被时代大潮裹挟下的个人经历,当我们回头审视,更多的其实是艰辛和不易。
当然,今天的保险市场相较20多年前发展更加规范、有序,无论是拥有客户资源的中年职场人,还是刚刚离开象牙塔的高学历毕业生,投身保险销售领域都是合理的职业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