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西的前生与今世 研究与探讨

江西的前生与今世 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安逸”,甚至尚“隐逸”的江西人往往陶醉于田园诗般的生活,在“不争”和“知足”的境界中品味快乐。因而有人戏言江西人“醒得早,起得晚”,“火车进站,叫得响,走得慢”。作为江西人,你如何看江西的“前生”与“今世”?作为年轻大学生,我们应如何为江西在中部崛起奉献自己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在江西境内辗转角逐,形成对峙之势,因有“豫章之地,楚尾吴头”之说。

江西的前生与今世 研究与探讨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借用雷次宗《豫章记》中的一些说法,对江西人文地理特征进行过这样的描述:“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故穰岁则供商旅之求,饥年不告藏弱之籴。人食鱼稻,多尚黄老佛清净之教,重于隐遁。地方千里,水陆四通,风土爽垲,山川特秀。”自古以来,赣鄱大地就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粳香药灵”“饭稻羹鱼”;小农经济发达而稳定,“白米饭,木炭火,神仙不如我”,因而江西人素来有一种美于邻省的优越感,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重“安逸”,甚至尚“隐逸”的江西人往往陶醉于田园诗般的生活,在“不争”和“知足”的境界中品味快乐。这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造就了江西文化超脱、中庸、包容、乐天知命的个性,生活节奏缓慢而悠闲,从物质资料到内心满足,均“不假外求”。“慵懒”的江西由此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福地”“老区”越来越边缘化为“贫困区”“落后区”。近几年,江西无论是GDP总值还是人均值,在中部6省的排名都在最后。

因而有人戏言江西人“醒得早,起得晚”,“火车进站,叫得响,走得慢”。作为江西人,你如何看江西的“前生”与“今世”?作为年轻大学生,我们应如何为江西在中部崛起奉献自己的力量?

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江西概述

一、江西地域文化溯源

江西历史的开端,目前可追溯到距今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乐平涌山洞穴遗址的发现。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个重要考古基地——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了一批陶片、石器、骨蚌器和大量的兽骨,同时还发现了水稻的遗存,这说明在至今一万年到四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赣先民们以刀耕火种,或以采集、渔猎为生,并掌握了磨制工具和早期的人工育种技术与制陶技术。

先秦以前,江西没有一个相对明晰和相对独立的区域范围。据《战国策》《史记》等古籍的记载,相传在夏或夏代以前,居住在今江西境内的土著居民,大致是三苗族(或荆蛮族)及其后裔。《战国策》云:“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彭蠡即今鄱阳湖。传说舜时三苗迁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江西遂又为百越地。《太平御览·郡州部》引韦昭语:“干越,今余干县之别名。”汉之余干县,幅员广大,包括余江水(今信江)流域一带。以后,吸收了吴越文化影响的干人,在今赣东北或赣北一带发展之后,又逐渐扩散至赣中、赣南等地。他们被称为干越,或称扬越族。《尚书·禹贡》分天下为九州,江西分属荆、扬二州。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在江西境内辗转角逐,形成对峙之势,因有“豫章之地,楚尾吴头”之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江西又成了“楚尾越头”。公元前306年前后,楚又灭越,江西再为“南楚之地”。这种隶属关系的频频变化,使得赣文化兼具吴越文化、楚文化多元的文化格局。

江西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和行政区域始于西汉:辖境大体与现江西境区相当。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立豫章郡,领十八县:南昌、庐陵(今吉安)、彭泽、鄱阳、历陵(今德安县东)、余汗(今余干县东北)、柴桑(今九江市西南)、艾(今修水县西)、赣(今赣州市)、新淦(今樟树市)、南城(今南城县东)、建成(今高安县)、宜春、海昏(今永修县)、雩都、鄡阳(今都昌县西南)、南埜(今南康区西南)、安平(今安福县东南)。

唐开元时分设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今江西省境属江南西道(在长江中下游南岸),故简称江西道。宋置江西路,明置江西布政使司,清置江西省。

“赣”,在古代指赣县,后泛指赣南,又因赣江自南而北纵贯江西全境,进入近代后,“赣”成为江西的简称。以下是古文献里最早将赣地和“赣”字联系起来的记载。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

——《山海经·海内经》

赣文化,就是在江西这片土地上孕育、生长、发展并延传至今的区域文化模式,是历代江西人所创造的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生存方式。

赣文化的性格内涵:

康熙光绪通志》高潢序:

(江西)大不如吴,强不如楚。然有吴之文而去其靡,有楚之质而去其犷。

康熙《光绪通志》于成龙序:

江西为理学之乡,文章风雅之奥区。

康熙《光绪通志》张所志序:

风俗淳漓……民秀而文,刚而不屈。

同治《南昌府志》卷八《地理志·风俗》

多尚黄老清静之教,重于隐逸,盖洪崖先生、徐孺子之遗风。

二、江西地域文化名片

江西文化是整个江西省地区文化的统称,其实里边还包含着许多不同特色的地方文化。

(一)豫章文化

一般而言的豫章文化指南昌地区文化。南昌,这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城,位于长江南岸赣江下游,土地广袤而肥沃,这里是赣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也是赣文化亘古不变的中心城市。煌煌千年,豫章文化在此孕育而生。豫章文化的代表人物如:南州高士徐孺子,净明道派创始人许逊,山水画南派宗师董源,“曲圣”魏良辅,享誉海内外的画坛巨擘“八大山人”朱耷等。

(二)浔阳文化

浔阳文化可“从隐逸文化看气节、从白鹿洞文化看教育、从码头文化看沦落、从东林文化看意趣”。细数数,中学课本里就有很多篇章与浔阳有关: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居易的《题大林寺桃花》,苏轼的《题西林壁》《石钟山记》,周敦颐的《爱莲说》,等等。

(三)临川文化

临川文化是以江西临川为汇合中心,人文、风物、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理等实行向性组合,而形成独具特色、自有特征、承上启下的区域文化。临川文化背景下诞生了宰相词家晏殊及其儿子晏几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医学家陈自明、地理学家朱思本、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等历史文化名人

(四)庐陵文化

庐陵文化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至今仍传为佳话。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南宋爱国名臣胡铨、中国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知名学者先后诞生在这里。

(五)赣南客家文化(www.daowen.com)

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流传至今。

三、理学之乡

宋代以来,江西文化名人辈出。宋元明时代江西学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远超他省,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曾说:“近世人物之盛,莫江西若者。”唐宋以来的文学大家且不说,以宋代思想而论,江西学者贡献实在突出:欧阳修直承韩愈,因文见道,著《本论》辟佛,发道学之端;刘敞经学独步一时,一时经学学者无不折服。李觏著《周礼致太平论》于先,王安石得君行道于后,“荆公淮南杂说初出,见者以为孟子”,新学得行于朝者逾百年。周敦颐长期在江西做官,晚寓居九江,终老于庐山之畔,其学术流传自庐山濂溪而始。南渡以后,朱子发明“二程”、横渠之说,乾淳绍庆间俨然为儒学宗主,而朱子故籍婺源,今属江西;且朱子曾守南康三年,复兴白鹿洞书院,江西学子之得益,甚于他省。与江西尤有关系者为金溪陆氏,当时称为江西之学;陆象山之学自得于孟子,与朱子二分天下,其挺立卓越。

江西不仅宋代理学突出,元代、明代理学都很发达;元明以来江西理学、心学皆并行发展。元代吴澄,为元代理学最有成就的学者。陆九渊、吴澄都是抚州人,江西在宋元理学的地位于此可见。明代吴与弼亦抚州人,一人开南方理学二门,其弟子胡敬斋与后之罗钦顺,为明代中期以后朱子学的主要代表,胡、罗二人皆江西人。另一弟子陈白沙下开王阳明之学,风行海内,直至明末。陈、王虽非江西人,然王阳明的良知之学发于江西,江右王学是王门后学的大宗,江西是王学后来发展的中心之一。综合言之,江西是宋元明时代理学发展的最重要的地区。

四、江西宗教文化

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佛教道教、儒教曾经很发达。她孕育、发展和延续了中国佛教,有许多佛教圣地。佛教界有句话:中国佛学就是中国禅学,中国禅学就是江西禅学。江西有“红土禅床”之美称。道教在全国共有十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而在江西就有5处洞天、12处福地。

(一)红土禅床

1.净土宗的祖庭。据悉,目前我们国家较为流行的佛教宗派大的共有八个,即:净土宗、禅宗密宗、律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等。其中,九江的东林寺就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东林寺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是莲宗(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所创立。慧远大师集释、儒、道三家学养于一身,以东晋佛教领袖之资质,于东林寺启建白莲社,感召当时之缁素精英123人,持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或“阿弥陀佛”四字洪名,追求“念佛三昧”,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带业往生,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历史上,与东林寺结缘的名流高士不乏其人,如佛陀跋陀罗尊者、智者大师、鉴真大师、李世民、刘遗民、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韩愈、白居易、柳公权、王安石、苏东坡、李白、陆游杜甫杜牧等人,这在当时影响是非常大的,一直影响着东南亚、日本和朝鲜等地。

2.曹洞宗的祖庭。禅宗系达摩祖师由印度来中国传法创立,经历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门下,分为南禅和北禅,北禅以主张渐悟的神秀为首,南禅以主张顿悟的慧能为首。后世多以南禅六祖慧能为正宗,素有“一花开五叶”之说。即在慧能门下,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后南岳怀让分为沩仰、临济两派;青原行思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派,世称五家。在临济门下有黄龙慧南、杨岐方会两派,世称“五家七宗”。这当中,江西就独占“三家五宗”,曹洞、沩仰、临济、黄龙和杨岐的祖庭都在赣地,独具创新意义和特色。五宗之一的曹洞宗的祖庭就在宜丰洞山普利禅寺,至今有1500多年历史。俗称“两宜两山”,“两宜”为宜丰和宜黄,“两山”为洞山和曹山。

3.临济宗的祖庭。宜丰黄檗山有一个佛教临济宗的祖庭胜地叫“黄檗寺”,该寺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坐落在黄岗乡境内,层峦叠嶂,气势雄伟,山清水秀,古木参天,被称为“江西名刹”。开山祖师希运(?—855)首创“当头棒喝”法,一时四方僧众问法者甚众。直到如今,临济宗仍然是禅宗中宗风最为强劲,禅法最具特色,影响恒远,也是禅宗文化中波及面最大、穿透力最强的宗派。

4.沩仰宗的祖庭。宜春袁州区仰山栖隐寺是禅宗“一花五叶”第一叶沩仰宗的祖庭,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842),距今已有1170多年历史,开山祖师为百丈寺怀海的弟子灵佑禅师(771—853)。“沩仰宗”修行主张摒弃语言名相,倡导不说破原则,以为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注重人的自心顿悟。

5.黄龙宗的祖庭。黄龙寺坐落在九江修水县西北区黄龙村境内,系宋代江南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也是“临济一脉”的黄龙宗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史载开山祖师超慧,被人津津乐道的却是慧南开悟的三个境界:“见山是山为第一境,见山不是山为第二境,见山只是山是第三境。”

6.杨歧宗的祖庭。坐落在萍乡市北25公里的上栗县杨歧山上的普通寺,系禅宗临济宗杨歧派的发祥地。普通寺,始建于盛唐时期,乘广禅师于唐天宝十二年(753)所创,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初名“广利禅寺”。杨岐宗以临济宗第七世石霜楚圆之弟子杨岐方会(996—1049)为开祖。宋代以后,临济宗的所有道场几乎皆出自杨岐法系。公元1246年中国僧人兰溪道隆又将杨岐宗传入日本,至今已成为日本佛教较大派别之一,信徒已超百万以上。

7.佛教的“立法院”。坐落在宜春奉新县境内百丈山大雄峰下的百丈寺,号称为佛教“禅林清规”的发祥地,是中国佛教十大古寺庙之一,迄今已有1200年历史。唐宣宗李忱登基前在此隐居,后还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百丈寺开山祖师怀海禅师(720—814,享寿95岁)的地位与影响在禅宗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除了培养出一批重要的禅师僧才外,连沩仰宗和临济宗都属百丈怀海法系,最主要的是制定了禅宗的基本戒律,这伟大功勋就是在百丈寺完成的,所以,百丈寺可称为佛教的“立法院”。俗话说“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他所倡导的“农禅并耕,过午不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至今还在禅宗丛林中通行,现在所有汉传佛教寺庙里的早晚课,都是遵照这个清规来进行的。

8.佛教的“梵蒂冈”。坐落在九江永修县云居山上的真如禅寺,是汉传佛教三大丛林之一,为佛教曹洞宗发祥地,号称中国佛教的“梵蒂冈”。真如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10),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据载,开山祖师道容与名僧司马头陀同游此山,见此宛若桃源胜境,始治基建寺,一时从者如风。唐宪宗李纯亲赐寺名“云居禅院”。所谓佛教“梵蒂冈”,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大多数源自于真如禅寺。

“跑江湖”的由来

成语“跑江湖”一词,最早是佛教禅宗的专用语,由江西的青原行思、马祖道一及其弟子和湖南南岳怀让、石头希迁及其弟子互相参学而得名。

早在唐代,禅宗六祖慧能的两个贤徒青原行思和南岳怀让,分别于吉州(今江西吉安)青原山静居寺和南岳般若寺参禅悟道,他们本为师兄弟,虽分处两地,但常率众徒相互行走,对答禅理,以打七问道的方式来检验修行悟法的心得。每年的上半年,行思和怀让都给寺中僧徒提出一些有关佛法的问题,让他们去参悟。到了每年的十一月十五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两寺以及外方云游僧人便来佛寺中专修禅法,互问佛性,佛家称之为“结冬”,后人也就谓之“江湖会”。青原行思传马祖道一,南岳怀让传石头希迁,这样也就有了禅宗的两个七祖、两个八祖了。青原行思、马祖道一在江西,南岳怀让、石头希迁在湖南,禅宗传承及许多祖师均在江西、湖南弘法,《宋高僧传》说:“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可以想见此二宗昔日的盛况。所以当时学人参禅不去江西便去湖南,四个祖师在江西、湖南的传承,形成了一个网络,因而也就称青原与南岳之间的相互往来为“跑江湖”。所以,“跑江湖”一词的含义是指寻师访道。

值得指出的是,四个祖师虽为各宗之主,宗风也不一样,譬如马祖道一提倡大机大用,石头希迁细密平稳、灵活自如,但两人之间道义弥笃、亲切无间,无丝毫门户畛域之见,实为后世师表。“石头路滑”的禅法特点就是马祖总结出来的。两人经常通过弟子互通消息,碰到凡是无法解答的问题,就派遣各人的弟子到对方去参学问道。如药山惟俨是石头的弟子,他在石头处未能得到满意的答案,石头教他前往马祖大师处,药山见到马祖言下契悟,侍奉三年,然后再回到石头身边,仍然得到石头的信任。

所以这时的“江湖会”不只是增添了南宗禅的绚烂和光彩,更像一块肥沃的园地,成就了禅宗“一花五叶”的繁荣和茂密,庇荫天下苍生。抚今追昔,不得不叹服大师们宽广豁达的胸怀和探幽发微的睿智。

(二)道教祖庭

俗话说,道教是土生土长的,道教以道来探究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道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文化互相激荡,相辅相成,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脉络。道教的流派主要有正一派、上清派(又称茅山派)、灵宝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楼观派,还有全真派、太一派等等流派。道教推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心寡欲、知足不辱、崇俭抑奢、柔弱不争、善待百姓、克己奉公等,这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也有许多相通相契的地方。

1.正一派祖庭。鹰潭贵溪市龙虎山天师府是道教正一派祖庭,为全国重点宫观,原称“真仙观”,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东汉中叶,正一派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而得名”。道教分正一派和全真派,正一派主要分布在南方,全真派主要分布在北方,正一派允许结婚和吃荤,只有乌鱼、牛肉、大雁、狗肉不吃。之所以这四种东西不吃,这里寄寓了道教正一派的价值理念追求,狗象征“忠”、乌鱼象征“孝”、大雁象征“节”(贞节)和牛象征“义”(古代农耕社会牛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而全真派与佛教一样严格,一般只吃素,也主张慈悲不杀生。《水浒传》里的开头洪大尉撬开镇妖碑,从殿内井里放出了镇锁着的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从此致宋朝大乱,小说写的就是天师府的事。

2.净明派的祖庭。坐落在南昌新建县西山的万寿宫是道教净明派的发祥地,也为道教第40福地。净明派全称为“净明忠孝道”,开山祖师为许真君(又称许逊),相传许逊活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举家四十余口,拔宅飞升”,连家禽家畜都带走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于此记载,从晋代流传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道教净明派兴盛于宋元之间,西山万寿宫是净明派的重要道场,也是江南著名的千年古宫古观,是道教净明道的祖庭。现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万寿宫都来源于此。

五、书院文化

古代书院曾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西素称“人文之乡”,在书院建设方面因其起步早、数量多、影响大等特点而颇负盛名。

界定严格意义上的书院,一般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具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从事具体的教学与讲学活动。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大历六年(771年)江西观察使魏少游和副使李泌在丰城罗山创办的罗山书院,是江西乃至国内目前为止最早使用书院名称的机构。这座书院的创立,是为了纪念晋代隐士罗文通在这里聚徒讲道而得名。

在随后的时间里,江西地区陆续创办了一批书院,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五代南唐,使江西的书院文化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一些学者、退休官员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纷纷在名胜之区或乡里创办书院、书堂并从事讲学活动。如前国子监祭酒幸南容在高安创办桂岩书院、端明殿学士罗韬在泰和创办匡山书院等,最具代表。此外还有庐山的李渤书堂、永丰的皇寮书院、德安的义门书院和东佳书堂等最为有名。这些书院虽然带有私人性质或家族特征,但一直具有独立办学的特性,成为官学之外重要的教育中心。

进入宋代以后,特别是南宋,江西的书院文化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这一时期,江西四大书院白鹿洞、白鹭洲、鹅湖和豫章书院格局也基本形成。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著称(以名师江万里、欧阳守道等培养文天祥等而驰名)。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大约有三十至五十座。除了白鹿洞、白鹭洲、鹅湖等著名书院之外,上饶的信江书院、弋阳的叠山书院、金溪的仰山书院、东乡的问渠书院、丰城的龙光书院和桂林书院、遂川的燕山书院、吉水的朗山书院、宁冈的龙江书院、兴国的潋江书院等保存比较完整,有的书院更因近年修复而得以重现昔日风采,成为当地引以为荣的文化标志之一。

书院文化促进了江西教育发展,科举考试中江西人大出风头。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癸亥科,袁州卢肇中状元。此后江西有状元41名,榜眼28名,探花35名,总计104名。进士总计10495人,占全国总数(95478名)的11%,如果加上南唐的11名进士,则有10506名。二十四史中,江西800多人入传。《全宋词》作者1397人,江西174人,占12.46%,全国第二。钱钟书《宋诗选注》入选作者80人,江西26人,近三分之一。《哲学大辞典》收录宋明两朝江西哲学家50人,占全国同期的六分之一。

六、文章节义之邦

所谓“文章”,是指江西多出著名文人,拥有开创文体及流派的文学大家和整齐的文学家阵容:陶渊明开田园诗派或称隐逸诗派;黄庭坚创江西诗派;杨万里创诚斋诗体;王安石创半山体;杨士奇创台阁体;陈三立创同光体。唐宋八大家,江西有三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元诗四大家,江西也有三家:虞集、范椁、掲傒斯。

以“节义”论,江西士子身上充满人间正气。“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晋朝的陶渊明便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唐朝的卢肇即便熟识当朝宰相李德裕也不愿在科场上走后门,北宋王安石在阻力重重的政治压力下依然执着变法改革,南宋永新八子弟(刘、颜、张、段、吴、龙、左、谭)在抗元兵败的情形下毅然率3000名随众跳潭殉节。明初朱棣夺政,黄子澄等江西士人“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洪皓使金被拘十五年不忘故土,胡铨迎斧钺力请诛秦桧以谢岳飞,江万里全家投水拒降,谢枋得铜脊铁骨绝食抗元,文天祥留得丹心照汗青,方志敏狱中书《清贫》。还有八大山人、易堂九子、髻山七隐、程山七子等等,他们都昭示着江西人的气节与忠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