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导入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黛玉教香菱学作诗,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
…………
黛玉又道:“……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问题引出
1.黛玉在此讲了哪些格律诗写作的注意事项?表达了她的什么诗艺观点?
2.黛玉介绍诗歌创作的哪些经验?文中提的几位诗人,你都知道他们的诗歌作品吗?
问题分析
黛玉讲了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格律诗的写作章法(起承转合)。黛玉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诗歌创作观。
黛玉所讲的学诗先当学五律,次则学七律,再次学七绝,是学诗的不二法门。古代塾师授诗,也是如此讲法。黛玉提及王摩诘就是王维,老杜说的是杜甫,李青莲就是李白,“应玚、谢、阮、庾、鲍”,分别是指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当中的应玚,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三国时期魏诗人阮籍,北朝周文学家庾信,南朝宋诗人鲍照。
相关知识
一、格律诗的概念
格律诗,是指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有着严密格式和规范的诗体形式,通常称为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旧体诗),主要是区别唐代以前的古体诗(即古风、古绝、古律)。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绝句全部为四句式;律诗包括律诗和排律(长律),律诗一般为八句式,排律的句数则可以是八句以上的任意偶数。绝句和律诗一般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1.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韵脚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韵脚之外,受到格律的既定格式限制。
2.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一般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3.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以用韵分类:
古体诗:
(1)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他韵。
(2)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近体诗:
(1)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且要在同一个韵部。
(3)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4)一般用平声韵。
二、格律诗三要素
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素:诗韵、平仄、对仗。
(一)诗韵:就是诗的韵脚,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
(二)平仄(即粘与对):
1.格律诗字声平仄的规定:平声,指古汉语四声中的平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上声,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上声)、去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声)和入声(如茶、北、日、月、鹿原为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消失,分别成为平、上、去三个声调的字,音韵学上称为“入派三声”)。近体诗严格要求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诗歌的音律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
2.所谓平仄关系,就是除去最后一字韵脚字外,第二句要与第一句平仄相反,这就是对,第三句要与第二句平仄相同,这就是粘。同样,第四与第三句对,第五与第四句粘。依次类推。
(三)对仗:所谓对仗,主要是对律诗而言的,绝句无所谓对仗。
下面以平起式七律为例,讲一下关于对仗的基本常识:
律诗,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关于对仗,只指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说,律诗中间的四句,要求对仗。如果中间的四句不对仗,就不是律诗,即使对仗了,如果不符合平仄关系或无韵脚,也不能称作律诗,这是一般格式。也有特殊句型,古人律诗中,也有首联和颈联对仗的,也有只是颈联对仗的,今人作律诗,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三、近体诗的基本格式
以七言绝句为例,绝句的格律如下: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讲的是七绝句的基本格式,那么七律的基本格式又当如何呢?很简单,七律其实就是两首七绝的重叠,两首七绝的格式合并就是一首七律的格式,如下: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www.daowen.com)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如首句押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关于平起式和仄起式,只看首句的第二个字,因为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如首句是“仄平仄仄平平仄”,虽然第一个字是仄声字,但却是平起式的七言诗;同样,首句是“平仄平平平仄仄”,以第二个字看,它是仄起式七言诗。
如果是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则去掉以上句式中每句的前两字即可。
以上所讲的“平仄”,依平水韵,“上平”及“下平”是“平”声,“上、去、入”声是“仄”声;依中华14新韵(即依普通话),则“一声”及“二声”是“平”声,“三声”及“四声”是“仄”声。
四、格律诗应注意的问题
写格律诗,有八大禁忌:一忌孤平;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三忌换韵;四忌失粘;五忌合掌;六忌重字;七忌直白;八忌新旧韵乱用。
一忌孤平:所谓孤平,指一句中,除去最后一个韵脚字外,只有一个平声字,则为犯孤平。孤平为诗家之大忌。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是仄声,除去第七个韵脚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犯孤平的句式,只限在韵脚的句子。就是说,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的句中(即韵脚句),要注意不要犯孤平。在非韵脚的句中,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的句子;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句,以一三五不论之说,第三、第五字变为仄声字,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仄仄”,这样的句式,不是孤平,但是却犯了尾三仄。当然,对于初学者,尾三仄不是太严格,如果能避免,则更好。
二忌尾三连平(三连仄):是指每句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或都是平声字。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最后一字是仄声,就是尾三仄;如果第五第六字是平声字,就是尾三平。尾三平也是诗家之大忌。
三忌换韵:是指一首格律诗中,韵脚的字的韵部,只能在同一个韵部中,如果不在同一韵部,就是换韵。所谓韵脚,就是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如果第一句押韵,其韵脚也包括在内。
四忌失粘:是指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反,第二句与第三句相同位置间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五忌合掌:是指律诗中,三四句、五六句,其实是两副对联,如果一副对联,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同,就是合掌。
六忌重字:是指一首诗中,尽量不要有重复的字,但是在一个句子中除外。
七忌直白:是指太过平直,没有意蕴。
八忌新旧韵乱用:是指在同一首诗中用韵,要么依旧韵(平水韵),要么依新韵(中华14新韵),不能新旧韵混用。当然,亦有以词韵(如词林正韵)作诗者,词韵比诗韵(平水韵)相对较宽,但是,即使是以词韵为据押韵,也要在同一个词韵的韵部。
五、格律诗的写作章法
格律诗的写作章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所谓“起”就是“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万事开头难”,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臆,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
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有如奔腾咆哮之江河,遇千重高山之阻挡,曲曲折折向东奔流。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转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所以历代诗人无不在“转”上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摄人魂魄”之功。
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结尾有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参考王力著:《诗词格律十讲》,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实践训练
一、请从格律诗的三要素来分析杜甫的《绝句》。
绝 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用格律诗常识分析李白的《静夜思》的体例。
三、唐崔颢的《黄鹤楼》是首传唱千古的佳作,但诗中有两处犯禁(八大禁忌),请找出来并做分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专题综合实践
主题:诗歌创作
实践形式:写作练习
实践目的:
有人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也有人说:诗意换不来一平方米房子,却是幸福的保证。诗意的生活、诗意的心境,或许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人生状态。学习写作诗歌,也许不那么容易,甚至是一种痛苦,但本质上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最初的写作是模仿,自己的写作是原创。通过仿写诗歌或者创作诗歌,锻炼大学生的写作能力,体味文字的美感和生活的诗意。
实践重点:
1.体味诗歌的美感,领悟身边的诗意。
2.锻炼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实践设计要求:
1.班级学生分组,每组人数原则上不少于4人,不超过6人;确定每组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本小组实践安排。
2.教师提前一周通知本次实践方式,学生提前写好诗歌,诗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至少提前一天将诗歌交给任课老师。
3.每位同学所写的诗歌,要求是自己所思所想,自己动手完成。
4.诗歌内容多样,写景、抒情、叙事、议论等皆可,要求内容健康,语言文明。
5.实践课进行的时候,任课老师在每组同学中,至少选择一首诗歌进行点评,并请本组某一位学生朗诵或歌唱相关诗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