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国学经典阅读与应用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国学经典阅读与应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2]初,公孙一人而已。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杜 甫[1]

全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见《剑器》而伤往事,抚事慷慨,大有时序不同、人事蹉跎之感。诗以咏李氏,而思公孙,咏公孙,而思先帝,寄托作者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语言富丽而不浮艳,音节顿挫而多变。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2]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3],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氵项洞[4]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筵[5]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张忠纲选注:《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

[1]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2]圣文神武皇帝:指唐玄宗

[3]波澜莫二:师徒舞技相仿,不差上下。

[4]风尘氵项洞:天地昏暗,指安史之乱

[5]玳筵:以玳瑁装饰的坐具之宴席。

【思考与练习】

1.杜甫诗有“诗史”的美誉,此诗在赞美公孙大娘舞蹈的同时,还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怀?

2.课外阅读杜甫《丹青引》,与本诗做一比较评论。

3.诗前小序里谈到书法家张旭看公孙剑舞而草书大进之事,请你由此谈谈术业之间应如何互相借鉴学习。

国学课堂(www.daowen.com)

杜甫生平与创作分期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他也疾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1.读书与漫游期(35岁前)(711—746)

(1)这一时期,杜甫所做之事不外乎四件:读书、漫游、求官、交友。

(2)读书方面:他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庭,家教极好,早期即通览儒家典籍,因为家庭出身和出生地(巩县)均受儒家文化浸染较深,杜甫早期所受的教育是严格的儒化教育,这与李白是不同的。

(3)漫游方面:这一时期,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19岁游山西,20岁游吴越,25岁游齐赵,33岁时游梁宋,34岁时再游齐赵。这与李白颇为相似。杜甫年轻时,其父杜闲为奉天县令,可能经济方面较为宽裕。因此,杜甫青少年时代还是有过一段“恣情快意”“势马轻狂”的生活的。

(4)求官: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曾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但并未给年少轻狂的杜甫以打击,甚至在此期,杜甫还没有进行过什么干谒活动,可能是因为年轻还不谙世事。

(5)交友: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杜甫有幸在洛阳一睹诗仙风采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此后,杜甫有许多诗篇咏及李白。洛阳相遇,李白与杜甫同游梁宋,在梁宋时结交诗人高适,三人纵酒射猎,品文论诗,着实逍遥了一阵子。这一时期,杜甫还交了一个与他一生厮守、相濡以沫的知音,那就是他的妻子杨氏。大约是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与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杨氏喜结伉俪,此后杜甫的荣通困顿,杨氏始终守候在其身边,任劳任怨,是杜甫困顿蹇滞的人生路途的一大幸事。

(6)此期代表作为《望岳》。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

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他来到了长安。

(1)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2)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置。其生活困苦艰难,“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3)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这个小官,弃而不做,旋被任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器杖的小官)。

(4)此期代表作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

(1)安史乱起,杜甫被安火乱军所俘,被困在长安近一年,后越过战争最前线,冒死逃脱,达于行在,肃宗任为左拾遗,旋因谏房馆事激怒肃宗,遭疏远,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弃官经秦州到同谷、成都。

(2)曾有过一段优裕从容的为官生活,有过一些吟咏宫廷生活的诗歌。

(3)疏远贬官之打击更拉近了他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

(4)代表作:《北征》、“三吏三别”(即《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羌村三首》、《月夜》、《悲冻陶》、《悲青坂》、《春望》。

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

(1)漂泊西南,曾在杜甫草堂度过一段闲适雅致的宁静生活,他与妻子、孩子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2)严武两次镇蜀,对其资助颇大。

(3)曾因叛乱而一度携家流亡于梓州、阆州、绵州一带。

(4)严武去世后,携家由三峡出蜀。曾在奉节小住,旋漂泊于今湖北湖南一带,以船为家,备受流离困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苦。于770年困死于一条破船上。

(5)杜甫留传到现在的诗有1400余首,其中此期作有1000余首,为杜甫创作的丰收期,代表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旅夜书怀》、《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登高》、《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这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稹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