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康熙年间声律启蒙:国学经典阅读与应用

康熙年间声律启蒙:国学经典阅读与应用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清]车万育著,唐仲山译注:《声律启蒙》,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春节贴春联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习俗。

康熙年间声律启蒙:国学经典阅读与应用

车万育[1]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上卷·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上卷·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上卷·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钅工。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扌从扌从。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清]车万育著,唐仲山译注:《声律启蒙》,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注释】

[1]车万育(1632—1705):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1663),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著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宝庆府志》等。

【思考与练习】

1.诵读《声律启蒙》上卷,感受汉语汉字的音韵美。

2.根据《声律启蒙》,分组进行对联的创作。

国学课堂

对 联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样式。它较之旧诗词活泼自由得多,加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则更显奇妙魅力。

一、对联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对联出现在唐五代,后蜀主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第一副对联。

到宋代,对联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这首碧波寺亭柱上的即兴联,也是最早的胜迹联。

元代对联发展较慢。明代,由于朱元璋的提倡,对联得到了一次大的推动。“春联”这个名称,就是朱元璋首创的。后来解缙、祝允明、文徵明、唐伯虎江南才子,又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某些种类的对联是明代才开始有的,如应制联和庙祀联等。

清代是对联发展的极盛时期,不仅皇帝喜爱对联,还出现了一批题联高手,如孙髯(创作了我国“古今第一长联”——昆明滇池大观楼联)、郑燮(郑板桥)、纪昀、翁方纲、梁章钜、何绍基等,使对联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种类上都超过了前代。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至此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对联的种类

对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做不同的划分。比如,从内容上分,有叙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从文字长短分,有长联、短联;从写作方式分,有自拟联、集句联等。我们从功用上来介绍一下。

1.春联

为庆新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应用范围最广的对联。春节贴春联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习俗。春联一般贴在门口,上有横批。

2.喜联

为贺婚嫁而作的对联,叫喜联,又叫婚联。多贴在门旁或箱上。如: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琴瑟春常润,人天月共圆。

3.寿联

为贺生日而作的对联,叫寿联。有他人为其歌功颂德、祝贺康健的,也有自己写的“自寿联”。如袁枚为贺尚书史贻直七十寿辰而撰的对联:

南宫六一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

渔人自寿联:

水上漂流数十年,就凭这一张网、几颗钩,福也福,寿也寿;

人间风雨千百次,无奈我青箬笠、绿蓑衣,去也去,来便来。

4.挽联

为逝者而作的对联,叫挽联或亡联。有他人作,也有自己作。蔡元培鲁迅:(www.daowen.com)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5.门联

长久刊刻在门旁,以反映门第特征、行业特点的对联,叫门联。如山东曲阜孔府门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6.堂联

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对联,叫堂联。它内容较广,常常表达主人的情怀、志向和兴趣。如林则徐自撰的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7.交际联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用于酬赠、对答、唱和的对联。如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赠予好友魏源的一副对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8.文艺

在文学、书画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对联,与作品内容相映成趣,耐人寻味。如《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9.名胜古迹联

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多出现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风景名胜地或历史名人旧址、遗迹纪念地。如朱熹白鹿洞书院题写的对联: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三、对联的特点

第一,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即出句与对句字数相等。

第二,上下两联彼此对仗。这里包括三方面:一是词类相当,二是结构相应,三是上下联的节奏(即句式)要一致。上下联对仗工稳的,叫工对;稍有出格的,叫宽对。

第三,上下两联平仄相偕。具体包括:一是一句中平仄要相间,二是上下联中平仄要相对。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一︱︱︱一一︱ ︱︱︱一一︱︱︱一

由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差异,会出现用今音对古联平仄不吻合的情况。现在一般来说,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规则作对联。同时,上联最后一个字,定用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定用平声,已成一种定例,不好随意打破。

第四,上下联字不重复,特别是处在同一位置上的字。

第五,上下两联语意连贯。

上下两联中心一致,意义并列,互为补充,叫正对。上下两联中心一致,意义相对,互为映衬,叫反对。上下两联有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叫串对。上下两联完全同义,叫“合掌”,这为对联、诗词所忌。上下两联各说各的,中心不一致,叫对开,这也是对联一忌。

四、对联的格式、书写及断句

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三部分:上联、下联、横批(横额、横联)。上、下联画龙,横批点睛,两者是相互呼应的关系。对联的上下联应竖写,不标标点,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批旧时从右写到左,现有从左写到右的。若联语较长,需写成两行以上的,可采用“龙门写法”,即各行平头,从两边向中间写。

任何对联不管多长都是一直写下去,让读者去斟酌停顿,这种停顿就是断句。如何断句呢?方法有四:

1.看领词的位置。领词是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或骈文句,使语意衔接自然的语词。领词有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不等。如将、怎、那堪、莫辜负等。

2.把握长联短语的特点。

3.利用反复词判断。

4.上下联互相参照。

总之,对联的断句有一定难度,应反复推敲,多读几遍,才能“其义自见”。

江西庐山东林寺虎溪三笑亭联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相传东晋时,名僧慧远建东林寺,并在此讲学,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后世推尊他为净土宗始祖。国内外许多名僧来此求经拜佛。慧远为了专心修行,足不出户,送客不过虎溪桥,如过虎辄号鸣。当时慧远常和诗人陶渊明道士陆静修谈儒论道。一次,他送陶、陆二人出山门,边谈边走,不觉过了桥,“神虎”就大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就是“虎溪三笑”的传说。上联也正是叙述了此事。莲花佛教视为圣物,既寓含佛理,又象征着佛尊。下联就虎溪盛开的莲花阐发了佛义。当然,“虎溪三笑”的事是不可能存在的,后人编造这个传说,显然是在宣扬儒、释、道三家,以释为主三家融合的愿望,并用以调节与缓和三家之间的矛盾而已。

江西九江甘棠湖烟水亭联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该联相传为黄庭坚所作。黄庭坚,江西修水人。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烟水亭原为三国吴将周瑜点将台旧址,后建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意命名。九江还有西汉名将灌婴所凿风浪井,李白有诗称:“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联语巧妙地用顶针、重复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烟”与“水”、“风”与“浪”之间的相互关系,前承后接,环环相扣,尤以“烟从水起”“风自浪兴”别有情趣,酣畅明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