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易经乾卦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易经乾卦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经》[1]《易经》六十四卦,“乾”卦为第一卦,说明《易经》强调阳刚力量在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中居于主要地位,这和强调阴柔为主导力量的商易《归藏》恰好相反。咎,灾病,过错,罪祸。它所揭示的感性和理性哲理已成为中国人精神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易理精神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内涵。中国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与“天人合一”思想有关,包括传统节日

易经乾卦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易 经》[1]

易经》六十四卦,“乾”卦为第一卦,说明《易经》强调阳刚力量在决定事物发展的矛盾中居于主要地位,这和强调阴柔为主导力量的商易《归藏》恰好相反。强调阳刚,不等于不要阴柔,不等于说阳刚的表现没有起伏变化。“乾”卦六爻,从初九到上九,就显示了阳刚力量从萌发到成长、旺盛以至衰弱的起伏过程。从象征的角度看,“乾”卦勉励人奋发进取,但进取要注意顺应形势,或向外以建立功业,或向内以提高德行。该向外而不进,被动消极,是没出息;时不宜却外进,不知转向内以充实自己,这叫愚蠢。

乾:元,亨,利,贞[3]

初九[4],潜龙勿用[5]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6]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7]

九四,或跃在渊[8],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9]

上九,亢龙有悔[10]

用九[11],见群龙无首,吉[12]

(徐澍、张新旭译注:《易经》,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注释】

[1]《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是我国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宇宙观。其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指的是六十四卦符号和说明这些符号含义的简短文辞——卦辞与爻辞;“传”则是对“经”的再解释,即阐释卦爻符号和卦爻文辞深刻而丰富的象征意义。“经”和“传”产生的时代相隔甚远,相传“经”由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而成,“传”则由孔子所撰写。

[2]:乾卦的卦象、符号。《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有自己的符号和名称。

[3]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放在卦名后面,称作卦辞,作用是概述一卦的含义。《周易》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直感的观察,认为乾(天)的本质是刚健的阳气,这种阳气沿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呈现出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这四种德行,制约、主宰着整个大自然。

[4]初九:这是爻题,即爻的名称,由爻的位置和爻的性质两部分组成。爻的位置由下往上,依次叫初、二、三、四、五、上;爻的性质有阴、阳两种,阴爻的符号是“——”,用数字“六”来表示,阳爻的符号是“—”,用数字“九”来表示。

[5]潜龙勿用:初九位于卦的最下方,说明阳气力弱,时机尚未成熟,所以不宜急于有作为。

[6]见:音xiàn。大人:龙所象征的伟大人物,一般有两种含义,其一,指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其二,指有道德而又有极高权位的人。九二地位不高,这里的“大人”为第一种含义。

[7]厉无咎:厉,危险,指九三居下卦上位,处境不好;无咎,指本来有咎,但由于主观努力,严格律己,所以有咎转化为无咎。咎,灾病,过错,罪祸。

[8]或跃在渊:即或跃或在渊。《周易》惯例,认为第三、第四爻位比较难处。三位在下卦之上,四位在上卦之下,容易下受抗,上受压。本句中的“或”字,就是针对这种处境说的。

[9]九五:九为阳爻,五为爻位。这个爻位在上卦之中,象征事物发展的最完美的阶段。以封建社会的政治地位相比,是有道德的男性居于最高的统治地位。古代称帝王为“九五至尊”,称帝位为“九五之位”,源出于此。

[10]亢:过分、极点。《周易》通例,以上爻表示盛极必衰的道理,如果当事者认识到盛衰转变的关键,爻辞就说“有悔”,认识不到,则说“吝”。就本爻来说,“亢”是上九的客观处境,“悔”是上九的理性认识。

[11]用九:乾卦特有的爻题。汉帛书《周易》作“迥九”。迥,通。用九即为通九,犹言六爻皆九。通则变,亦指全阳爻将尽变为阴爻,反映了《易经》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思想。

[12]见(xiàn)群龙无首:见群龙,表示乾阳的刚健;无首,不自封为首领,表示出坤阴柔顺的特点。(www.daowen.com)

【译文】

“乾”卦象征天的纯阳至健的性质,特点是元始、发展、成熟和收藏。

初九,时机未到,龙潜伏水中,不要有所作为。

九二,龙出现在地面上,利于出现大人物。(喻君子崭露头角,迈开了重要一步,虽距最后成功尚远,但居中不偏,已具备成功的素质,故有大人之誉。)

九三,君子白天兢兢业业,夜里警惕戒惧。(喻君子身居高位而不骄傲,屈居人下而不忧愁,兢兢业业而又随时反省,所以虽面临危险而无灾祸。)

九四,或者腾跃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审时度势,不会有过错。(象征着君子处于进可取誉、退可免难的转折时期。)

九五,龙已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物。(喻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

上九,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说明物极必反,极端的状态不能持久。不可只晓得进取而不知及时引退,只晓得生存而不知终将衰亡,只晓得获利而不知所得必失。只有知道进退存亡的道理,才能在行动上掌握分寸,没有悔恨。)

用九,出现的一群龙,都不自封为首领,这样一定吉祥。(群龙谁也不居其首,只是相互平等,自由自在共存,如天道的运转,无私无偏,天下平治。)

【思考与练习】

1.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发展都是遵循什么自然规律?

2.谈谈你对“否极泰来”的理解?

3.朗读《乾》卦。

国学课堂

易经精神与中国人

《易经》是中国群经之首,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源头。《易经》自诞生以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它早已成为指导中国人思维和行为的思想准则。它所揭示的感性和理性哲理已成为中国人精神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今天很多的日常用语都是《易经》中的易理,比如“不三不四”“否极泰来”“乐天知命”“乱七八糟”“大有作为”“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防微杜渐”“自强不息”“不速之客”“无妄之灾”“风雷激荡”“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等。这些成语是一种思想的表述,这些思想渐渐地影响了每个中国人。中国人在行为和思想上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些祖宗留下的易理法则。数千年来,炎黄子孙始终都在实践着易经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易经》的这两句名言一度被冠以中华民族的精神概括。易理精神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内涵。中国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与“天人合一”思想有关,包括传统节日,如春节、腊八节、中秋节等。

古代民族与百姓的活动大多数是围绕能实现“天人融合”而进行的,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和全国到处可见的道观都是为实践“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以合天为其最高准则。在没有政治信仰之前,“天地良心”和“皇天及列祖列宗在上”曾是中国古代为官衡量自身行为的一把道德利剑。总有人在问,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在历次的文化大变革、大清洗中遗失?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就是易理精神早已渗透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肉之中,它不会被某时的洗涤而退却了它本身鲜活的印记,每一次只不过是颜色的浓淡而已。“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最高审美境界和人生境界,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易理精神的主脉络。

“居安思危”,是历代开明的君王治国方略中最重要的原则,“否极泰来”是中国人面对逆境而自强不息的精神寄托的最好诠释,“谦虚慎行”是中国人修身养性而最重要的品质,“纯正守中”是中国人处事治国的最重要的追求,“阴阳平衡”是中医及宇宙观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是中国人组织中最重要的管理指导原则。所有这些都是易理的集中体现。从儒释道兼容并奉的宗教,到华夏几千年文化的各种现象;从老庄的逍遥人生,到儒家的“齐身,治国,平天下”,都无不体现了易理博大精深的无限容量而又周流旁通的宇宙精神。

易理精神早已成为中国人血肉中的一部分,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人血脉中永远清除不掉的DNA。

中国的崛起不仅在于经济上腾飞的力量,也是以《易经》为代表的易理精神和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深厚人文精神的力量使然,经济与文化的对立统一最后到互补和谐是中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首的真正潜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