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祖孙之礼:千年礼仪,家庭亲情的纽带

祖孙之礼:千年礼仪,家庭亲情的纽带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尔雅·释亲》把由同一高祖父传下的四代子孙称为宗族。祖孙之礼就是根据这一思想制定的。祖孙之礼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居家侍奉、服丧丁艰、祭祀怀念等。祖辈对孙辈亦应慈爱。家礼中尊老事祖的礼节规定,是为了让孙辈通过对祖辈的照顾奉养,培养尊敬、崇尚、礼遇老年人的伦理道德,维系、巩固家庭中隔代人之间的亲情。朱娥的祖父得救了,朱娥却惨死在凶手的屠刀之下。内有居家侍奉之礼,外有远游孝顺之礼。

祖孙之礼:千年礼仪,家庭亲情的纽带

中国古代从汉朝起,有早婚的习尚,因此几代人同堂是司空见惯的事。《尔雅·释亲》把由同一高祖父传下的四代子孙称为宗族。实际上,有的宗族还可以包括更多的世代。

从商周到明清,伴随着宗法制度的延续,尊祖敬宗的原则也世代相传。这反映在中国古代文化主流——儒学中,就是“尊尊”的思想。《礼记·大传》说,订立了上代祖宗的次序,是尊重辈份的大小;订立了后代子孙的次序,是爱护血统的传承。又说,人人的天性为爱其所亲。因为爱其所亲,推而上之,即亦尊重及于始祖了。祖孙之礼就是根据这一思想制定的。

祖孙之礼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居家侍奉、服丧丁艰、祭祀怀念等。这里主要介绍日常的祖孙之礼。

孙辈对祖辈的一般意义上的侍奉、尊敬和生养死葬之事,与子妇对父母的有不少雷同之处,在古籍里往往复合在一起讲。这里就谈谈复合记载中有关孙事祖的规定。

孙辈对祖辈除了请安、供食、侍寝外,平时要经常侍奉在祖辈左右。

在长辈面前,不要侧耳作探听的样子,不要粗声暴气地答应,不要左右瞟眼看东西,不要作无精打采的模样,走路不要大摇大摆,给人以傲慢的感觉,站着不要跛足欹着肩头,坐着不要两腿分开伸直像畚箕,睡时不要俯伏床上。收敛头发不要垂发覆额,帽子无故不要脱下,劳动时不要袒衣露体,即使三伏天,也不要敞开裙子

跟随长辈登上山坡时,要朝着长辈的目标看,预备长者对那目标有所问。登上城墙,不要指东画西;在城墙上更不可大喊小叫,那样会惑乱别人的听闻。

凡是替长辈扫除席前之秽,要先把扫帚挡着畚箕,然后用袖子挡着往后且扫且退。要使灰尘不至污及长者。

为长辈安放坐席,要先问面朝什么方向。凡是南北向的席位,以西方为尊位。东西向的席位以南方为尊位。

将要就席的时候,不要变脸色。两只手提起衣裳,使衣裳的下缉离地33厘米左右,这样齐膝跪下时就不至绊着自己的下裳。亦不要掀动上衣,亦不要跳脚。如果是饮食,就要尽靠着前坐。坐要稳定,保持自然的姿态。长者没有提及的,不要东拉西扯地说,表情要端庄,听讲要虔诚。不可随便插嘴,亦不要随声附和。说话要有事实作根据,或是引用古先哲人的格言

凡陪伴长辈坐谈,不妨挨近坐着。不要穿鞋子上堂;并且解脱鞋子亦不可正向台阶。穿鞋时,要先拿起鞋子在一旁穿着。如果面朝长辈穿鞋,就要跪着旋转鞋尖,然后俯身套上鞋子。(www.daowen.com)

陪伴长辈吃饭,凡是遇到主人亲取菜肴给你时,你就得拜而后食。否则,就不需要拜。但由自己取食,大伙儿共同吃东西,不可只顾自己吃饱,要特别注意手的清洁(古人吃饭用手)。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盛饭器,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啧啧作声。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食器里。不要专据食物而必取之,不要簸扬着热饭,亦不可大口囫囵地喝汤。不要当众剔牙齿。吃食完毕,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着酉奄渍物的碟子,交给在旁伺候的人,然后坐下。

陪伴长辈喝酒,看见长辈将要递酒过来时,就赶快起立,走到放酒盅的地方拜而后接受。长辈说:不要如此客气。然后少者才回到自己的席位上喝酒。如果长辈还没有举杯喝干,少者不可以先喝。

长辈有东西赐给后辈,只管接受,不须客气。

宋代以后,理学兴起,更加强调事亲。这反映在家礼上,就是宣扬敦人伦,崇孝悌,要求卑幼对尊长绝对服从。如《陈氏宗谱·家规》要求:“凡小儿甫能言,则教以尊尊长长。”又如,《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都规定,卑幼对于尊长,早晨和傍晚,皆要探视问安。再如,《郑氏世范》规定,子孙受到尊长的呵责,即使尊长是错的,子孙也得俯首恭听,不准分辩是非。如果屡教不听,死不改悔,那就要受到训斥,罚跪、杖责等处罚如果殴打祖父母,那就是犯了重罪,必将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要“鸣官押扦,并请治以死罪”。

祖辈对孙辈亦应慈爱。如果孙辈有过失,祖辈应循循善诱,一再规劝,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加以体罚,使知羞耻。不要随意打骂,亦不得恶言冷语。在分财、赠物上,祖辈对孙儿们要一视同仁,不得偏私。

家礼中尊老事祖的礼节规定,是为了让孙辈通过对祖辈的照顾奉养,培养尊敬、崇尚、礼遇老年人的伦理道德,维系、巩固家庭中隔代人之间的亲情。家礼在这方面的确收效明显,在汉族中形成了隔代亲的传统,并涌现出了许多以孝祖闻名的人物。

《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公元224~287年),系晋朝犍为武阳县(今四川彭城县东)人。他曾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的官职,以文学才辩闻名。蜀汉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他为太子洗马,逼迫甚急。他以祖母年事已高,无人奉养为理由,辞不应征。祖母去世以后,才出仕晋朝。晋代人原谷,年仅15岁,屡次劝说父母不要抛弃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祖父,并以实际行动规劝。他的孝心终于感动了父母,将已被扔到荒野的祖父接回,侍奉终身。

宋代越州人朱回的女儿朱娥,年仅10岁,为救祖父,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紧紧抱着持刀行凶人的手臂,并吊起身子,力图将他的刀拉下来。朱娥的祖父得救了,朱娥却惨死在凶手的屠刀之下。同代人童八娜,谨之通远乡建奥人。一只老虎突然闯入她的家,把她的祖母衔走。在这危急时刻,八娜勇敢地冲上去,用手拽着老虎的尾巴不放。老虎不禁大怒,于是放了祖母,把八娜衔走了。

在传统中国的家礼中,晚辈不仅居家要昏定晨省、出禀归报,就是外出行旅,也有一系列的规定。内有居家侍奉之礼,外有远游孝顺之礼。远游而频寄家书问候问候长辈,即是这礼教的表现。家书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文体,是古代信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内容、意义极其广泛,而其中有许多又很切近地关涉到家礼,可以说家书把对长辈的侍奉用文字表现了出来。一般的家书都要向父祖问安,劝慰加衣添饭、保重身体,并嘱家人多方照顾;另一方面,是报告自己的境况,以解长辈的悬念,这也算是对长辈的孝顺、慰问。如果外出者家有子侄,家信中劝导、训诫他们谨守家礼、照顾长辈,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