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抱拳高拱,身体略弯,向人行礼。如果是参加追悼会,与人作揖,或进或退都要离开原位,即所谓“揖人必违其位。”陆游《老学阉笔记》说:“古时作揖,但举手而已。”《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有“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句可证。后世因举手常伴以屈身,故亦称打恭为作揖。《颜氏家训》说:“南人宾至不迎,相率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由此可见,“捧手”与“揖”是古代两种不同的相见礼仪;这也说明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送迎宾客的礼俗上有所不同。古代还有时揖、天揖、土揖、特揖、旅揖、还揖、三揖、长揖等礼仪。这里分述于下:
时揖是古代君王向姻亲关系的异姓亲族所行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手从胸前平推,并致前。《周礼·秋官·司仪》:“时揖异姓。”郑玄注:“时揖,平推手也。”
天揖是古代君王对同姓亲族所行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手往胸前微微向上推举。《周礼·秋官·司仪》:“天揖同姓。”郑玄注:“天揖,推手小举之也。”
土揖是古代君王向没有姻亲关系的异姓亲族所行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推手微微向下。《周礼·秋官·司仪》:“土揖庶姓。”郑玄注:“土揖,推手小下之也。”
特揖:是士对孤卿每人单独行揖礼。《周礼·夏官·司士》:“孤卿,特揖。”(www.daowen.com)
旅揖是爵位等同者对众揖之,指大夫所用之揖礼。
还揖是古代君王对故士、虎士、大仆、大右所行之礼。因这些人皆在王之后方的左右两侧,故行礼时回身微向后,左右揖之,还为回转之意。《周礼·夏官·司士》:“王还揖门左,揖门右。”
三揖是王对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各一揖。行礼时,拱手作揖,或上下,或左右,或推行。《周礼·夏官·司士》:“士旁三揖。”郑玄注:“士有上中下,王揖之。”
长揖是用于稍尊于已者的揖礼。行礼时,站立俯身,双手相合高举,自上而下。《史记·郦生列传》:“沛公方倨床,……郦生入,则长揖不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