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来了,成都是连续的桑拿天。这样的天气不适宜在外面晃荡,但却适宜躲进小楼成一统——最相宜的是读书消夏。
话说现在能够一起吃茶的人是越来越少。多数时候,吃茶是有另外的内容存在,而茶变成了点缀,吃过千万杯的茶也未必会有感动,也就未必读得懂一片茶叶。所以,现在的一些雅人生活,依然是粗糙的。有时想想,也真是落寞。不懂得茶,却将茶解读得面目全非,似乎也是当下的学人毛病。
刚好,收到湖南长沙著名作家巴陵(本名方八另)的新著《寻茶中国》,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漂亮的书。说漂亮是书的装帧、纸张皆好,巴陵给我的是册毛边本,如今的书册有不少是喜欢做成毛边书。这大概是跟今天爱书人喜欢毛边书的潮流有关。
《寻茶中国》由作家古清生作序,我先后和古清生见过两次面,印象深刻,在神农架和老古一起吃过他种的茶,那一次也有巴陵在。依稀记得是芦山发生地震那一年的事,我刚好空闲,有时间去各地寻茶,于是,就有了这趟旅行。去神农架这一次旅行,收获多多。至今想起来就好像是昨天的事。
我得到的这本毛边本是第九号。关于《寻茶中国》这本书,我收到后,就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几句话:
巴陵兄,我认识了好多年。他专业写美食,写茶叶。不像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瞎写一气,没个正经的研究精神,所以,这一块(茶)的书,出版的还不算是很多。记得有次在成都喝茶,俩人聊天,说起美食写作计划,我也计划写出几册美食书。现在,他依然在继续这个话题的写作,我则很少涉及这个了。(www.daowen.com)
这让我想起有一年,我们在湖南新化寻茶时,路上也不忘逛旧书店,每个人淘了一大叠书。印象中,巴陵所淘的书多是和写作相关的书册。不像我瞎买乱买,只要喜欢的书就不可放下,这等任性,虽也是偶尔有之,但从中可看出对阅读趣味的选择。
后来,我跟巴陵兄一起到神农架寻茶,路过一家大型茶厂,正在晒茶。我也在这次旅程中写下短文。却未曾想过像巴陵这样详细记录,且成就了一部《寻茶中国》。像四川有多少茶厂值得寻访,这应该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可惜没有人来做这个,期待有人来写一写四川的寻茶故事。
关于成都茶,可以说的话题很多。我曾带着巴陵在成都泡茶馆,那是街头的露天茶铺,虽然是冬天,也还是有三三两两的人吃茶。但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写怎样的一本茶书,虽然我有一本关于成都茶的书要出版了。但像巴陵这样坚持在一个领域的创作者,在今天也是少见的。不少作家是看见什么赚钱就写什么去了。哪儿有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些专业事情上呢。这样想着,不免有点让人觉得这个时代对作家也是有遗憾的。
不过,这个夏天,读读《寻茶中国》,吃吃茶,也就容易打发了许多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