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里乾坤-吃茶日记分享

茶里乾坤-吃茶日记分享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月二日天气比昨日好了一点,朋友约到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吃茶。在鹤鸣吃茶的人很多,不经意也会遇见熟人。因之,吃茶者或茶杯、或紫砂壶等等,却体验不了茶文化。我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吃茶,毫无章法。吃茶需要环境,更需要心情。榕园是都市农家乐,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里面很大,吃茶、聚会、餐聚都可以。一月十八日朋友约到后子门成都房产交易中心旁边的白果园吃茶。现在到送仙桥吃茶的人差不多这个时间到的。

一月一日

在家饮茶。是燕露春的茉莉花茶,此茶清淡,倒也有味。茶馆里所饮用的此茶,明显差一个档次。雾霾天,灰蒙蒙的天色,也就懒得出门,在家吃茶、翻书就好。

书是旧书。最近看书,东看西看,全无章法。由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不断地跳跃着。这就发现自己的阅读有局限性。说是读书人,也不过是多读了几册而已。就如同吃茶,多吃几杯,也不过是多一些茶经历罢了。

电话也懒得理会了。响了一阵儿就停止了,干脆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到一边去。

还是吃茶、翻书要紧。

一月二日

天气比昨日好了一点,朋友约到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吃茶。在鹤鸣吃茶的人很多,不经意也会遇见熟人。好在下午没有特别的事,可以工作之名溜达出来。

这家百年茶馆算是成都茶文化的代表。我也爱带朋友来这里吃茶、聊天。果然这里人满为患,朋友选个角落坐,我走过两回,也还没注意到人在哪儿。电话联系了,才找见对方。

还好,事先选了茶,过来就可泡茶了。若是现喊茶不知要等多久才能吃到。吃茶、闲话。我想起读民国时的文章,不少提到鹤鸣的。也许可以为鹤鸣写一本小书吧。

一月八日

在办公室,泡上了花茶。单位里似乎摆上茶盘的人不多。因之,吃茶者或茶杯、或紫砂壶等等,却体验不了茶文化。

懂得生活情趣,当从茶开始。我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吃茶,毫无章法。吃茶需要环境,更需要心情。一杯茶能喝出不同的感觉,确也奇妙。

一月十二日

有一朋友在清江南街的榕园举行同学会,让写一篇稿。不好拒绝,就赶了过去,从送仙桥出来,抵草堂北路,拐上草堂北支路,然后看见一条斜阳路。有意思的街名。然后沿着澄江路走,这才发现,这几条街上均有露天茶铺,安静。以后当找机会来这里吃茶一回。

再拐上清江南街。榕园是都市农家乐,第一次知道这个地方,里面很大,吃茶、聚会、餐聚都可以。大概不少老年人喜欢这样的场所吧。

朋友的同学会,到了二三十人,他们自带了茶叶酒水。茶是竹叶青,不过吃起来颇为一般。好茶叶如果储存不得法,茶的品饮就打折扣的。(www.daowen.com)

成都懂茶的人不少,但真正懂得的却未必多。

一月十六日

到芳邻路参加一个诗歌活动。吃完饭,就到百花潭公园吃茶来了。吴志维、雷伟卫、杜荣辉都是相熟的朋友。大家各点了一杯茶,又要了瓜子。吃茶聊天。说起做老成都公馆的书,这类书我倒觉得吴志维适宜做。他在安仁古镇多年,成都的老公馆比他熟悉的不多了。

雷老师建议几个人一起做,因为有现成的文稿。这类合作做书,快节奏,但毛病是版权以后处理起来颇为麻烦。

小杜也有计划写成都的书。这是好事。大家闲话一回,各有态度。坐到四点钟,刘德荣老师打来了电话,约到三圣乡去。还以为有啥要紧的事。到了才知道是因为彭志强的《秋风破》(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10月)相聚。

一月十八日

朋友约到后子门成都房产交易中心旁边的白果园吃茶。这地方以前常来,现在则少去了。

到了地方,才发现白果园里里外外不知几时建了一些小房子,全是房产中介。西御河沿街的建筑也已拆了。以前,这里派出所旁边有家凉拌鸡片的小店,和朋友吃过几回。依然留有印象。

在茶园里,有一个大的棚子,雨天可以在其下面吃茶,感觉很煞风景。要了茶,感觉不如以前的好,却一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白果园变了样,实则是出乎意料的。

一月二十日

早起到送仙桥淘书。所得书册并不太多,现在家里书满为患,只要是有用的书,还是得买回家。八点半,到河边上去。小秋还没有来,随意选一个位置坐下来。翻书、拍照,发朋友圈,这几乎是每次淘书的议程了。

小秋差不多到九点才来。摆桌椅,擦拭。我要了一杯素茶。花茶总觉得不够味儿。在“君子之交”微信群发一条消息。唐老师说,十点左右到。

现在到送仙桥吃茶的人差不多这个时间到的。大家以吃茶的名义摆龙门阵,常常很热闹。现在喝酒少了,因之到中午要归家的。这样固然有可能与大家疏远了,却也是事出有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