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茶里乾坤:品味科华北路的美味

茶里乾坤:品味科华北路的美味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算起来,我对科华北路再熟悉不过,当年落脚成都,最早就在这条路的附近居住,一晃已有二十多年了。小说家、美食家江树在科华北路建了一个工作室,于是约着去吃茶。工作室位于科华北路的一个小区里面,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天下午几位朋友约着在这儿见面。因之,能见上一面也需看其时间的安排。茶有些淡了,坐到五点钟,大江去报馆上工,我坐江树的车出来,到二环路边,搭乘公交车归去。

茶里乾坤:品味科华北路的美味

算起来,我对科华北路再熟悉不过,当年落脚成都,最早就在这条路的附近居住,一晃已有二十多年了。每次从此路过,都会想起曾经的故事来。然而,这里在今天也已发生了许多变化,旧时建筑已不复当年的影像。

小说家、美食家江树在科华北路建了一个工作室,于是约着去吃茶。前两年,我和何大江、吴晶、江树一月一会,选择一个地方喝茶、聊天、餐聚。后来这活动就中断了。说起来,每天在微信朋友圈相遇,见面的机会却是不多的。江树这几年潜心创作剧本,成都的文化活动是难得参与的。这样见面的机会就少得多。

工作室位于科华北路的一个小区里面,很容易就找到了,那天下午几位朋友约着在这儿见面。吴晶先赶了过去,他有位学生在这里做事。我赶过去已是一点许,吴晶在大学教课之余,也在创作小说。聊天自然离不开文学,现在的主流文学看上去很美好,却难以传之久远,大概跟作家的急功近利有关。江树泡了红茶,吃茶闲话。说起脱贫攻坚写作、签约作家之类的话题。这几年对此心也淡了,只愿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红茶是很地道的,汤呈亮色,看上去颇为诱人。吃过几泡,江树为大家拍照,留下工作室的影像。这样的资料积累是有价值的。若考察城市文化史,这何尝不是其中的一部分呢?

稍后,江树换了普洱茶。三点钟,吴晶因为有事先走了。何大江说很快就到,下午反正事不太多,就不妨等一等。大江的《超能脑波》(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9月)出版以后,几次聚会都因故未能参加。他在报馆做新闻编辑,常常上夜班,且住在温江。因之,能见上一面也需看其时间的安排。

大江姗姗来迟,吃茶,聊起他的三部曲,似乎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书写。所以,第二部尚未完成。这样拖下来实则不是一件好事情。在我看来,如果三部曲一年一部出版刚刚好,可以持续将小说推向高潮。从营销的角度看,也是件有利的事情。但写作这事还真不是凭空想象就可完成的。长篇小说是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不管怎样,都期待第二部早日出版。(www.daowen.com)

说起我的近况,平时不过是写写小文章,机缘凑巧就出版一个小册子而已。这类小事没啥值得夸耀的。我倒佩服江树,小说、剧本、摄影、美食……多个领域都能发挥特长。因之,他的文化之路比我们几个都顺畅、宽广许多。

看到工作室有一些四川名酒史话的书,就聊起了酒与茶的话题,这两项成都是深具研究优势的,但关于这方面的作品却不多见,实则是遗憾的。这几年,关于茶与酒,我也是每次都记录下长长短短的文字,有啥价值吗?却是未知数,不过是一种记录的喜好而已。

大家聊天,决意把一月一会的活动进行下去。这也是让人期待的事。试想,看似简单的茶会,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成长之路?

茶有些淡了,坐到五点钟,大江去报馆上工,我坐江树的车出来,到二环路边,搭乘公交车归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