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思维是指一方处于弱势(领域)时,另辟蹊径,力争取得相对优势的战略思维方式。非对称思维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所讲的“非对称战略”,它可以被理解为充分发扬自己的优势,有力攻击敌人的弱点,有效防御敌人的长处。非对称思维是非对称战略的抽象化表述。
非对称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思维,它具有创造性的特点,讲求的是不与对手的思路相同并且避开与对手直接对抗,以对手的弱点抑或是忽略的环节作为突破口,从而实现既定目标。非对称思维具有对应性、间接性、反向性三个主要特点。
对应性是指战略思维的对称性,任何战略的提出都应该对对手的战略有针对性。我们的游击作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便是一种针对反动派围剿策略的非对称思维。
间接性是指非对称思维力图使自己保持行动上的出人意料,以此来达到使用通常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在博弈中处于劣势时能够以弱胜强。
反向性是指实力较弱的一方不能囿于常理,应当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从而进行逆向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后发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保持战略清醒,避免盲目性,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亦步亦趋。我们在科技方面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不能完全是发达国家搞什么我们就搞什么。”[13]在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背景下,非对称思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第一,总结我国科技创新成功的经验,巩固和加强已有的非对称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科技等领域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什么能够成功?我看,最重要的经验有三条。一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二是坚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把其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三是坚持人才为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14]这些重要经验是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较之于竞争对手的非对称优势所在。我们今后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继续强化自身优势,为实现科技赶超提供基础和动力。
第二,强化重点科技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探寻赶超发展的非对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15]过去,“我国主要依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来发展社会经济。这种模式虽然凭借巨额的资源投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在创新绩效上并未获得相应比例的增长,本土创新能力严重落后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16]现在,我们如果还采用这种策略和思路,与科技先进国家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我国的产业也会被长期定格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我们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部署要有前瞻性,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甚至不敢走的路,大胆探索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要认真研究非对称战略和相应的措施,在涉及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与赶超。
第三,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精心设计跨越式赶超发展的非对称布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替周期极大缩短,重大发现和革命性科技成果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实施跨越式赶超发展战略,既要立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打破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手段,做前人不敢做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科技发展的目标时要具备非对称思维,一方面要有全球视野,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必须走的路径,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落实;另一方面,要提高技术认知力,加强独创性设计,超前规划布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展特有的科技“杀手锏”,才能加速赶超步伐,实现赶超战略目标。[17]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0页。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49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www.daowen.com)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01页。
[5].参见余发良:《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科学技术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21页。
[6].参见贾璐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谭小琴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指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3-76页。
[7].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1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页。
[8].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
[9].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1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7页。
[10].参见黄涛:《“四个面向”指明科技创新方向》,载《湖北日报》,2020年11月10日第10版。
[11].佘惠敏:《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把准科技发展方向》,载《经济日报》,2020年10月7日第1版。
[12].人民日报评论员:《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重要讲话》,载《经济日报》,2021年6月3日第5版。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49页。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8页。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6页。
[16].《OECD中国创新政策研究报告》,薛澜、柳卸林、穆荣平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17].参见刘立:《以非对称赶超战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重大时代意义》,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第16期,第63、6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