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科技强国,实现崛起!

建设科技强国,实现崛起!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依据不同时期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先后确立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等国家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后发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4]简而言之,“世界科技强国崛起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集聚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路径。”

建设科技强国,实现崛起!

意、英、法、德、美、日等科技强国发展的历史表明,世界科技强国崛起主要取决于五个关键因素:强大的经济实力;教育体制创新;科研组织的建制及其发展;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唯实求真、开放包容的环境。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依据不同时期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先后确立了贸易立国、技术立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等国家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后发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从整体上看,“世界科技强国所经历的从‘经济强国’向‘创新强国’,再向‘科技强国’的梯次跃进,表明经济强国为建设创新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新强国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了有效的创新体系与丰富的创新人才基础,科技强国是建设的目标,是经济强国可持续的保障。”[4]简而言之,“世界科技强国崛起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集聚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路径。”[5]虽然,中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但是,决不能简单模仿或套用照搬,“我们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特色,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问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科技强国之路。”[6]

<拓展阅读>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www.daowen.com)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也称作汤浅现象。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学家,他在其《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日本的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和中国的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采用计量统计方法,论证了在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之间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量占据全球科学成果总量的25%,就可以称之为世界科学中心,占比超过25%所持续的时间称为科学兴隆期,这个平均值是80年。汤浅光朝认为全球曾先后出现过五个世界科学中心,分别为: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年之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