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从2012年到2022年,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76%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2012年的50%提升到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100%。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投入的70%;上交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万亿元。在上海证交所科创板、北京证交所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19]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创新要素规模的迅速扩大为创新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我国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正在竞相迸发。中国科学院连续八年位居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之首,并且在物理、化学、地球和环境科学这三个学科领域的成果产出量均居世界首位,彰显了高质量的科研产出能力。在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有438家企业入围,华为、腾讯和小米三家大陆企业入选科睿唯安《德温特2020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显示出高质量的企业创新水平。[20]
如今的中国,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营业里程均居世界第一位,一日千里的梦想已然实现;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家庭标配,网民规模亦居世界第一位;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网络覆盖之广和通达之深,令世人惊叹……如今,在中国热门的许多移动应用在世界其他地方实现本土化,让当地民众体验到了来自中国的“互联网+”智慧。
2020年,中国科技工作者总数达到9100万人,公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超过3450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两年稳居世界第1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2位,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60%。[21]
*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新华社 刘续/摄)
回首过往,我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优势突出。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事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形成了“五大优势”[22]。一是基础能力优势。科技发展实现了由原来的全面跟跑向跟跑、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领跑的历史性转变,创建了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应用开发、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重点创新基地等全方位、系统化的科研布局。二是人才规模优势。我国是全球公认的人力资源大国,科技人力资源超过8000万人,全时研发人员总量38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工程师数量占全球的1/4,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相当于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印度的总和。这是我国独特的战略资源优势。三是市场空间优势。我国的市场潜力很大,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就高达10.3亿,任何一个细分市场都能够支撑起成千上万家企业的发展,即使相对小众的市场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机会和需求。四是产业体系优势。我国是全球唯一具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能在我国找到“用武之地”。我国制造业长期积累形成的技术基础为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五是体制动员优势。过去我们在研发“两弹一星”时依靠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现在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仍然要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把各方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从上述优势来看,我们对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充满信心。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让我们砥砺奋进、自信前行,努力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注释】
[1].白春礼:《为建设科技强国打下坚实基础》,载《人民日报》,2019年7月10日第9版。
[2].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9、40页。
[4].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0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页。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www.daowen.com)
[8].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
[10].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页。
[11].参见张盖伦:《“黑科技”究竟是什么“黑”》,载《科技日报》,2018年5月30日第3版。
[12].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13].王志刚:《从百年奋斗征程汲取智慧和力量 自觉担当科技自立自强时代使命》,载《光明日报》,2021年6月10日第6版。
[1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新征程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 2021》,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96页。
[15].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11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页。
[16].张柏春、史晓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探索》,载《光明日报》,2018年12月5日第5版。
[1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46、247页。
[18].赵宇亮:《建成科技强国 中国还需过五关》,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编:《百名院士谈建设科技强国》,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27-131页。
[19].参见赵永新: 《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载《人民日报》,2022年6月7日第2版。
[20].参见刘垠:《中国创新质量何以8年稳居中等收入国家首位》,载《科技日报》,2020年9月16日第4版。
[21].参见杨舒、袁于飞:《科技创新:吹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角》,载《光明日报》,2021年6月10日第5版。
[22].刘延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载《求是》,201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