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敏*
张舜徽先生是一代国学大师,一生著述颇丰。《周秦道论发微》是张先生研习周秦诸子多年的思想结晶。全书包含了《叙录》、《道论通说》、《道论足征记》、《老子疏证》、《管子四篇疏证》、《太史公论六家要指述义》几个部分。这些篇目虽不成于一时,却围绕古代人君南面术的问题展开,力图在对文献文本疏证的基础上阐发周秦道家的思想史意义,体现了张先生之学博学会通、于考辨之途求畅申大义的特点。
在这部著作中,张先生注重理论的阐发,完成了对“道”的理解的一次大翻案。对此次翻案工作,张先生有明确的表述:(www.daowen.com)
在今天研究周秦诸子的哲学思想, 由于古书难读,开始不可不倚靠前人注说,但只能作为理解字义、校正讹文的参考。至于有关阐明理论的方面,便有必要认真仔细地涵泳白文,从许多同时代的作品中,排比钩稽,找出“道”字在当时的原始意义,超出前人注说之外,来一次大的翻案。①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归纳出张先生在作《周秦道论发微》时的主旨及方法。从探究的目标上说,该书旨在从理论层面找出“道”的原始意义。从探究的方法上说,张先生强调要涵泳白文,广泛钩稽材料,超出前人注说。这种方法其实也反映了张先生一贯的治学风格。正因为在这样的治学思想的指导下,张先生得出“道论”的基本内容是“人君南面之术”②的灼见,也进一步说明了周秦诸子“同归于执本秉要,清虚自守,莫不原于道德之意,万变不离其宗”③的问题,给我们展开了对道家思想乃至周秦诸子思想进行重新理解的广阔空间。
仔细研读《周秦道论发微》,不难看出这是建立在广泛的钩稽文献的基础之上的翻案文章,不仅集中体现了张先生对古代文献的熟悉程度与学术敏感,也反映了张先生对前人旧说强烈的批判意识与小心求证的态度,透射出张先生的学问、性情。下面,笔者试图从批判意识这个角度入手,对《周秦道论发微》的学术特点进行探讨。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批判意识是指以畅申本义为目的,立足白文,以质疑求证的眼光对前人旧说进行评价的学术态度。它既包含了对前人旧说鞭辟入里的批评指正,也包含了对前人旧说由衷感佩的赞赏肯定。无论是批评还是肯定,张先生始终秉持着学术公心,力图与前贤进行心灵的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