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深度比较并评价著述体例

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深度比较并评价著述体例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先生将著述体例按高下深浅的不同,分为三种:著作、编述和钞纂。所以,张先生告诫:做学问要多读先唐之书。因其“多关作述,犹少空言。唐以下杂钞日广,语皆枝叶。本末先后高下浅深之分,学者所宜详辨也。”与张舜徽先生著述体例有高下深浅之分、倡导多读唐以前书的目录学思想不谋而合。这个例子一方面说明著述体例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表明张先生对古代学者是非分明的客观态度,既不盲从,也不姑息。

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深度比较并评价著述体例

张先生将著述体例按高下深浅的不同,分为三种:著作、编述和钞纂。“三者体制不同,而为用亦异。”“名世间出,智察幽隐,记彼先知,以诱后觉,此之谓著作;前有所因, 自为义例,熔铸众说,归一家言,此之谓编述;若夫钞纂之役,则惟比叙旧事,综录异闻,或订其伪,或匡其失,校之二科,又其次也。”体例不同,书籍的层次、价值、水平不同。五经可谓作;太史公书、刘子政序、班叔皮传可谓述;儒家奉为经典的《论语》,因是孔子众多弟子将孔子平日教诲之语辑纂而成,只能算作最早的杂钞。不同的时代,著述体例又有不同的显现。汉代以前,五经、诸子著作居多;汉至隋,传注、义疏、史部群书等编述为胜;唐以后,类书说部的钞纂汗牛充栋。所以,张先生告诫:做学问要多读先唐之书。因其“多关作述,犹少空言。唐以下杂钞日广,语皆枝叶。本末先后高下浅深之分,学者所宜详辨也。”

钱基博先生题楹联即:“书非三代两汉不读……”,推崇文章以昌明博大为上。与张舜徽先生著述体例有高下深浅之分、倡导多读唐以前书的目录学思想不谋而合。(www.daowen.com)

清代大目录学家,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目录功用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章学诚,却忽视了著述体例的多样性,而将宋代《崇文总目》删去序释归罪于郑樵,所以张先生中肯地批评他是对著述体例茫然无知。这个例子一方面说明著述体例的重要。“体例不分,对读者就会产生学术上的误导。例如《通志》这部书,本是仿《史记》而作的包罗万象、贯通古今的通史。 自古以来,刻书者却将它与专载典章制度的《通典》、《通考》合在一起,统称‘三通’,不仅丧失‘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意,也大大削减了书的作用,同时在指导阅读方面将读者引向歧途。因此,张先生非常强调重视著述体例,要求读者首先要辨明体例,才会懂得材料的取舍。”另一方面,也表明张先生对古代学者是非分明的客观态度,既不盲从,也不姑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