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启辟博勤通创途径,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

启辟博勤通创途径,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哪些学者、何种学问可以启辟治学途径呢?简言之,可概括为四个字:博、勤、通、创。章太炎以吴、皖分派后,惠栋和戴震往往而并称。刘筱红将“通”理解为通学、通识、会通、创通四义,较为精当。通学来自于博览与勤奋,也来自于勇于辨别学术优劣的高超识见,如此才能融会贯通,继承发展优秀学术精神,开创学术的新局面。创以博、勤、通三者为基础,也是三者综合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学者的学术思想和著述。

启辟博勤通创途径,张舜徽学术论著阐释

无论何种形式的学术史,著者都有一定的现实指向。梁启超为“整理国故”,分析学科门类,努力促进学术转型,与近现代科学接轨;钱穆为“学术救国”,强调民族精神的继承。《清儒学记》成书于1988年,正值中国学界努力学习西方理论、国学备受冷落之时。张先生忧心于此,故而侧重于介绍清代学者朴实的学问与文献学工夫,宣扬清人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以供今人观摩借鉴。同时,他尝试将唯物史观与传统学术史的研究相结合,这种会通古今的尝试,其用意正在于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延续。张先生之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国学界才开始普遍反思运用西方范式理解、解释中国学问的方法问题。

因此,张先生以学记记学,佐以论断,梳理学术发展历史,总结学者治学门径,大旨在于以史昌学。他述学遍及学术源流、学术精神、学术成就、学术地位、学术趋向、学派特征,论人则多针对治学精神、治学方法、治学态度、治学风格。他客观记录清代大儒的学术成就,努力发掘前人的治学经验与方法,就是想教人如何治学并达于大成。《清儒学记自序》说:

我们总结前人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时,除条理史实外,也还有观摩借鉴的一面。对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进德修业之方,都要认真体认, 引归身受。他们好的言论行动,可资学习;缺点错误,可为厉戒……特别是清代朴学家们的治学之道,有些已接近于科学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如果能博观约取,择其有裨实用的东西,加以消化,灌注到读书实践中去,受益是很多的。

哪些学者、何种学问可以启辟治学途径呢?简言之,可概括为四个字:博、勤、通、创。

“博”。广博之义。一指学习内容广且多。张先生肯定顾炎武把“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之事都当作学习的内容的“博学”,认为这是前此空谈心性的学者们所不能梦见的。同时也借张履祥之例指出,读书要有本末轻重,“经其本根,史其枝叶”,忌泛忌杂,避免学习误入歧途。如张先生认为“北方有孙奇逢,南方有张履祥,都是艰苦卓绝、壁立千仞的人物”,但他独选张履祥,是因为他在博文约礼两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崇实黜虚的典范”。

“博”也指治学范围阔大,涉猎多门,这便与通学同义了。所以在张先生处“博通”往往联用。他认为,钱大昕的治学强调一个“博”字:“当时(乾嘉时期)研究风尚,主要集中在经学、小学方面。门庭渐褊,没有清初诸大儒的博大气象了。独有钱大昕,除深通经学、小学外,更穷治史学,进行全史考证,取得辉煌成果。他认为但治古经,略涉三史,三史以下,茫然不知,不得谓之通儒。并批评当时重经轻史的倾向,起了扭转风气的作用……当时学贵专门,长于彼或短于此。钱氏独兼通众艺,于文章、声韵、训诂、天算、舆地、氏族、官制、典章、金石之学,都很精通, 自非他人能及。”钱氏之学,经史兼治,因博而通,是其在小学、史学、金石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勤”。张先生介绍学者,必先表彰其刻苦砥砺、始终不懈的学习精神。他常引颜之推语“钝学累功,不妨精熟”,说明学问需要积累,治学贵有功力。论及顾炎武治学的精神,张先生说:

大凡一个有大成就的学者,必然经过长期刻苦钻研的过程,抱着朴素而老实的学习态度,不取巧,不偷徽,脚踏实地,从低处下手,行之以渐,持之以恒,才能积微末以至高大。至于在长期刻苦钻研的过程中,能否坚持到底,不致一曝十寒,这便取决于每个人是否真正有坚定不移的治学精神……顾炎武一生治学,有着极其顽强、始终不懈的精神。

张先生特别介绍了顾炎武温故知新、勤于动手钞书的学习方法。其钞书为三部曲:逐类以求,博采兼收;勤做笔记, 自抒心得;加工提炼,别有发明。这就是学界所推崇的顾氏“采铜于山”、“取精用宏”的治学方法。其中既有态度又有方法问题。张履祥躬耕不忘读书,善于支配时间,刻苦学习,终于成就了高深渊博的学问。戴震读书认真,善疑好问,一字之义没弄清楚都不肯放过。都是勤学的典范。在其他地方,张先生也说:“然而学问之事,必须有恒心、有毅力、摒绝俗好、 自甘寂寞者,而后能坚持终始,以获成功。”又说:“余平生教导后生,尝谓乾嘉诸儒之书虽不可尽读,然其治学刻苦之精神,与其理董故书之方法,则固足为后人师模也。”

“勤”,也指勤于写作。顾炎武游历山川,与平日所闻不合,马上到坊中发书对勘,记录下来;戴震22岁即开始著书,此后笔耕不辍;王夫之隐居衡阳,艰苦卓绝,却专意著述。都是张先生敬佩推崇的人物。

“通”。张先生认为,传统学术的最高境界,是通人之学。章太炎以吴、皖分派后,惠栋和戴震往往而并称。但张先生不采此说,竟舍惠栋而不录。其原因就在于惠栋属专家,戴震为通学:

博士之学, 囿于一家之言,专己守残,流于烦琐。通人之学,则所见者广,能观其全,所以启示后世途径者尤多。历代学者,莫不有此二途之分。 即以清学而论,亦不例外。姑以乾嘉学者为之区别,如惠栋之治汉《易》,张惠言之治虞氏《易》,陈奂之治《毛诗》,胡培翚之治《仪礼》, 陈立之治《公羊》,刘文淇之治《左传》 旧注, 皆专家之学也。若戴震、钱大昕、邵晋涵、王念孙、汪中、章学诚、姚鼐、焦循、 阮元诸家,则皆通人之学也。”

张先生因而竭力表彰扬州学派:“余尝考论清代学术,以为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无吴、皖之专精,则清学不能盛;无扬州之通学,则清学不能大……扬州诸儒,承二派以起,始由专精汇为通学,中正无弊,最为近之。夫为专精之学易,为通学则难。非特博约异趣,亦以识有浅深弘纤不同故也。”后更用“圆通广大”概括之。此说将王国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的论断往前又推进了一步,由清学分期及特点的概括,推进到对学术流变及原因的总结。

刘筱红将“通”理解为通学、通识、会通、创通四义,较为精当。通学来自于博览与勤奋,也来自于勇于辨别学术优劣的高超识见,如此才能融会贯通,继承发展优秀学术精神,开创学术的新局面。扬州学派勇于批判吴学佞古、媚古的弊病,全面继承戴震宽阔的治学范围、缜密的治学方法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才成就了扬州的通学。

“创”。创以博、勤、通三者为基础,也是三者综合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学者的学术思想和著述。论及清代诸大儒的学术成就,张先生多侧重其具有开创意义的方面。如顾炎武在清代率先提出“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在音韵学上釐析古韵部类的承先启后之功;戴震探究孔孟原义以纠程朱之失,重新解释天理、人欲的惊世骇俗;钱大昕考史强调精通官制、舆地、氏族三种专门知识,等等。学派之中也注意表彰各个学者的创见。浙东学记中,黄宗羲的开宗立派,章学诚“六经皆史”对史学范围的扩大,邵晋涵《尔雅正义》的发凡起例,黄以周《礼书通故》的文化意义等,都是值得特别表彰的。

总之,博、勤、通、创,是才、学、识三者紧密结合的表现。勤奋积累,注重工夫;博观约取,注重会通;人、学同调,注重品行精神;开启门径,注重创新。四者互为因果,是成就大学问必不可少的要件,也是《清儒学记》给我们展示的治学门径。

综上所述,张舜徽先生从学术史的视角,精心选择典型学者和学派,持简驭繁,清晰地展示了有清一代的学术全貌。四十多年的思考,举重若轻,凝聚成一本篇幅不大的学记。其学术含金量难以估量。在今天这个海量信息与电子检索的时代,电脑可以弥补人脑记忆的不足,学者的研究应该何去何从?爱因斯坦说: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张先生著述之“简”,也许比《清儒学记》本身,更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www.daowen.com)

①陈居渊: 《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范式的历史考察》,《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②卢钟锋:《中国传统学术史》第十四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5页。

③林久贵、周春健:《中国学术史研究》,崇文书局,2009年,第293页。

④张舜徽:《清儒学记·浙东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41页。

⑤张舜徽:《清懦学记·常州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20页。

⑥张舜徽:《清儒学记·戴震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8页。

⑦张舜徽:《清儒学记·戴震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8页。

⑧张舜徽:《清儒学记·孙诒让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47页。

⑨张舜徽:《清儒学记·顾炎武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⑩张舜徽:《清儒学记·钱大昕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2页。

张舜徽:《清儒学记·顾炎武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页。

张舜徽:《爱晚庐随笔》卷十四“才士亦知尊重朴学”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2页。

张舜徽:《爱晚庐随笔》卷十四“清人朴学成就多得力于刻苦”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09页。

张舜徽:《爱晚庐随笔》卷九“专家与通人”条,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3页。

张舜徽:《清儒学记·扬州学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5页。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十三《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王国维遗书》(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6页。

刘筱红:《张舜徽与清代学术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9~1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