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声训聚族探源:张舜徽学术论著

声训聚族探源:张舜徽学术论著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声为训,即通过字音来说解文字语义内容,也就是所谓音训。张舜徽先生于声韵致力颇多,且有独到见解。大略而言,《约注》循双声为训,即涉于因声探源,因声聚族。楼,《说文·木部》:“重屋也。”——上因声以探语源(或名原)。

声训聚族探源:张舜徽学术论著

因声为训,即通过字音来说解文字语义内容,也就是所谓音训。张舜徽先生于声韵致力颇多,且有独到见解。1941年,张先生即曾写道:“余自少即好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读刘熙《释名》,恍然有悟于声训之理,至确至精。年二十四,尝以古韵部居为经,声纽为纬,系录许书,成《说文声韵谱》,益悟由韵部以推字义,不如由声类以求字义之尤可依据,而双声之理,为用至弘。”

《约注》一书可以说是最为充分、最为集中地体现张舜徽先生在实践上运用双声相衍之理而进行文字说解的巨作。《约注》之“约”取义之三即在于此(参见前述)。大略而言,《约注》循双声为训,即涉于因声探源,因声聚族。例如:

沱,《说文·水部》:“江别流也。”《约注》:“凡江水别处谓之沱,犹树木旁枝谓之条耳。条、沱双声,语原同也。” (廿一2下)

楼,《说文·木部》:“重屋也。”《约注》:“古之宫室,交覆多暗,惟重屋空明, 故楼即得义于丽廔, 丽廔犹离娄耳。《礼记·月令》:‘可以居高明。’郑注云:‘高明,谓楼观也。’亦即斯义。”(十一48下)

禖,《说文·示部》:“祭也。”《约注》:“禖之为言媒也,求子之祭也。”(一16下)

威,《说文·女部》:“姑也。”《约注》:“威之言畏也。言最可畏惮之人也。”(廿四8上)

蟲(虫),《说文·蟲部》:“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约注》:“虫之言动也。凡生物之能动者古皆谓之虫也。”(廿六4下)

——上因声以探语源(或名原)。(www.daowen.com)

璣,《说文·玉部》:“珠不圆也。”《约注》:“凡幾声之字,多有小义。小珠谓之璣,犹小食谓之嘰, 蝨子谓之蟣耳。”(一43下)

疌,《说文·止部》:“疾也。”《约注》:“凡从疌声字, 多有疾速之义。”并云《宀部》的寁,《人部》的倢,《手部》的捷皆是。(三66下)

洞,《说文·水部》:“疾流也。”《约注》:“水通流谓之洞,犹通萧谓之筒,通街谓之衕耳。”(廿一41上)

少,《说文·小部》:“不多也。从小,  丿声。”《约注》:“小之与少,犹大之与太,古盖一字,故经传中二字通用者极多。《礼记·少仪》、《释文》云:“少,犹小也。”《释名·释形体》云:“自脐以下曰水腹,又曰少腹。少,小也, 比于脐以上为小也。”是皆少小通用之证。 以言造字,则凡从少声者, 皆有小义。故木标末谓之杪,禾芒谓之秒,小目谓之眇,小鸟谓之,小管谓之篎。(三1上)

玦,《说文·玉部》:“佩玉也。”《约注》:“玦之为言决也。能决断者固佩玦,迟疑寡断者亦佩之。……寡断而佩玦,所以自警敕也。”(一30下)

诂训之中有所谓“三品”说,即“德、业、实”⑤,说的就是一种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命名,而一个字或词则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解说。“玦”的说解,《约注》以同源替代语为释:玦即决,义取决断,在于说明其功能特征;又玦即缺,义取不完而有缺,则在于说明其形貌特征。

——上因声以聚词族(或字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