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讲义学案答案解析
必修一 人类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
(2)时代特征——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②最显著的特点是族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用族权维护王权。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同构”的机制,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家族范围内。
(二)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深化认识】
1.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①丞相: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②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奏章;
【识记结论】其典型标志,即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3.隋唐三省六部制的优点是什么? 三省长官均是宰相。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僚体制达到了成熟
【深化认识】
1.对比: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异同不同点:
2.对比:内朝、内阁、军机处,三者的异同
(2)不同点: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
(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2.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三大人物【不同点】解负令:解除平民的债务,梭伦改革其特点——中庸(不偏不倚)
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的正式确立时期
伯利克里改革对参政者发放津贴
3.希腊政体三大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
4.评价:局限性:
(1)只是极少数人的民主 实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公民集体联合对奴隶和外邦实行专政。
(2)实践中的直接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
(3)有资格参与政治者,其品德和才能不被严加限制,而是抽签选举、(轮流)坐庄,著名案例:苏格拉底之死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版图的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
3.公民法与万民法
4.罗马法的渊源有哪些?
【答案】(A B C D E)
5.罗马法,分为四类:
6.罗马法的影响
【归纳总结】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 而第三次的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历史上,罗马曾经征服世界是哪三次? 为什么说第三次的征服最为平和、最为持久?
①“罗马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通过武力扩张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③“第三次则以法律”,指的是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马第三次征服世界是指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它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从而使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了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成了第三次征服世界的武器。但是,这次以法律为武器的征服却是各地区广泛接受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必需的,而非伴随武力而来去,所以,也就成了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二、名词概念解析
1.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其中“轮番而治”的含义是(C)。
2.自然法在古罗马法中渗透着一些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证据、公正、平等、自由等。下列可以作为该观点证据的是(D)。
3.探讨:执政官、五百人会议轮值主席、首席将军,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公民大会轮值主席是由五百人会议成员担任。五百人议事会是由各部落抽签产生,轮流执政。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最高执政者为首席将军吗? 不是!
雅典人主要通过改变选举制度的办法,实现了执政官的日趋平民化。
选举执政官的方法为抽签。全国由9 名执政官掌握重要权柄,首席执政官虽仍保留国王的空衔,实质上仅仅是雅典城主管宗教的首长。每位公民在其一生中至少可以当上1年的雅典城政务官。
军事要比民政受到更大的重视。由于战争的需要,“十将军委员会”委员可以连选连任,但执政官则需要每年一换,于是“十将军委员会”的地位上升,后来改由公民大会来选举将军,并规定将军可以连选连任。这样使得多次连任的将军委员会主席,事实上取代了执政官的地位。10 名将军,虽然也同样每年改换1 次并随时接受审查和罢免,但是由议会公开选举而非抽签决定。每年从10 个部落中各选1 名将军组成,可连选连任。公民大会常以表决方式规定各将军的职权,各将军要向公民大会汇报工作并受其监督。各将军享有参加五百人会议的特权,有时还被指定为国家代表与其他城邦谈判,订立条约,但条约须经公民大会批准。平时各将军权力平等,轮流执掌军事指挥权;战时除统率陆海军外,还掌管国家外交事务及部分财政。因此,首席将军是政府中最有权力的人。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
——欧美资产阶级 代议 制民主的确立与发展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1.③政治前提:1688年光荣革命,最终打破了君权神授 的传统
2.1689年《权利法案》。 1721年占多数的党。
18 世纪中对国王负责。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
19 世纪中,英国工业革命
4.③和平改革④资本主义
[记忆提点]英国近代政治发展历程“9421”
——九个过程、四次权力转移、两个趋势、一条主线:代议制出现/发展/完善
(1)九个过程:
1640 1688 1688年前后 1689 18 世纪初
1721 18 世纪中期 1832 19 世纪中期
(2)四次权力转移:
1688年 光荣革命,议会掌握了国家实权;
1689年 《权利法案》,立法、司法、财政权等,被法律从国王手里转移到了议会。
1721年 沃波尔出任首相,首相制正式形成——内阁制正式产生——行政权从国王手中转移至内阁首相。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参政权、创议权,从贵族民主向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和公民民主转变。
(3)两个趋势:
A.权力中心从国王转向议会且议会的权力不断加强;
B.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不断充实(从贵族更多地转向工业资产阶级,还不断加大普选权人群范围)。
(4)一条主线:
代议制出现/发展/完善
1.背景原因:邦联政体;西方启蒙思想,孟德斯鸠,和卢梭;有华盛顿第二次。
2.法律依据:由制宪会议(机构)在1787年美国颁布了《联邦宪法》,宪法原则:分权与制衡
(3)政党的LOGO 形象——“象”代表共和党,“驴”代表民主党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1.德意志首相:俾斯麦奉行“铁血政策” 留下了军国主义 法律依据即1871年议会分为:①联邦议会、②帝国议会 国家元首是皇帝 首相——行政权,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2.法国的共和政体
(1)背景条件:直到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一票共和”共和派比君主派稍微占优势。
总统选举方式,美国是民选、法国是国民议会选出
(2)标志1875年国民会议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要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5)比较法国、美国政体的差异性? 分析法国为何不同。
1.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即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续表
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共同点——共性
(1)大都经过了艰苦的斗争
(2)都以法律形式确立民主及其成果
(3)都形成了代议制——建立选举制度、建立了议会制度
(4)都形成政党制度
(5)大都有分权和制衡
(6)都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8.×
第四单元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知识突破
(一)无产阶级运动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演变历程,见下表。
1871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
(二)知识提点
3.1776年影响世界的文献有哪两个?
美国的《独立宣言》、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三)教材拓展
3.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开创了俄国新纪元和开始现代化的新局面;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进入了现代史。
二、名词概念解析
3.思考: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7.一些典型的政治性建筑的归类比较: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潮流
——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
(一)世界工业革命时代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
2.近代中国救国奋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催生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深化认识】
(3)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比较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上是什么关系?
答:两者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道路的设想,是相互对立矛盾的。
义和团运动推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高潮是建立中华民国;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12年3月北洋军阀政府取代了南京临时政府。
【记忆提点】
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纲领被孙中山在《民报》报刊上简化为: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国旗:五色旗。
【深化拓展】
(1)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它的特点:整体上学习了美国,为了限制总统的权力又学习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2)中华民国元年是哪一年? 中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是怎样的? 中华民国的历届中央政府是什么?
中华民国X年=公元[(1912 +X) -1]年
中华民国的历届中央政府,包括:1912年1月1日—1912年3月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3月—1928年北洋军阀政府,1927—1949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图示如下
(二)在世界现代史影响下,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中华民族从沉沦到觉醒上升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演变历程
(1)①根本原因;②主要原因;③直接原因;五四运动标志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共第一次合作: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含义:就是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4)国共十年对峙:
B.八七会议,提出“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1924—1927年又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5)抗战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1937年9月(在淞沪会战期间)国民党才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军队接受改编:北方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改为新四军。
百团大战的影响? ——①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②对坚持抗战、遏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进一步鼓舞和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③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④但是也过早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引起国民党反动派更加警戒以及日军的疯狂“扫荡”等。的确加剧了华北根据地和八路军的困难,1941—1942年困难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6)解放战争①重庆政协会议焦点:国民党坚持军队国家化/共产党坚持国家民主化。
②全面内战阶段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③争取最后胜利A.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召开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B.军事上: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C.思想上和组织上:召开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
【归纳总结】
答案: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种抗战路线——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只依靠政府和军队)
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人民和一切抗日力量)
【深化认识】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①一个前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正确领导。
②四大法宝: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群众路线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武装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名词概念解析
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在中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犯法的罪犯,曾多次抵抗中国政府对他们的依法审理。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的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由此会出现什么局面? 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中国变为资本主义世界争相宰割、共同宰割的对象。
2.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下图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下列判断错误的是(C)。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中共历史上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五个统一战线:
第六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补充剖析]
2.“文化大革命”
②“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要反右,但更加需要反“左”。
4.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第一,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第四,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国作战的经验。第五,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6.新中国法制的四个里程碑
二、名词概念解析
2.“和平方式”统一
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采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
答案:A.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社会急需和平安定。
B.十一届三中全会刚结束,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环境。
C.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血浓于水,民心渴望和平统一。
D.中美已经建交,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一个中国原则,有和平统一希望。
4.近代以来,中国的统一战线有过哪些?
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知识体系建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概念关系总结如下:
五种概念:①雅尔塔体系 ②两大阵营 ③冷战 ④美苏争霸 ⑤两极格局,请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填入下图的椭圆形圈中——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一)1945—1955 两极世界的形成
2.冷战的经过——“冷战”的表现
3.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b.尽管军事上美国并未失败,但它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
c.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
d.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
(2)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B)。
(二)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必修二 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识体系
2.中国古代经济的知识架构总结:
经济思想: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一)中国古代产业发展概况:
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
(1)农业发展概况
注意:工具、技术、方式、模式的进步,与制度政策之间的关系。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联系。
【探讨辨析】
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秦国还在关中修了郑国渠。
②耧车、翻车、筒车,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耧车:播种工具,翻车:人力踩踏、提水灌溉,筒车:水力自冲、提水灌溉。
《水轮赋》描述一种工具发明:“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D)。
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手工业的3 种主要经营方式(形态)
中国手工业有3 种主要经营形态,水平最高的曾长期是官营,比重最大的是家庭手工业占有。
3.古代商业的发展
(2)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
首先在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在苏州(城市),首先在丝织行业出现了。
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政治上专制集权制度的阻碍和传统。
②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
③科举制。
④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二、名词概念解析——难点突破
2.封建土地私有制
(3)种类:包含三种
①国有(皇帝)土地,即“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
②地主私有制。
③自耕农私有制。
在三种土地所有制中,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故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
3.“重农抑商” (1)首倡: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4.“海禁”与“闭关锁国” (2)原因:①根本原因是中国主要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②客观原因是西方侵略骚扰。
如:葡萄牙骗占澳门、荷兰入侵台湾、沙俄入侵中国东北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5 × 6.√ 7—10 ×
第二单元 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一)具体的基本史实、基本历程、基本结论
(二)世界市场形成历程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国家)产生
克伦威尔共和国时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排挤荷兰。
[探讨辨析]
(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葡萄牙/西班牙,在与其他国家竞争中为何并未趁势崛起?
①封建中央集权君主制统治,体制缺陷。
②贵族的享乐,使开采来的金银疯狂地被用于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了。在一段时间里,甚至都不生产产品,将工业赶出国门。
③控制了世界上几乎全部的海上商路,这动用了它40%的人口,人力严重不足。
④后来英、法、荷等国相继崛起。
(2)荷兰和英国的崛起之路,最明显的相同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3)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方式:请列举有哪些方式? A.国际贸易 B.商品和资本输出 C.武力逼迫 D.制定和确立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分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20 世纪40年代—现在)
(1)条件:①政治保障:国家垄断资义体制的发展和广泛建立。
②推动因素:社会的需要(首先是反法西斯战争,其次是战后建设)。
(3)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急剧上升。促进国家垄断资义的发展,经济进一步全球化。
(4)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要发奋学习并不断创新。
【记忆提点】世界市场发展的历程?
(见“知识框架体系”)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7 × 8.√ 9.√ 10.√ 11.×12.×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一)具体的基本史实、基本历程
2.洋务运动——官办企业发展
思考:洋务派属于什么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2.(5)
②洋务派的典型民用企业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
续表
(二)问题探讨 基本结论
1.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种豆”是指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得瓜”是指洋务运动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推翻清朝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5.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演变图
答案:分别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
二、名词概念解析
[补充拓展] 狭义上的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有哪四个发展阶段?
①崛起于1927年前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统治。
②膨胀于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治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③急剧膨胀于1945—1949年国共再次内战。
④部分撤出大陆、部分被没收,是1949—1952年新中国建立初期。
5.近代化及其典型表现
——在中国,它包括: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些地理区域的认识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8.√
第四单元 20 世纪各国现代化及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革命夺权—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有制:单一公有制;
(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实践、表现: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1925年联共十四大决定工业化(因为被帝义包围/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1927年联共十五大决定农业集体化(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积累资金)。
④评价:积极——B.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总值位列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改革—挫折—解体:1953—1991年
(4)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的建设探索历史,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启示有哪些?
⑤必须:着眼于民生,以经济建设为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探讨辨析]
①为何美国一隅的经济危机能迅速波及全球?
A.世界市场在20 世纪初就已经最终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是世界经济引擎和中心。
②有人骂罗斯福是彻头彻尾的社会主义者,理由应该有哪些? 是否正确? 为什么?
理由:A.帮助工人、农民;B.借鉴计划;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该言行:错误。因为罗斯福新政本质上是为了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它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二、名词概念解析
1.经济体制——简言之,就是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或制度模式。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三次调整: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有哪些?
3.【针对练测题】答案:A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认为消费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B项和D 项主张“自由放任”;C 项是大危机时期德国法西斯的经济政策;A 项指出节俭对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反面证明了消费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A。
4.【针对练测题】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自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根据“经济滞涨”的特征可以判断A 正确,其他三项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20 世纪70年代的滞胀。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五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1.1949—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深化认识】
(1)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②“一五”计划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2)1966—1976年,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认识:
①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通了铁路交通运输;尤其是1964年原子弹研制成功!
③1966—1976年,二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结果,其深刻历史教训或启示有哪些?
要正确处理好三类关系——
A.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及民主政治的关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反“右”更要警惕“左”。
B.经济规模与经济速度的关系。要根据国情现实,协调、可持续发展。
C.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激发人民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更要尊客观规律、科学发展。
3.1992年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单元知识归纳拓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第一次,土地改革。第二次,农业合作化,要求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
第三次,人民公社化。第四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化拓展】
纵观20 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调整和发展的历史,得出的历史启示?
②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六单元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
【深化认识】
1.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共同原因
(2)具体原因:
②西方启蒙思潮的影响;
2.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共同特点(或规律)是什么?
(3)有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3.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存在的问题
(3)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抵制排斥和崇洋媚外两种态度,始终存在着严重的偏激。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第七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
(一)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历史背景
(3)实力机遇:美国实力最强大——企图确立经济霸主地位。
2.当代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
【问题演练】知识连线题:
答案:①②——WB ③④——IMF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
4.一般通称的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是APEC、EU和NAFTA。
(三) 世界经济全球化——典型:世界贸易组织(WTO)
焦点——中国入世: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2001年11月正式加入。
【记忆提点】
当代世界经济体系是哪两大体系? 各自属类是什么? 三大支柱是哪些?
答:(1)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金融) + 关税与贸易体系(贸易)
(2)三大支柱——WB、 IMF、 GATT(1995年起改成WTO)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必修三 人类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果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文化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主流思想演变
1.百家争鸣。背景:①政治上:分封制瓦解;②经济上:井田制瓦解;③文化上:养士成风。
主要学派及其主张:
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墨子是平民阶级的代表。韩非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家,迎合了建立统一国家的历史趋势;其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归纳总结】
百家争鸣“争”的主题或问题表现:
2.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西汉大儒家董仲舒。
【辨析探讨】
(1)董仲舒、 朱熹分别是如何发展了传统儒学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辨析探讨】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比较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归纳总结】
重点问题探讨导引——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启示/规律/基本结论?
(4)中国古代文艺演变的趋势——以宋朝为界,趋向世俗化、多元化、反封建色彩明显。请举例说明。
答案:
①世俗化——如词、曲、风俗画、年画、传奇话本、戏剧、演义、小说、说书评弹。
②多元化——文学各种形式、音乐歌舞各种风格流派既有各个少数民族的又有外来国家的,百戏、绘画既有文人画又有风俗画,国画与西洋画并存,既有山水画又有人物、花鸟画,书法艺术诸体兼精兼盛。
③反封建色彩——如哲学思想上,出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批判专制、批判八股;文人画更加风格奇峻、主张个性解放;文学上,《三国演义》张扬个性、《水浒传》激扬农民起义、《西游记》塑造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红楼梦》揭示封建社会的衰落,而《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和晚清四大讽刺小说则直击封建社会的弊端。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第二单元 西方从古代人文精神之源到近代科学理性时代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一)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2.主要人物及其思想贡献
人物及其观点比较
(二)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
[知识记忆点提要]
1.文艺复兴的过程
(1)兴起于意大利
2.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3.启蒙运动的过程与内容
早期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
4.归纳总结记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五大历程
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四)科学理性时代——科学和技术,推动引领世界不断发展
【归纳总结】
2.概念辨析:20 世纪初的量子论、相对论▲
二、名词概念解析
“李约瑟难题”:明清社会转型之际,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1)(经济): (2)(政治): (3)(文化):
(4)(外交):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现代的文学艺术发展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文艺流派及其成就
后现代主义文学①西方反传统的荒诞派戏剧(1952年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
【知识补充】
2.试列举与拿破仑有关的文艺作品
如:《英雄交响曲》《红与黑》《战争与和平》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第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
一、具体考点通关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名词概念解析
(一)旧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 的救国历程——国难当头,中国向何处去
1.具体的救国方案
2.归纳总结
[论从史出]
(1)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层次——逐渐递升,由浅入深。
请根据所学,自己在下面数轴上补出图示。
(2)近代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举例说明。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3)20 世纪的中国,有三次社会巨变。举例说明
①辛亥革命——使中国王朝灭亡、从君主制帝国到共和国,中华民族“醒过来了”。
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起来了”。
③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 改革开放——中国从封闭呆板走向开放丰富活跃、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4.基础知识
(2)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www.daowen.com)
6.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1)促使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②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社会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新”在哪几点?
[名词概念辨析]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反帝反封建、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五者的关系。
答案:A.新三民主义,B.旧三民主义,C.中共民主革命纲领,D.反帝反封建,E.三大政策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新三民主义的外在体现,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途径和方式。
[总结]中国近代历史上,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有过哪些政治派别? 并指出其代表人物。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续表
续表
续表
[结论]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其影响——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
【本专题知识网络】A 层
(三)中国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文化的步伐: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续表
【历史结论】
1.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
(1)是党的巨大错误。
(2)是“左”的巨大错误。
(3)是十年浩劫、巨大破坏。
(4)但是,在两个方面还是出现了巨大突破,举例?
A.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上天/杂交水稻。
B.外交:1971年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访华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次建交高潮。
2.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取得巨大进步,有哪些原因?
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②在科学家的推动下,国家把“863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切实实施
③1988 党和国家提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④“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⑤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二部分 必修部分(共三册)的高考考点知识记忆清单(自查自纠手册) 参考答案
一、必修一(政治史)部分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
1.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稳定发展,建立起支撑周朝天下的四大制度。分别是哪些?
——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必记知识点]
(1)起源于:战国 时期的法家 思想及其实践,如商鞅(变法)、韩非子。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哪两大矛盾? 演变趋势呢?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斗争的三大总趋势:
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集权)不断加强
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直至丞相被废
不断加强思想控制来加强专制集权
(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1)归因于平民 反抗贵族的斗争
(2)归功于哪三大人物?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3)三大人物各创设了什么典型的民主措施过程?
梭伦改革——解负令、增设两个机构:陪审法庭和四百人会议、公民按财产等级享受相应的政治权利
克里斯提尼改革——建立两个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开创陶片放逐法
伯利克里改革——对参政者发放津贴;抽签轮流;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任何公民都可担任。
(4)希腊政体三大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衡。
2.罗马法,分为四类:
(1)按法律存在的形式,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其中《十二铜表法》,产生于公元前449年(时间),是第一部成文法。
(2)按法律适用的人群范围,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
其中,适应罗马扩张、征服的各族人民和居留罗马帝国境内的外籍人的是万民法。
(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
1.英国近代政治发展历程“9421”。
答案:
见前面的“必修一 人类政治文明历程”的“第三单元”的此问题的解析。
2.美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和皇权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4.法国共和制政体稳定的确定标志,是1875年国民会议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议会制(议会为实而总统为虚君)的民主共和制。
(四)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社会主义民主(从欧洲到亚洲、从空想到现实)
1.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历程。
[1]工业革命产生工厂,世界工人阶级随之产生。
[2]19 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4]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实现了国际联合。
[5]1871年巴黎公社,是世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
[6]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使无产阶级专政真正成功建立。
[7]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建立——从一国到多国。
2.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史。
[1]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
[2]1871年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
[4]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建立——从一国到多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交,标志着社会主义形成了国际阵营。
[5]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改革开放,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模式,从苏联模式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中国的无产阶级运动历史。
①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 世纪40年代外资企业。
②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19年五四运动的第二阶段。
③中国无产阶级有了革命科学理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宣传。
④中国无产阶级实现了革命联合:大革命期间国共合作(1924—1927年)。
⑤中国无产阶级专政首次尝试:1931年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⑥中国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真正成功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俄国1917年无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①二月革命,推翻皇专制政权
②两个政权并存,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③但是七月事件表明和平方式夺权不可能
④决定武装起义,十一月起义(俄历十月革命)攻打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5.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如何巩固政权?
A.政治:《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选举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B.经济:《土地法令》 没收土地,分给农民
C.外交:《和平法令》,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德国签屈辱和约
6.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特征?
——以城市革命为中心,由城市领导农村
(五)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近代,列强发动过哪些侵华战争? 条约名称及其内容有哪些? 对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影响各是什么?
2.近代中国救国奋起的民主运动?
3.中华民国元年是哪一年? 中华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是怎样的? 中华民国的历届中央政府是什么?
答案:见本书前面的《高效讲义学案答案解析》的“必修一 人类政治文明历程”的“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部分对此问题的解析。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及其伟大意义?
(1)五四运动——1919年
意义:①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③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第一,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第四,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第五,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使当时中国的革命前途焕然一新——如新领导力量(中共)、新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新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新革命气象(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
5.20 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哪些事变?
(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
(2)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第一次淞沪战争),是日本为了支援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达到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4)1937年七七事变,由驻华日军制造,震惊中外,又称“卢沟桥事变”。
(5)1937年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即第二次上海事变。
6.回答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条战线、两个战场、两种抗战路线。
(1)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过程? 如下:(最重要的记“西安事变”后、1937年9月,就好)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9日 北平爆发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12月25日 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1936年11月25日日德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24日,会谈达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937年2月15日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22日结束。全会通过了实际上接受国共合作的决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
在全国抗日形势的推动下,在中共的督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7月15日提交),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席位。至此,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标志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但这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属于党外合作,是双方都有军队、政权的合作,是既无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又无两党见诸文件的共同遵循的共同纲领。这些特点,必然会造成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和冲突,必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局面。
(2)抗日战争的两条战线是指:
国民党主张依靠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
(3)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是指: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分别有哪些著名事迹? ——如下: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政府军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平津、淞沪、太原(忻口)、徐州和武汉会战等战役。
淞沪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在平型关的胜利,是全国抗日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敌后战场,开创了一系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在华北领导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程,请举例说明。
(务必背记下面示意图的关系内容)
(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1.现代中国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五大政治制度,列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7年内蒙古)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北平政协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3年选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20 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0 世纪90年代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2.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50年代 五件大事: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建交高潮,毛、周率团访苏,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抗美援朝(1950—1953年)
C.1953年中印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成熟,为世界提供了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1954年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目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支持印度支那独立。结果:美国阻碍,未能解决朝鲜和平;但法军撤出、越南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声誉
E.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成功。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二次建交高潮
(2)70年代 七件大事
①1971年4月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民间交往大门
②1971年7月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1年11月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④1972年2月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结束和关系正常化开始
⑤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应周恩来邀请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日正式建交
⑥20 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⑦1978年年底,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正式实现了
(3)80年代以来
积极参与区域化——A.1991年加入APEC
B.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积极参与全球化——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2001年加入WTO。
(七)“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
1.美苏冷战的步骤
(1)拉开序幕——舆论上——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2)正式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政治方面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针锋相对,1947年成立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
(3)全体实际行动——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针锋相对,1949年组建经济互助委员会
(4)大规模对峙——1949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组建北约——军事上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针锋相对,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理清: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五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雅尔塔体系 ②两大阵营 ③冷战 ④美苏争霸 ⑤两极格局,请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填入下图的椭圆形圈中 (答案:见下)
二、必修二(经济史)——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历程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中国古代农具的进步举例。
石器时代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汉朝耦犁——三国时期的翻车灌溉——隋唐的曲辕犁(耕作)和高转筒车灌溉
2.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①与世界相比: 总的特点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不断发展,为农业型社会奠基。但是,从长期来看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从农业结构类别看:
以水稻、小麦等作物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等副业也得到充分发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从全国来看,具有鲜明的 地域特征。
③从耕作技术和生产模式看,主要的是铁犁牛耕讲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堪称世界之最,另有大量的农书总结了生产经验。
④从农业的经营模式看,以家庭 为基本单位,个体经营、小农经济。
⑤从生产目的看,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即便是“男耕女织”也仅能“养家糊口”。
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种类和衍生现象?
①国有(皇帝)土地,即“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
②地主私有制。③自耕农私有制。
衍生现象——土地兼并和土地租佃盛行。
4.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手工业就有3 种主要经营形态。
其中,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最高的,曾长期是官营,直到明朝中后期开始,才是部分 专业私营 手工业。
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比重最大的是家庭 手工业占有。它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5.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典型成就——
(1)纺织业:
夏商周时期,纺织已相当重要,麻葛为主,出现专职官员指导蚕桑丝织。
汉代,丝织华美轻柔,技术发达,产生丝绸之路,被称为丝国。
宋元时期,棉花及棉织技术推广到岭南,棉布成为百姓主要衣料。元代黄道婆创新纺车、传授新棉织技术。
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
首先在明朝中后期期,在江南地区,在苏州(城市),首先在丝织行业出现了。
【特征】①手工工场 ②雇佣和被雇佣。③投资行为/市场决定/逐利。
(2)陶瓷业:
早在原始社会,早期瓷器主要是釉陶。
东汉末期,产生青瓷。
北朝产生白瓷,全国形成“南青北白”的瓷器格局。
宋元时期:
A.全国各地瓷窑纷纷兴起、各具特色
B.江西景德镇被称为瓷都
C.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D.元朝时,青花瓷生产非常兴盛和典型
清朝,粉彩瓷器技术登峰造极(雍正帝时期)
6.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城市商业管理从异常严格到有所放松。尤其是北宋,都市,彻底打破坊市的空间、经营时间的限制。
(2)北宋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租税赋役逐渐货币化。
(3)明清时期,商帮崛起,尤其是徽商和晋商。部分富商穷极华靡,视金钱珠宝如泥沙。但是,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理念,却始终未曾改变! 因此,商人的地位一直相对低下。
7.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从东汉末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局部开发,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基。
(2)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江南大规模开发,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
(3)从五代起至北宋,经济重心 继续南移,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
(4)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5)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 南重于北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
(二)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2.世界市场发展的历程有五个阶段?
(1)15 世纪末16 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16 至18 世纪 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了拓展
16 世纪的殖民霸主是西班牙
17 世纪的殖民霸主是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8 世纪中期殖民霸主是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大帝国”
(3)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9 世纪中后期[时间],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时间],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在20 世纪40年代中后期[时间],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世界经济体系,使世界市场进入全球化的制度化、体系化。
(三)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近代中国,产生了哪几种新的经济类型?
(1)洋务经济——分为军用和民用。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3)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4)新民主主义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的七个历程。
(1)产生兴起——在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初步发展——在甲午战后19 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3) 短暂的春天——是辛亥革命后1912 至1919年
(4)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黄金时代)——是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 至1937年
(5)急剧萎缩——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 至1945年
(6)奄奄一息(陷于绝境)——是1945 至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
(7)获得新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至1956年恢复生产和三大改造
(四)20 世纪各国现代化及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记住美苏经济体制的演变历程(包括时间)
2.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有哪些?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包括经济体制的演变)。
(1)1949—1952年,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下的混合经济体制。
(2)1953—1956年,实行一五计划 +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属于向计划经济过渡。
(3)1956—1978年,中国经济的动荡发展时期,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和“一五”计划成功的喜悦开始,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特困、八字方针、1962至1966年快速发展和“文化大革命”, 失误、成就,又纠正和弥补失误,最后带着对“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
1956—1978年,20 多年来,一直是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
(4)1979—1991年,经济体制转型初期的中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计划为主 +市场)
(5)1992—2002年,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
2.三大改造的形式。
(六)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典型事例和共通原因。
续表
(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和支柱及其区别与联系。
2.区域集团化的典型及其辨析。
(1)欧共体—欧盟,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组织。
(2)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A.是世界上最广大的区域经济组织。B.成员之间差异性明显,经济结构有很强 互补性。C.但不具有强制性
(3)北美自贸区,是区域经济组织,是第一个由发达超级大国和发展中的国家组成的贸易集团,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
三、必修三(文化史)部分——人类文化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
1.百家争鸣典型学派以及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有哪些?
(1)道家——老子主张“道生万物”“相互转化”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主张“齐物”因而“逍遥”
(2)儒家——孔子主张“仁”(德治) + “礼”(秩序)
孟子主张 ①性善论 ②“仁政”如民贵君轻
荀子主张 ①人性本恶 ②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3)墨家——兼爱 非攻 尚贤 节用
(4)法家——①与时俱进 ②厉行赏罚 ③强调君主专制集权 以法治国
2.儒家的发展演变历程(人物及其观点主张、地位程度)。
(1)春秋:孔子强调仁、礼、为政以德,被社会蔑视
(2)战国:孟子强调仁政、民贵君轻、气节;荀子强调天行有常、人定胜天 成显学但未被社会重用
(3)秦: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被致命打击
(4)西汉:大儒家董仲舒提出: ①(基础)天人合一,②(核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③(基本准则)三纲五常,④(统一思想的途径方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目标)大一统,被汉武帝独尊成正统
(5)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盛行,儒学被冲击、陷危机
(6)隋唐:建立新文统和新道统(宣称儒家仁义是最高的道),儒学被复兴
(7)宋明:程朱理学(北宋二程,南宋朱熹)使儒学又被独尊再正统
(8)南宋和明朝: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成为官方正统
(9)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个儒学家:①反对专制,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封建正统思想②强调:经世致用,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③批判:传统儒学——叛逆。儒学官尊民卑
(10)近代:康有为“跪着造反”给孔子穿上了西装,鼓吹维新变法。袁世凯大肆宣扬“尊孔复古”。儒学被利用。
(11)近现代:陈独秀等人针对袁世凯“尊孔复古”,发动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使儒学的权威被彻底打倒。
(12)现代:儒学得到新复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谐社会
3.中国古代文艺演变的趋势——以宋朝为界,趋向世俗化、多元化,反封建色彩明显。请举例说明。答案:见前面《讲义学案》必修三中国古代文化此部分的相应解析
4.文人画盛行:
A.强调个性, B.追求抒情写意 C.集诗书画篆于一体
5.四大发明先后顺序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传承、交流、发展
(2)印刷术——推动欧洲近代思想(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和科技巨大进步
(3)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
(4)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开辟
(二)西方从古代人文精神之源到近代科学理性时代
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五大历程。
2.西方近代的科技进步典型成就。
(1)天文学革命——145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2)物理学——
近代科学之父/近代实验科学开端:——伽利略1590年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定律,1609年自制天文望远镜证实日心说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进化论创立。
物理学飞跃:
①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论②1905年爱因斯坦用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创立狭义相对论。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三)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典型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1.浪漫主义: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1830 前——工业革命初期
(1)浪漫主义文学——①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雪莱《西风颂》②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③俄国:普希金
(2)浪漫主义音乐——德国贝多芬贝多芬的代表作与个人历史地位:其代表作品主要有
他是德国人。贝多芬是近代最伟大的音乐家,是代表古典主义音乐推向巅峰和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伟人。
(3)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法)《自由引导人民》
2.现实主义:1830年至20 世纪——工业革命后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①法国:1830年,司汤达《红与黑》标志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诞生,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②英国:狄更斯《雾都孤儿》《双城记》
③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现实主义绘画——米勒(法国)《拾穗者》,列宾(俄国)《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现实主义文学——20 世纪前期
①欧美资本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光彩
②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文学,融合欧美文学,赢得世界认可
③特有无产阶级文学兴起:高尔基、鲁迅
3.现代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1970 至今)
(1)印象主义绘画——开山之作是法国的莫奈1872年油画《日出·印象》
荷兰:凡·高《向日葵》,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
在画面中营造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科学性+现实性+意识性=印象派
(2)电影正式诞生——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世界第八艺术——光和影的艺术
(3)立体派绘画——兴起于法国,最著名代表毕加索(西班牙人,后定居法国)
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代表作: 1937年的《格尔尼卡》
(4)电视发明——1926年英国贝尔德
(5)后现代主义文学——典型:西方反传统的荒诞派戏剧(1952年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等待戈多》)
(四)近现代中国的文化
——在苦难沉沦中,不断学习、探索、追赶西方,不断奋起!
1.旧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救国历程?
(时间事件、代表人物及阶级、主张或事迹、方法、层次)
(1)19 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①林则徐,编译西书了解外情,如《四洲志》
②魏源编著《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启发国人了解、介绍学习西方
(2)19 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地主阶级
洋务派
代表人物举例: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办新式教育、派留学生、创建北洋水师等三支海军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实际学习并制造器物
(3)19 世纪60年代: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学西方基督教创立拜上帝教
——发展资本主义提出《资政新篇》
——落后与先进并存/是空想
(4)19 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高潮是戊戌变法
代表人物举例: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担任《实务报》主笔
谭嗣同、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思想理论武器
他们提倡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启蒙作用):实际学习政治制度并着手变法革新
(5)1898—1901年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爱国悲壮/显示人民伟力/加速清朝暴露/但本身愚昧落后
(6)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民主革命——
高潮是辛亥革命
代表人物举例:
孙中山
章太炎
黄兴
邹容
宋教仁
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成立同盟会,制定革命纲领,与改良派论战,发动一系列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临时约法》——①是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是20 世纪/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7)1915年到20 世纪30年代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
内容——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的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新文学。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鲁迅:写作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礼教。
蔡元培: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李大钊:第一个大肆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五四运动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①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文化平民化
——②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阶级、组织领导基础
(8)20 世纪20年代以来,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开展工人运动、发动农民阶级,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先后出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逐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最终开创了“自己的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是20 世纪近代中国第二次巨变
2.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社会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
1924 在国民党的新“一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它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包括: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
民生主义又被称为社会革命(属于新发展)
三大政策:联俄 + 联共 + 扶助农工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包括:历程、时间/时期、著作、理论?
[1]萌芽:1921—1927年大革命时期
1925年冬——北伐战争之前,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927年初——北伐胜利进军之中,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关注农民问题,认识到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1927—20 世纪30年代初
井冈山时期相继三篇文章——
1928年《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革命道路
[3]成熟:1935—1945年延安时期 《新民主主义论》在1940年上半年发表
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4]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是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
[5]新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①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激发全体人民建设热情
②1956年夏,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式探索
③1956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⑤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借鉴苏联教训,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
▲包括:历程、时间/时期、著作、理论。
[1]萌芽:1977—1982年
①恢复高考,提出尊重知识和人才
②1978年春,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③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提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初步形成:1982—1987年
1987年党的十三大:①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②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制定三步走战略(温饱/小康/中等发达)
[3]成熟:1987—1992年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解放思想。
1992年秋中共十四大①明确了改革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4]成为指导思想:1997—世纪之交,如何面向21世纪
①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
②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5]新发展: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000年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会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哪些思想解放潮流?
4.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概况。
(1)新中国的教育大事记——
1949年9月《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
1950年确定首先是开展识字扫盲教育,人民教育拉开基业;
1966—1976年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废除高考/推荐上大学。
教育革命出现了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 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
1977年,恢复高考——教育拨乱反正。
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
1995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中国教育蓬勃发展。
(2)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
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文化大革命”期间:
1966年,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时期: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1 号”巨型计算机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 号”飞船载人(杨利伟)航天飞行成功
(3)新中国的文艺发展——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1966—1976年,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针遭彻底破坏。
文艺凋零/文化专制:红卫兵破“四旧” /样板戏一枝独秀。
1979年,恢复“双百”方针、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文艺的春天再次来临,文艺空前繁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