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七年级下册》第71页例3第(1)小题。
计算(a+b+c)2。
解 原式=[(a+b)+c]2
=(a+b)2+2(a+b)c+c2
=a2+b2+c2+2ab+2bc+2ca。
该题的结论是乘法公式的拓展、延伸,它阐述了三数与三数平方及两两乘积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该式,对某类问题的解决有很大帮助。
例6 已知a+b+c=5,a2+b2+c2=3,求ab+bc+ca的值。
解 由上式可知
(a+b+c)2=a2+b2+c2+2ab+2bc+2ca
=a2+b2+c2+2(ab+bc+ca),
把a+b+c=5,a2+b2+c2=3分别代入(a+b+c)2=a2+b2+c2+2(ab+bc+ca),得
3+2(ab+bc+ca)=25,
ab+bc+ca=11。
例7 分解因式:a2+b2+c2-2bc+2ac-2ab。
解 a2+b2+c2-2bc+2ac-2ab(www.daowen.com)
=a2+(-b)2+c2+2ac+2a(-b)+2(-b)c
=(a-b+c)2。
例8 已知a=k+3,b=2k+2,c=3k-1,求a2+b2+c2+2ab-2bc-2ac的值。
解 原式=(a+b)2-2c(a+b)+c2
=(a+b-c)2,
把a=k+3,b=2k+2,c=3k-1分别代入(a+b-c)2,得
(k+3+2k+2-3k+1)2=62=36,
即
a2+b2+c2+2ab-2bc-2ac=36。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传播很快,教学资源也是如此,用哪种资料的习题,教师和学生很难做出选择。笔者根据自己的初中教学经验,始终认为教师的教学应“源于教科书”,教科书上的例题、习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中适当拓展、延伸教科书上的例题、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爆发出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历年的中考题很多源于教科书,或是教科书习题的变式。
因此,教师教学中应重视例题、习题的分析、归纳,对它们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变“爱学”为“乐学”,增强学习的动力。
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