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从导入新课、布置作业到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多媒体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度及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节课中,要用尽可能少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从一个条件、两个条件到三个条件,探究过程比较花费时间,周老师就把学生先分成两组,一组做边,一组做角,快速地否定一个条件;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两个条件的三种情况。这样用较少的时间,既体会了探究过程,又为下面三个条件的探讨留出了充足的时间。正是因为这个环节的合理设计,周老师也是上这节课的老师中唯一一个没有拖堂的。
再如,在“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方案选择”中,李老师设计了下面一系列问题:
问题1:你了解表格中这些数字的含义吗?
追问1:如果每月的上网时间为20 h,选择哪种收费方式能节约上网费用?
追问2:如果每月的上网时间为150 h,选择哪种收费方式能节约上网费用?
问题2:你能确定选择哪种收费方式能节约上网费用吗?为什么?
问题3:面对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追问1:这个问题要我们做什么?(www.daowen.com)
追问2:选择方案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4:要比较三种收费方式的费用,需要做什么?
追问1:方式C需要多少钱?
追问2:方式A,B的费用确定吗?影响费用的因素是什么?
追问3:方式A,B的费用与上网时间t有什么关系?
追问4:怎样比较三种收费方式的费用?
因为建立函数模型解决“选择上网收费方式”这个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对学生要求较高,问题的起点和目标跨度较大,通过这四个问题,李老师将解决建模问题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又通过追问确定阶段任务和阶段目标,有效地突破了难点。通过本节课,李老师解决的不仅仅是一次函数本身的问题,而是如何建模、如何合理规划解题的完整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