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合伙创业,利益就是合伙人共享,因此,股权分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合伙人走到决裂的地步,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私人关系上,而是没有处理好具体的事项,才导致问题越积越多,矛盾愈演愈烈。若懂得切分股权,理性处理利益问题,一样可以合伙成功。
古语说得好:“有舍,才有得。”合伙创业是大家共同出资,合理分配股权也是理所当然之事。然而,在进行股权分割的时候,不少创始人会选择“五五分”的方式。比如,两个人共同创办企业,各投资50万,各自的股权占比为50%。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并不太理想,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每个合伙人对企业的贡献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股权均等的话,就意味着股权与合伙人的贡献是不对等的。我们都知道,创业靠的是情怀和理想,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如果企业经营得很好,合伙人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到那时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那么,什么样的股权架构才是合理的呢?
合伙制企业的股权划分不能只是口头协议,这是无效的,一定要落实到书面上。股东数量和股比、代持人、期权池要明确;股东人数不能太多,初创企业最科学的配制是三个股东。
在合伙制企业中,股权分割不应该平均分配。因为平均分配股权,谁说了都算,就等于谁说了都不算。如果不平分的话,就要有一个最大的股权持有人,这个人最好是CEO。否则的话,企业就会变成无头苍蝇,在发展中失去方向。
2012年,唯品会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股价就翻了5倍。唯品会的成功离不开创始人沈亚的领导,而沈亚在唯品会的股权占比是最大的,有绝对的控股权,占有56.5%的股份。
在合伙制企业中,各个占股的合伙人之间需要资源互补,要实现“我少不了你,你少不了我”的效果,彼此协同作战。如果职责过于接近的话,势必会发生纠纷,导致合伙失败。合伙人需要各自独当一面,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但彼此之间不能猜忌,要相互信任。(www.daowen.com)
很多人会问:如果发生合伙人股权与其贡献不相匹配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呢?
当合伙人发现自己得到的股权与贡献不相匹配时,内心会产生不平衡感。比如,甲根据当时的出资和职位,获得了20%的股权。四年后,企业规模扩大,甲为之付出了巨大贡献。后来,企业又陆续吸纳了另外两位合伙人,其中乙的股权也是20%,甲心里很不舒服,认为自己付出那么多,却和后来的乙股权相当,不太公平。
面对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这里有几条建议。
合伙人的协作,需要一个磨合期。双方可以签订一个合同,明确合伙人的最短合伙期限,比如一年、两年等。在这期间,股权可由创始人代持,或者分期发放。期间,合伙人可了解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或评判自身的能力是否可为公司作出贡献。创始人也可以考察合伙人对公司的贡献多少,判断其能力和水平。有了这样一个磨合期,合伙人的关系就能逐渐步入正轨,合伙人能够得到合理的股权,而企业也能有效地利用人才,获得发展。
当合伙人认为股权与贡献不匹配时,也可以用另外一个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预留较大的期权池。这种方式给企业提供了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可以给后期为企业做出巨大贡献、持股较少的合伙人发放股权。
另外,预留期权池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伙人。新的血液注入进来,若不能充分融合,很容易出现矛盾。建立股权蓄水池,才能让新老合伙人都觉得有前途可奔,容易保持激情,这是合伙制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总而言之,只有让合伙人都感到心理平衡,认为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合伙制企业才能够平衡地、良性地运营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