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造性自我破坏:跨越周期生存和逆增长

创造性自我破坏:跨越周期生存和逆增长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这一过程,熊彼特将其称为“创造性地破坏”,他认为创造性破坏是常态经济的本质,正是创造性破坏成就了经济的真正发展。腾讯觉得,与其被他人的产品赶超,不如来一场创造性的自我破坏,延续企业的增长。很多创业者为了永续发展,总想把单一的S曲线拉长,可在进入不连续时段的时候,他们却陷入了窘境,不敢也不舍得进行“自我破坏”。

创造性自我破坏:跨越周期生存和逆增长

荣获“2019年度创业家奖”的光峰科技首席执行官薄连明,在谈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现在所从事的行业时,重点强调了两个字——创新

薄连明说:“创新对企业来讲是内在的一个动能。一条曲线你不可能走很久,你再幸运也不能一条路线走一辈子。这个过程中要经历过多次的产业周期的迭代,这个过程的不断迭代其实就是创新。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创新,早就灭亡了。”

前面我们谈到了,找到第二曲线中的破局点,从单一要素最大化去击穿它,可以实现从马车到火车的跨越。但有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那个破局点,刚好是他人的极限点,作为后者来说,不可能坐以待毙,肯定也要想办法把这个极限点转化为突破点,迎接第二曲线。

创新,实际上就是从第一条曲线转换为第二条曲线的路径。

提到创新,很多人都会想到“从无到有”,也就是发明和创造,似乎只有做出点什么东西来才能叫创新。在手段上,多数人都把创新归于科技,所以每次谈到创新,就会想到科技的创新。但,这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新方法论。

创新曲线

财经》杂志有一次采访王兴,记者提到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很多人说你从来没有做出一些原创性的、颠覆性的东西,言外之意,其实你没有什么创新能力。”

王兴是这样解释的:“我同意,并不是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100%原创的,但那也不是我追求的。大家可能对创新的理解有点偏。举一个最夸张的例子,你是一个记者,你写的每一篇文章,里面的每一个汉字,全都是已经存在的,你并没有发明任何一个汉字,你所做的事情,通过重新排列组合,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想法,你的创新并没有体现在创造文字上,而体现在对文字的排列组合上。”

很显然,王兴是深谙创新之道的。(www.daowen.com)

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曾对创新做出过这样的阐释:“创新是大胆开拓的具体手段。创新的行动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事实上,创新创造出新资源……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

熊彼特也指出:“创新的过程是新组合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使其加以消亡的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熊彼特将其称为“创造性地破坏”,他认为创造性破坏是常态经济的本质,正是创造性破坏成就了经济的真正发展。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就是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各个方面的举措,将企业内部资源要素重新配置,形成较以前更强的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从而推动企业的成长,让企业在质的方面得到提高。

任何一个企业成长壮大的历史,无一不是与创新的历史密切交织在一起的。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生产自动流水线的技术创新和T型产品成就了“汽车帝国”的威名;通用汽车公司是事业部组织结构的鼻祖,通过组织创新解决了其扩张进程中的难题和约束。

国内也不乏成功创造第二曲线的例子,腾讯就是一个典型。早期,腾讯借助PC端的QQ获得了大批量的用户,QQ也成为腾讯第一曲线的主要业务。当移动互联网拐点到来时,马化腾意识到,移动互联时代的运行规则与PC互联网时代完全不同,QQ是基于PC的即时聊天软件,尽管可以在移动端使用,但在功能方面还留着许多PC时代的痕迹,不太符合移动互联网科技轻盈、快捷、高效的特点。

毫无疑问,腾讯和QQ到了一个极限点,如何将这个极限点转化为破局点呢?2010年,小米推出了米聊安卓版,其结构轻巧,利于新用户的使用,这对腾讯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在之后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包括许多中老年用户,这些新用户很难一下子接受手机QQ的操作界面,反而更喜欢简洁的功能。

腾讯觉得,与其被他人的产品赶超,不如来一场创造性的自我破坏,延续企业的增长。于是,腾讯开始全力打造一款完全基于手机的应用,历经内部团队激烈的竞争,最终成功地推出了微信。微信可以算得上是“简约版QQ”,但对于当时拥有庞大流量的腾讯来说,微信简洁的界面很适合培养新用户的使用习惯。现在,微信几乎已成为所有智能手机用户必备的一款App,而腾讯也成功地实现了从互联网通信到移动通信的跨越,迎接了它的第二曲线。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决定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核心所在。很多创业者为了永续发展,总想把单一的S曲线拉长,可在进入不连续时段的时候,他们却陷入了窘境,不敢也不舍得进行“自我破坏”。结果,企业就在极限点进入失速状态,他们也成了目睹企业倒下的人。想要跨越战略转折点,实现持续增长,我们必须牢记一点:在曲线尚未变得平缓时,就开始寻找并跨越下一条S曲线。变革,要趁好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