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没有预测,就没有决策的自由

没有预测,就没有决策的自由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国未来学家H·儒佛尔提出:“没有预测活动,就没有决策的自由。”未来充满变革,未来只能预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英特尔公司自有它的想法,它不但自己这样做,还拉着电脑供给商一起打广告,并补贴一部分费用给供给商。英特尔公司还规定,在所有的平面广告中,它的标志不能小于供给商的标志,且要放在显眼的位置。这种对决策有价值的预见和预测,通常是以未经实践检验的假设为前提的。

战略转折点的变化往往是在暗中逐渐聚集起来的,你知道有变化,却不知道什么在变。没有人会事先为你敲响警钟,提醒你已经站在了转变的边缘,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各因素悄悄积聚,并开始改变企业的特性。每个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都会遇到战略转折点,有的企业利用这个转折点走上了辉煌之旅,而有的企业则成了明日黄花。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我想,这个问题与企业领导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多数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时,都会对经济因素、人口统计因素、技术发展、竞争对手的特点和行动、企业内部优劣势等进行评估,但很少会把组织内部的关键管理者纳入其中,即使在分析竞争对手的行动时,也忘了对竞争对手的领导者进行分析。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在讨论战略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做决策的人。毕竟,任何组织都是人在管理的。领导者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价值观、个性来作出选择,你对他们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够明晰他们的企业战略

实际上,当我们觉察到了异常,而过去的成功经验又无法解决问题,基本上就意味着战略转折点到了。这时候,能否果断地作出正确的战略转移决策,是对企业家的一次巨大考验。请注意,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企业家能否做到果断地执行;第二,执行的方向与策略是不是正确的。

然而,在企业面临严峻的情形时,很多CEO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都能散发出“超人”和“英雄”的光芒。实际上,更多的CEO都和普通人一样,会本能地采取防御性态度:不面对现实,不能面对变化,有时甚至选择什么都不做,哪怕他们心里知道应该做什么。这也不难理解,人都有弱点,并且会作出不理性的决定。

抗拒,是因为痛苦。战略转移对企业来说是一场痛苦的体验,因为你要否定过去的成功经验,你要跳出熟悉的舒适区;如果是被动地实施战略转移,痛苦还会加倍,因为企业内部会产生极大的阻力,甚至在人力和财力上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英特尔曾经是存储器的代名词,当日本同行推出了低价优质的同类产品后,它遭受了强烈的冲击,节节败退。面对这样的处境,英特尔狠心放弃了存储器市场,关掉了苦心经营十余年价值几亿美元的工厂,解散了几千名员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相信,所有的企业创始人和领导者,面对这样的一幕,都会感到心痛和不忍。这个时候,我们要战胜的不仅仅是理智,还有多年来对企业投入的情感,企业犹如自己一手养育的孩子。

那么,在战略转折点时刻,企业领导者该秉持什么样的思维,做好哪些事呢?

首先,你要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了解并熟悉消费者、竞争对手目前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它有助于你认清主要矛盾,抓住战略枢纽的关键。

其次,对你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认真鉴别和比较各种复杂现象、情况和问题,找到事物的本质与核心。

再次,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盯着个别之处,一叶障目。同时,要摒弃主观思维、片面思维,不能“想当然”“自认为”,也不能只看表面。要克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以及官僚主义

法国未来学家H·儒佛尔提出:“没有预测活动,就没有决策的自由。”

未来充满变革,未来只能预测,有效预测是英明决策的前提。谁能够洞察到先机,谁就能够抓住机会。未雨绸缪,只做上述的这些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预先制定战略转折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当战略转折的目标确定后,还要将其进一步变成行动计划,规定其完整、系统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英特尔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出色。

为了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更好地驾驭计算机用户,英特尔公司开始大肆宣传“Intel-inside”。当时,很多行业内的人士不知道英特尔公司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跟消费者直接沟通?这看起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买它产品的是供应商,而不是最终消费者,花这份冤枉钱干什么?

英特尔公司自有它的想法,它不但自己这样做,还拉着电脑供给商一起打广告,并补贴一部分费用给供给商。英特尔公司还规定,在所有的平面广告中,它的标志不能小于供给商的标志,且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很显然,这就意味着,供给商在做广告的同时,也在替英特尔做推广。英特尔公司也依靠着这种营销创新,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前面说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因为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才导致不少领导者身在其中却浑然不觉灭顶之灾行将来到。有些企业领导者在经营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视而不见,因而也就无法觉察战略转折点的出现。

那么,怎样来提高自身对渐变的敏感度呢?又如何做到见微知著呢?(www.daowen.com)

这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一项必修的技能。结合过往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下面这几件事是所有企业家们都应该重视,并要努力去实践的。

第一件事,时刻保持危机感,建立有危机感的企业文化

变是唯一的不变,我们要认清这一现实,如果墨守成规,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随时都可能被淘汰出局。当然,只有企业领导者一个人具备危机感也是不行的,要构建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把危机感融入其中,让它影响组织内所有成员的潜意识、思维习惯等本能反应,成为各级管理者根深蒂固的“条件反射”,随时敲响警钟,避免麻痹大意。

第二件事,提出战略假设,准备好预防不测事件的方案。

正确的、出色的战略决策,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冒出来的,而是需要以英明的预见和正确的预测作为根据。这种对决策有价值的预见和预测,通常是以未经实践检验的假设为前提的。所以,每一位企业家都要重视战略假设,即用“如果发生……要怎样应对”的思考模式,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都要拟定应变方案预案。

军事领域有一句箴言,用在这里极为恰当:“计划有时候可能毫无用处,然而却永远也不应该抛弃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意料之外”变成“意料之中”,避免在事件突变时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的窘境。不过,做好这些预案后,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还要继续跟踪,以验证假设和事实的接近程度,辨别真伪。

第三件事,建立双向沟通管道,保持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

英特尔总裁格鲁夫说过一句话:“高层领导有时直到很晚才明白周围世界已发生变化。”

相信很多企业领导者对此都有感触,下属们总是报喜不报忧,汇报工作就喜欢讲好的方面,对问题和错误轻描淡写,甚至隐瞒不报。最后,由于领导者对客观情况了不充分,贻误了决策时机,原来的小问题变成了大危机。

为什么会这样呢?不仅仅是下属报喜不报忧的心理在作怪,也有企业领导者本身,以及组织本身的问题。有的领导者没能克服“喜欢听好消息,不喜欢听坏消息”的弱点,听到不好的消息就蹿火,员工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就得小心翼翼地把真实的情况进行筛选,之后再有选择性地呈报。有的企业规模较大,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让老板们站在了金字塔尖上,只能依靠听汇报来做决策,他收到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经过粉饰加工的“糖衣炮弹”。这些问题,也是影响企业领导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因素。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要建立双向沟通的管理机制,保持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

英特尔公司的总裁格鲁夫,无论每天多忙,格鲁夫都要打开电子邮箱,查收来自世界各地一线员工的反馈。他的想法是:“不要与他们争论,哪怕很费时间,也要尽你所能去倾听,听听他们知道的事情,了解这些事情让他们担忧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这样做,格鲁夫表示,“从那些与我远隔重洋的人,或工作地位远低于我的人那里,听取到的汇报,可以根据他们的看法准确地了解业务问题。他们的看法的出发点与我不同,这使我获得了从平时交谈中得不到的洞察力。”

英特尔公司能在战略转折点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决策,与格鲁夫的行事方式有直接原因。如果他固守“不准越级汇报”的管理圣经,就不可能听到来自市场第一线的真实声音,也就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变化的信号,从而作出接近事实的预测,并及时采取行动。

综上所述,想传递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出色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包括洞察全局、思考全局、指导全局、配合全局的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他不仅要像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一样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更应该以一个战略家的姿态未卜先知,从繁复的信息中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向,并马上将其转化为决策的行动,抢占制高点。

战略转型动作不是等到了转折点以后再开始,格鲁夫说过:“战略转型的黄金时刻,就是现有战略依然有效,企业业绩仍在上升,客户和互补企业都在交口称赞,然而雷达屏幕上却已经出现了值得注意的闪光点的时刻。”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时间、地点、机遇都已经变了。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的,我们的企业领导者们,一定要记住:在转折点之前,就把战略制定好。你愈能知道有许多可能,就愈容易知道如何去选择最好的可能。战略管理,是一盘面向未来的棋,我们要跳出现有的思维,着眼于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