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巨星跌落神坛:逆增长与反周期生存

巨星跌落神坛:逆增长与反周期生存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在2000年~2003年,柯达胶片的利润率下滑了7%。2004年,柯达停止了欧洲和美洲的传统胶卷相机销售,但它并没有利用数码上的成功及时填补这一缺口。2007年,柯达狠心炸掉了胶片大楼,可即便如此,也未能挽回柯达江河日下的颓势。到了2012年,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宣布破产。围绕柯达公司破产这一事件,产业界和管理学界都掀起了一波研究热潮。虽然结果莫衷一是,但这一案例至今仍有思考的价值。毫无疑问,柯达公司就是一个典型。

巨星跌落神坛:逆增长与反周期生存

“你按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这句广告语曾经遍布世界各地,它是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士曼在一个多世纪前提出的口号。1880年,乔治用自己的发明专利技术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成为胶片、胶卷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并在1888年注册了一个自编的品牌名字“柯达”。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柯达的产品不断优化,相机也变得愈发轻便小巧,容易使用。1950年,价格实惠又好用的8毫米电影相机问世;1963年到1972年,柯达傻瓜相机的生产总量超过5000万台,也越来越精巧,开创了大众摄影新时代。

可以说,柯达的成长过程是很顺利的,没有其他的竞争对手,核心技术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柯达已经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销售网络已经铺到欧洲许多国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柯达垄断了美国的整个摄影消费市场,并将相机送入太空,柯达创造的数码相机得到了世界的公认。1991年,柯达已拥有30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当时没有其他摄影产业可以撼动它的地位。

2002年之际,柯达在中国大陆市场有8000家门店,当时的麦当劳门店数量不过是它的1/15。那时的中国,但凡是大型的商超,肯定就有一个柯达冲印。

看起来这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但其实危机和风险从未远离。

占据着影像图像领域前位的柯达,还沉浸在前一阶段的成功中,公司高层安于此状,没有进行技术创新,或是研发新的核心产品。但此时,整个产业已经在向数码转型了,而柯达的产品数字转化率只有25%左右,其竞争对手富士已经赶超了它,数字转化率达到了60%。

据统计,在2000年~2003年,柯达胶片的利润率下滑了7%。2004年,柯达停止了欧洲和美洲的传统胶卷相机销售,但它并没有利用数码上的成功及时填补这一缺口。2007年,柯达狠心炸掉了胶片大楼,可即便如此,也未能挽回柯达江河日下的颓势。到了2012年,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宣布破产。

曾经在胶卷市场叱咤风云的一颗巨星,就这样毫无悬念的陨落,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再提起来只有回忆。围绕柯达公司破产这一事件,产业界和管理学界都掀起了一波研究热潮。虽然结果莫衷一是,但这一案例至今仍有思考的价值。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柯达失败的内因,是其管理层没有从本质上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和实践模型有深刻的认知,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企业真的会沿着这个生命周期的轨迹来走,过分自信地以为自己的企业会基业长青。

柯达的管理层,大多数都出身于传统行业,大量重复于传统的胶片技术和产业链,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方向没有敏感的觉察和预测能力。可以说,这是在战略方向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没有及时进行战略转型。当柯达内部陷入封闭、僵化时,外部的竞争对手却纷纷崛起,促使数字技术日新月异。

企业生命周期的创立者伊查克·爱迪思,曾利用管理学的生态观深入地阐述过企业成长与衰落之间的辩证关系。他提出,任何企业的成长与衰落都跟生物一样,是由灵活性与可控性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www.daowen.com)

当企业年轻时,通常都充满了灵活性,但在可控性方面的能力较弱;当企业逐渐老化时,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就发生了逆转,可控性增加了,但灵活性减少了。当一个企业既有灵活性又有可控性时,它就同时具备了年轻与成熟的优势,表现得既有活力又有控制力,也就是发展到了“盛年”阶段。

依照爱迪思的观点,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保持企业持续的盛年期。但我们在柯达身上看到了,情况并不总是按照理论模型的设计发展,当柯达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后,它就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沉溺于昔日的辉煌,对成长的期望值不高,丧失了冒险和创新的兴趣。当管理者无法有效和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时,企业就不知不觉滑向了衰落。

从产业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会依循一个周期轨迹,依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个产品或产业的发展都会依循一个周期轨迹,经历一个轮回与再生的过程,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

然而,许多位居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却丧失了自我创新与控制能力,未能清晰地认识到,在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新事物的出现会瞬间改变一个行业的发展路径。毫无疑问,柯达公司就是一个典型。

在传统影像技术发展的巅峰阶段,柯达公司意识到了新的数码技术对影像产业的影响,并抢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对数码技术在影像产业的应用实施了战略性的创新研究。可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比产业竞争对手更早提出数码相机技术的柯达,最终却躺在自己的成功簿上休眠了。为什么柯达最早预见并实施了技术与系统创新,却没有持续下去呢?

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柯达违背了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和规律,过分相信可通过自身的努力延续原有产业的生命周期过程,甚至误以为只要掌握了核心的数码技术相机应用开发,就能从战略和技术上遏制新的数码技术对基于化学影像原理的传统技术的冲击,获得产业的持续发展,甚至形成另一个新的产业生命周期。

很遗憾,这只是柯达一厢情愿的幻想,它忽略了一个事实:以数码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于消费领域和产业模式的影响速度是颠覆性的,对于消费者行为与习惯带来的影响程度也是颠覆性的。当日本的一些数码品牌发展壮大起来后,它们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产品,更是成为全世界年轻人追逐时尚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的象征。

柯达的失败告诉我们,对产业发展周期的理解,要充分结合产业特性、新技术与消费者行为习惯等多重要素,才能把握和顺应产业发展的方向。如若不然,违背产业周期规律而动,必然会陷入败局。

综上所述,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从中收获一些启示,重视生命周期的理论与实践模型,并在新技术、新模式的影响之下,不断动态分析产业生命周期的演进路线,保持足够的敏感性,运筹帷幄、及时决策、系统实施,从而保持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