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修养的含义
“修养”是一个合成词,含义丰富,其通俗解释有以下四种:一是指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处世态度或完善的行为规范;二是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三是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四是指休整调养。韩非曾提出“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认为个人品质修养的提高有助于精神世界的富足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诸葛亮主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孔子也提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彰显出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作为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为了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个人自觉修炼和培养高尚品质、道德智慧,以求取德性人格之充实完美的实践活动。[1]一般意义上来说,道德修养一方面要求道德主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检查、自我教育等;另一方面要求道德主体通过自我修为来达到相应的境界。所以,道德修养是不断认识、反复实践、逐渐提升的复杂过程。
古今中外历来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孔子曾说,他最担忧的是“德之不修”,即不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出了“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的理论,并强调“内省”的修养功夫,要求他的学生曾参每日“三省”自身。孟子进而指出,人们经过坚持不懈、诚心诚意的修养,就可以产生一种“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由此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儒家就已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而后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道德修养理论,如出自《礼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论,就把个人道德修养上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在西方,从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开始,就十分强调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德谟克利特进一步提出一个人能在与自己思想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即意味着他在道德上的进步。马克思主义道德修养理论着重强调个人道德的自我修养,提出道德修养对纯洁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具有重要意义。(www.daowen.com)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2]它包含了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这是修养的动态部分;二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道德修养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这是对修养的静态考察。这动、静两种状态是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师通过对职业活动的认识和实践,同时结合自身的个性品质,把师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要求和坚定的信念,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并逐渐培养起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民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