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继承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爱”和“责任”贯穿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始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三条分别是爱国、爱岗和爱生,后三条则是爱与责任的升华,有爱才有责任教书育人,有爱才有责任为人师表,因为爱和责任才要保持终身学习。[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六个方面。
(一)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与义务,教师要牢记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作为教师,更要做到将爱国和守法统一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中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面向全体学生,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养成,因此,教师必须端正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好榜样,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情怀。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还应认真学习与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教师以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规范思想行为与职业行为。
(二)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这样崇高的工作岗位上,要始终牢记职责。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工作和学生;敬业则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学生的热情关怀。爱岗和敬业是相互联系的,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又是爱岗的体现,因为只有当教师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才会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同时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爱岗敬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只有教师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才会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幸福感,从而自觉肩负起社会使命,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来做,把个人的岗位工作融入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和升华个人价值。
(三)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教师要有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情感和爱心。关爱学生既是党的教育方针对教师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准绳。对教育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爱更重要。教师只有真正地爱学生,学生才会尊敬教师,打心底喜欢教师、信任教师。教师关爱学生是一种积极和高尚的情感,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要求,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关爱学生指的是关爱全体学生,不单单只是关爱某一个学生,更不是偏爱成绩好的优等生。教师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有的学生,无论成绩优劣,无论心智是否健全,无论家境贫富,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诚的,只有这样的爱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国特级教师李镇西在其著作《爱心与教育》中记录了他与学生之间真挚感人的故事,这一切都源自他对学生发自肺腑的关爱。他不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充满爱的礼物;不顾繁杂的班主任工作,数年如一日保持与学生的书信往来;翻越三十里山路接辍学的同学回校读书,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继续学业;无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生,李镇西老师永远都是以真诚的爱与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2.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有些教师存在这样一些误区,认为学生年龄尚小,各方面还不成熟,便错误地把学生只当成接受教育的对象来看待,而忽视了他们首先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与成人拥有同等的人格,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依法维护学生的权益。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或一味纵容学生,而是要严慈相济,多倾听学生的想法,耐心细致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在学生犯错时及时纠正,对事不对人地给予批评,这样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既要树立起威信,更要建立与学生的信任感。
3.不得讽刺、挖苦和歧视学生
这一条规范的最后还明确提出,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当学生勇敢提出不同的想法时,个别教师会冷言冷语,甚至怪腔怪调地嘲笑学生,这是极其错误的行为。教师应该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好奇心,即使他的想法天马行空,缺乏正确的逻辑,教师也应该给予辩证的引导,而不是当众打压。消极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影响其他学生对同类事情的态度,会在学生间助长校园霸凌的风气。适当合理的处理方式则会起到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4.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体罚学生是非常严重的失范行为。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可予以适当的惩戒,但由于我国一直以来缺乏科学的惩戒准则,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度体罚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被一些教育工作者当成一种正确的“教育手段”,错误地奉行“不打不成器”的理念。体罚学生不仅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更有损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如何正确行使惩戒权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对教师的惩戒权从国家层面第一次提出了明确规定与要求,这也是我国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的一大亮点。(www.daowen.com)
(四)教书育人
教师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最根本区别。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要辩证理解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所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书与育人两个侧面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3]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这一次修订中明确提出,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怎样使这一规范具体可操作呢?首先,要明白教育规律是什么,正如植物不能揠苗助长一样,教学也不能凌节而施,不能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不能教死书、死教书,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实施教学活动。实用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杜威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的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提出“教育即生长”,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素质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办得扎扎实实,很大程度上在于评价体系忽视了教育规律,只追求外在的成绩与分数,导致很多学生考试分数很高,却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开展素质教育,要真正以学生为本,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同时,随着当今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各行各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此次修订中极具创新突破的一点。这既是当下时代的需求,更是是教育本质的呼唤。教师应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多元的反馈,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的情操,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以自己的人品和学识影响学生。教师的为人师表能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形成教师的教育威信。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需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素养,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于律己,与家长、同事等一起建立教育共同体,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4]
1.与同事精诚合作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既具有个人性,又具有群体性,这是因为教育教学活动既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每个教师分工协作,而不是自顾自地单打独斗,即便个人能力再突出,也需要与同事团结一心,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教育合力。在集体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醒自己永远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当别人向你讨教时不要吝啬小气,自己遇到难题时要虚心请教他人,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应主动向老教师多取取经。在尊重友爱的氛围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也是懂得关心他人、注重团队合作的人。如何妥善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品质。
2.与家长协同共谋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教育着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早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二者都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是一种双向性的沟通,教师作为这个教育共同体中的专业人员,更应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及时就孩子的学习情况、身心发展等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但与家长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当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冲突时,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应先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尊重家长,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家长的想法,继而采取合适的态度与做法展开下一步的有效沟通。
3.教师自身要言行示范、廉洁从教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教师在一言一行中都要为世人做好模范。这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新时代践行教育使命,教师首先要立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论语》中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德立身,以身作则,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规范语言举止、衣着打扮,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要自觉追求处处为人师表,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与职业操守,知荣明耻,面对外界诱惑要坚决抵制,真正淡泊名利,不贪一时富贵;要以严于律己、敬业奉献为荣,远离功利浮躁风气,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兢兢业业,恪守岗位,把心放在本职工作身上,守护好三尺讲台。
(六)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科技、经济发展迅猛,事物瞬息万变,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多元的社会变化。在这种形势下,终身学习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学会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尤其是当今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认知水平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学习、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通过多种方式拓宽知识视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手段和资源开展自我学习。教师要借助自身的终身学习意识达到激发思维的目的,能够主动从外部环境中汲取知识,丰富自身知识结构,还要充分利用每一个实践机会,及时转变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错误观念,主动深入汲取知识的过程中。[5]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创新,勇于突破自我、超越旧我,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