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传递人类文明,主要实施者

教师职业:传递人类文明,主要实施者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没有出现专门化、职业化的必要和条件。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传递人类文明,主要实施者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一)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由来已久,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学校教育机构的萌芽——庠,本义为养羊的地方,氏族成员在这里向生产生活经验丰富但丧失劳动能力的年长者讨教,故长者为师。奴隶社会时期,教育被垄断,受教育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故以吏为师。教师没有出现专门化、职业化的必要和条件。

2.职业化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造纸术印刷术的日益成熟,纸张得以普及,书籍较容易得以流布,教育在民间普及成为可能。再加上民间崇尚读书的心向,尤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随着科举取士制度的诞生、规范、成熟,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自学或者先生指点求取功名。独立的教师群体伴随着私学的兴盛而越来越职业化,饱学之士开设私塾、蒙馆、书院,既成一家之言,又收徒授业,可谓智者为师。

3.专门化阶段

近代,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最早可追溯到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至今已有300多年。1695年,德国弗兰克哈雷创办教员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20世纪初,晚清洋务运动的先驱、湖广总督张之洞大力创办实业以图自强,教育方面废科举兴学堂,在借鉴西洋、考察东洋的基础上,创办各种新式教育,包括师范教育。我国教师的培养渐渐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4.专业化阶段

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该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目前,“师范教育”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打通四年师范学制的藩篱,对职前培养、考核培训、职后研修进行一体化设计,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倡导教师终身学习。

(二)教师的职业角色

教师的责任与价值是由教师在社会分工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决定的,故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确立教师观的基础与核心。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主要有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研究者、父兄等传统形象。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有以下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是教师的核心角色。教师不同于以往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学生也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角色转变意味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习共同体的伙伴。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科学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的各种问题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善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把握教育的本质,更科学地用于指导教育实践。(www.daowen.com)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缔造者。这一角色转变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从教书匠升华为教育家。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开放型社区的建设者

新课程改革要求开门办学,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还是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共建者。因此,教师角色不能仅仅属于课堂,还应是开放的,着眼于课堂且放眼全局的。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对象、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的,主要体现为:第一,教师劳动性质的复杂性。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千秋大业,不容丝毫差池。第二,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受教育者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不是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件。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学问,不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第三,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育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是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培养人的精神生产的过程,不同于物质生产的操作过程。第四,教师劳动手段的复杂性。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日益应用于教育领域,需要教师紧跟时代,在强调人文关怀的同时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技术,以达成教育目的。

2.示范性

自古以来,教师一贯被认为是真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基本手段与教育者融为一体。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思想观念、精神气质、行为方式等都是学生最直接、最直观的榜样,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以说,教师自身就是课程资源,所以,示范性——用自身作榜样教育学生,是教师劳动区别其他行业的最重要特点。

此外,因为青少年学生处于模仿性最强的人生阶段,其向师性的特点会把教师当作天然的榜样而处处模仿,所以,教师只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职业尊严,教师自身才能体会到职业价值所在。

3.创造性

教师的工作不能按部就班,而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体系,准确生动地教给学生。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面对临时突发的意外情况,教师要能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只有体会到了教师劳动是创造性的,才可能减轻甚至免于职业倦怠,从而真正热爱这份职业,将其当作终身事业来追求。

4.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劳动的效果只能在学生未来发展的成就上体现出来,教育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参加独立的社会实践后才能得到检验。由于人的成长是自然发育和社会化的统一过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因此,教育活动培养人的周期长、见效慢,教师的教育影响有可能不会立竿见影,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一代、两代人才能看出效果,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这就更需要教师高度敬业,否则,毁掉的不仅是一代人,甚至是国家的未来。

5.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性

教师的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每一位教师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的,以自己的人格、知识、才能、品德、智慧去影响学生,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

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任何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不仅仅是学科教师共同影响的结果,也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由于学校教育是分段进行的,每一阶段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几乎都是前一阶段教师劳动的产物,所以,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所有学段教师集体劳动之中,故教师劳动又具有阶段衔接、群体协作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