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生观要求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一种教育战略思想,明确了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学从根本上来讲是“人”学,是关于人性的学问。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个性为本,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给学生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二是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www.daowen.com)
2.善待每一位学生
素质教育强调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并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公平、公开、公正应成为教师恪守的工作原则,教师应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位学生,共同书写宝贵的师生情谊。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孔子曾用这个根本原则教导弟子,故有“贤人七十二”之说。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由意志。
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位学生客观上都存在差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气质、禀赋、个性、能力等,选择适合每一位学生特点的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从而促使学生都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不断进步。当然,因材施教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心力和智慧,不过当教育结出硕果的时候,教师也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