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所谓素质,就是指个体的先天禀赋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影响所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文化在个体心理上的内化和积淀。基础素质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生理素质是指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心理机能,特别是神经系统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第二,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认知能力、情感素质、意志素质、气质和人格。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结合,是情绪内核的外在表现。
第三,社会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的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审美情趣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途径,以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显著特征。[1]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目标。素质教育注重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人的潜力和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并使人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素质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全体性
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我国,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适龄儿童,促进每个受教育者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它不是小众的精英教育,而是大众化、普及化的教育,面向相关法律所规定并保护的全体社会成员。
2.全面性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在综合发展基础上的“最优发展”,而非各方面等量齐观。通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针对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在各方面有所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的兴趣、特长,为其锦上添花,既要讲共性,又要讲个性,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并提倡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发挥自身所长。
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的协调,在谋求共同进步的基础上,承认校际、地域、族群等差异,充分实现其个性化的优势发展,体现教育百花齐放的和谐生态。(www.daowen.com)
3.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是增强潜能、提升素养的教育,是为未来各级各类劳动者奠定终身发展基础的教育,而不是进行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特殊训练。只有夯实基础,拓宽认知口径,专业人才的后续培养才有坚实保障。
4.主体性
哲学意义上的主体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并不是一个实体性的范畴,而是价值关系的范畴。人作为主体并不在于他是一个实体性的人,而在于他在与世界的关系中处于一种能动性的地位。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以及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的活动的地位和特性。主体性既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性质,又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据和条件。
素质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导性和意识性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积极主动的精神,唤醒、挖掘和调动每个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实现受教育者自觉地、主动地、能动地发展,彰显人的主体性,凸显人之为人的尊严。
5.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教育是授人以渔,着眼于通过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本质上,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的趋势。一般来说,教育囿于经验和惯性,往往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要求年轻一代继承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特别注意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更要强调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以便年轻一代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超越。
当然,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肯定和树立,才可能主动参与创造未来生活的进程。
6.开放性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扩展传统教育教学空间,还要求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使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强调既不限于某一人生阶段,也不囿于家庭、学校或社区等某一场所的学习,体现了未来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